东北网伊春6月23日电(记者张恩普)1958年8月20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发出《关于组织共青团铁路建筑队》的通知,决定修筑新青至东风(今汤旺河)铁路,以便使东风林业局生产的木材能及时运往祖国各地,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由中共伊春市委、哈铁、团省委、原林业厅各派一名负责同志,组成筑路总指挥部。当时的伊春市委书记王钊同志任总指挥。当时,铁路部门的人力、财力都很紧张。为了节省资金,决定充分调动农村劳动力修建该条铁路。在党的号召下,广大共青团员和青年积极分子踊跃报名,来自海伦、庆安、巴彦、望奎、绥化、北安、克山等地的7000多名共青团员和青年积极分子于9月上旬进军小兴安岭。他们在深山荒岭中安营扎寨,分成几个路段,开始铺筑新青至东风间的小兴安岭共青团铁路。
筑路队员是从9月下旬陆续上工的。当时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他们住的是新搭起的帐篷,里面燃着炉火,冒着烟;鲜木杆搭成的床铺潮湿,床底下还有小溪流过,青蛙在那里跳,蛇在床上爬。筑路队员当时形容说:“夏天,蚊虫、小咬、瞎蠓三班倒,无论你走到哪,都得给它们喂个饱。”到了晚上,野兽在山林野地里吼叫。参加会战人员勇于吃苦耐劳,厉行节约,敢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敢攀前人没攀过的峰。当时的粮食、建筑材料都是筑路队员翻山越岭背来的。碗、筷是自带的,碗不够用就用桦树皮做个碗,没有筷子就用小树枝代替。没有水做饭,就用冰块化水做饭。冬天在工地吃饭是“头口热、二口凉、三口下肚就筛糠(发抖)”;“帐蓬房、波浪床(用小桦木杆搭的铺),上面热得冒汗、下面冻得冰凉(用废油桶改成的取暖火炉,热量向上)”。筑路用的是铁锹、尖镐和土篮等原始生产工具,开石用的是钢钎、大锤。土篮挑碎了,割条子自己编;扁担断了,砍些小杆当扁担用。铺设的枕木,是用从森林中采伐的木材就地做成的。筑路队员的劳动报酬很低,是在各自的农村生产队折记工分,只给少许伙食补助和津贴。
全体筑路队员自开工以后,每天平均劳动时间11个小时以上,他们的劳动口号是:“工地是战场,工具是刀枪”、“小雨不停工、下过大雨打冲锋”、“早出工、晚收工,月亮底下当英雄”。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参加会战的广大共青团员和青年积极分子都抱着乐观的情绪,坚持从国家经济建设急需木材的大局出发,抢时间、争速度地奋战在工地上。他们不仅苦干实干,而且还大搞技术革新,如轻便钢轨运输车的推广和大批单轮小推车的制造,不仅提高了工效,还大大减少了队员的劳动强度。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到工地拍摄了反映共青团铁路筑路队员生活、劳动的纪录片《深山密林一条路》,并在工地上巡回放映,队员们沸腾了,群山沸腾了!
1959年金秋时节,新青至东风间的共青团铁路完成了铺轨任务,胜利通车了!虽说23公里的铁路并不遥远,但这段铁路却是7000多名共青团员、青年用鲜血、汗水和智慧,甚至生命筑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