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伊春新闻网  >  林海涛声  >  散文欣赏
我与“朱德号”的难忘情缘
//story.dbw.cn  2017年04月25日 09:28:57

  1975年秋,刚满二十岁的我肩负着父辈的殷切嘱托、怀揣着建设祖国的无限热忱,光荣地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了哈尔滨铁路局南岔机务段蒸汽机车上的一名司炉工。我服务的第一辆蒸汽机车,便是闻名遐迩的“朱德号”,自此我便与“朱德号”结下了近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说起与“朱德号”的相识,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那时南岔机务段负责的绥佳线使用的是“前进型”蒸汽机车,一个单程就得烧十几吨煤,对于刚上班,焚火经验不足的我来说,较为吃力,完不成任务。而汤林线、客车、调车机、小运转等被称为“小车”的杂活,使用的是“建设型”和“解放型”机车,烧火轻松,出力较少。时任南岔机务段运转主任的牛胜权为了锻炼我这个毛头小子,安排我去跑“小车”,正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决定,成全了我与“朱德号”的相识相知。

徐吉富与“朱德号”合影。
   

初识“朱德号”我就被这台漂亮的机车所深深吸引,光从外观上就能看出和一般的“解放型”不一样,车头两侧的走台板上安装了电镀栏杆,锅炉外皮上还用铝板制成了银光闪闪的装饰带,虽然历经多年风吹雨打,但在烟箱上面那红色扇形飘带装饰牌上,还能依稀辩出“朱德号”的印痕,司机室两侧也能看出挂过朱德像和“朱德号”三个字的痕迹。更惹眼的是在锅炉上镶有一口用黄铜制成的大钟,直径一尺多,每当列车进站,开放风伐,铜钟叮当作响,那浑厚、悠扬的钟声,赏心悦耳,引得站台上的旅客竞相观看,十分荣耀。

“朱德号”。
   

  “朱德号”的司机室较别的机车宽敞、高大、明亮,在后侧的壁板上用镜框规整地挂着各项制度和人员管理保养分工。机车的工具箱子干净整洁,每种工具都有固定的位置,检查起来一目了然。驾驶所用的各种止阀被打磨得锃亮,各管路、部件擦得铜铁分明,灯罩、汽表盘等小部件也都经过精心装饰和处理,大气美观、与众不同。

  当时的机车司机长名叫李金忠,为人友善,说话和气,技术过硬,工作认真。每当休息时,李金忠总会如数家珍般给我讲述“朱德号”的光荣历史:在新中国铁路史上,仅有三辆特别命名的机车。分别是“毛泽东号”、“周恩来号”以及“朱德号”,“朱德号”于1946年11月命名,是哈尔滨机务段职工为祝贺朱德总司令60大寿而命名的。“朱德号”先后经历了“死机复活,生产自救”、“解放战争上战场”,“抗美援朝渡过江”、“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等一系列红色往事,为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全国闻名的先进典型。

  工作在“朱德号”上,我不断学习技术、积累经验,为后来独自驾驶机车打下了坚实基础,几年后我接受新的工作安排,前往了其它车组。随着线路改造、机车升级,“朱德号”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干些替补、大修队的杂活,无人包车,无人清扫,只是偶尔路过时,能在北库停留线的蒿草中看到他。

  再后来,辗转听说“朱德号”于1978年前后,在送往牡丹江机车厂修理的路上,被一位铁路局局长偶然发现,经过检修、翻新,并找到了遗失多年的“朱德号”牌子后,恢复了原貌,被拉到北京铁道部科技馆,跟“毛泽东号”一同向世人展示,永久保存。

  虽然,“朱德号”退役了,但它精神却被传承了下来,十年后的1987年秋天,我在吉林省陶赖昭站驾驶机车时,无意间发现前面一台“前进型”机车的水箱上,镶着“朱德号”三个金色大字,我急忙下车,惊喜地发现这是转型后的“朱德号”机车。我兴奋异常,围着机车看了一圈又一圈,又上了司机室和值乘的司机聊了好一会儿,这才知道,在老“朱德号”退役之后,铁道部党组批准恢复了“朱德号机车组”名称,由较先进的2074号“前进型”机车替换,并且标志性的朱德委员长的铜像也被重新假装在车头醒目位置。

  之后的日子里,我始终关心着“朱德号”的消息,千方百计打听、收集有关“朱德号”的各种消息。1990年以后,我在报纸和画报上看到了换装内燃机车型号的“朱德号”,在哈尔滨机务段换型为电力机车后,又看到了SS4G型1886号的“朱德号”。

  2011年,在经历了近四十年的火车司机生涯后,我光荣退休了,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我开过“建设型”、“前进型”、“人民型”蒸汽机车;“东方红型”,“东风型”、“和谐型”内燃机车,但始终令我念念不忘的却是“朱德号”。毎当我驾驶列车运行中和“朱德号”机车相交会时,我都会踏响风笛,以一名火车司机自己的方式,向朱老总致敬。

  离开了工作岗位,很难再见“朱德号”,但“朱德号”的精神永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铁路工人,勇挑重担,敢当先锋。寒来暑往,披星戴月,风笛高歌,驰骋不惜,如今,“朱德号”依然奔驰在祖国的钢铁大动脉上。虽然我已退休多年,但依然割舍不了与“朱德号”的无限情感,我想在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去北京,再看看我一生的老朋友——“朱德号”。

作者:徐吉富  来源:伊春日报  编辑:李春红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伊春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4583608537  举报邮箱:baitiebin@163.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    伊春日报社主办    yichun.db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