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5月13日讯(接第六版)熟悉哈巴的汽车司机赵晓峰在一家饭店门前的汽车站,发现一位没戴帽子的人。他想这个人肯定是个中国人。12月份了没戴帽子,肯定是刚从国内来。着装又和张助理描述的相同,于是他走过去问:“你是不是刚从乌马河林业局来的采伐工人?”那人恐惧地说:“是。”“你叫马贵庆?”那人惊惧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叫赵晓峰。张锡林助理让他认识的所有哈巴人在全城找你。跟我走吧。”正在一筹莫展的马贵庆,听赵晓峰这么一说,真有一种大救星从天而降的感觉,兴奋得不知怎么感谢才好。跟着来到赵晓峰的住处。赵晓峰给国内的张锡林打电话说:“找到了。”这时张锡林才把“丢人”的事告诉了马贵庆的家人。
后来张锡林见到了马贵庆,把他臭损了一顿:“你二呀!你虎哇!你脑袋进水了!不与赴俄办打招呼就一个人走!”马贵庆知道自己错了,说:“我二,我虎,我脑袋进水了。嘿嘿嘿……”关于死守教条。俄罗斯人恪守规章制度的做法,我们很不习惯,常常称之为死教条,譬如,林木资源那么丰富,遍地都是即将烂掉的倒木,可是你越过伐区多采一棵树,罚款2000卢布;河里的鱼成帮结队,由于鱼多,没食吃,鱼都要闹饥荒了,却只准钓,不准用网打。早在去俄罗斯之前就听说过,工人用吊车往车上装木材,老吊把原木抓起来高高地举在空中,还没来得及往车上放,下班时间到了,开吊车的师傅马上停车,老吊在半空仍举着原木,他却跳下车回家了,等上班后再接着装车。过去是当笑话听的,这次采访倪传江工组时,倪传江讲了一件他们工组经历的类似的真事。“2005年1月份,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我们工组在江北的伐区干完了,向江南的新伐区搬家。常青公司有个由俄罗斯人组成的搬家队,专门负责搬家。我们把活动房、行李、工具、锅碗瓢盆全部家当都搬上了俄罗斯车队的搬家车后,出发了。走到晚上7点钟(海参崴时间),下班的时间到了,可是离目的地还有数十公里的路程,搬家车队的司机把车停在路旁熄了火,锁上车,下班了。硬是把我们扔在了半路上。在这深山老林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十二个人,车里住不下,还要看东西,不能离开,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气温在零下摄氏40来度,怎么办?我们只好就地支锅烧火做饭,卸下简易房将就了一宿,等明天上班再继续走。”关于时间与金钱。在这次采访期间,不知不觉地也受到了些许影响,特别是在珍惜时间上,山场作业拿的是计件工资,天亮出工,看不见了收工,工人毫不掩饰自己对金钱的欲望,他们说:“出国为的就是多挣几个钱。”运材汽车司机每拉1立方米木材挣1.5美元,运一趟木材挣多少钱当天自己就可以知道。司机见面好问:“哥们儿,今天挣多少钱?”都以挣钱多为荣。这也是司机用烟、酒、卢布贿赂装车的,给自己的车多装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以写作为业的鲁迅先生与乌马河赴俄采伐队不搭边儿,但是,他留下的那句名言:浪费他人的时间,无异于图财害命。在这里却得到了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在采访时提醒自己:别做图财害命的事——尽量不占用工人可以用来挣钱的时间。24.采访圆满结束2008年11月11日下午两点从东宁出发,途经佳木斯,到夜里11点30分顺利地回到伊春。从俄罗斯往回返,是从郭林的后山开始的,乘汽车走了三天两夜,中途没休息,行程近两千公里。16日见到了乌马河赴俄办的同志,他们说:“俄罗斯总理普京前几天有个讲话,停伐木材的决定,延期一年执行。想以此显示俄罗斯经济不受西方金融危机影响的大国姿态。”我问:“我们的赴俄采伐队还撤不撤了?”
杨振国主任说:“等等再说。”世界经济真是变幻莫测。李国强局长见到我们说:“你们太辛苦了。”我说:“是辛苦,但是比出国伐木的工人幸福得多。他们是开路的,我们只是沿着他们开出的路走,况且,又有多人一路呵护着我们。”李国强2006年年末才到乌马河局任职,但对赴俄采伐的举措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在黑龙江森工系统,与俄罗斯合作得像乌马河这样成功的不多。乌马河林业局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五条:一是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许兆君书记非常重视对俄劳务输出工作,多次亲自同常青公司老总商讨合作的路子,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合作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二是乌马河区委、区政府制定了正确、具体的措施,并以坚定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予以贯彻实施的结果;三是有一个能人具体操作很重要,这个人就是张锡林;四是有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常青公司家族在俄罗斯威望很高,它能调用军用直升机为我们运送伤病员。我们的出国签证在公司的帮助下,办得都比较顺利。我们没钱了,人家借给,给养送不上去了,人家帮着送。常青公司是个很好的合作伙伴;五是我们有一支吃苦耐劳,技术过硬,团结进取的职工队伍。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对俄办,没有他们出色的后勤工作,对俄劳务输出不会这么顺利。在乌马河林业局还见到了现任党委书记王显义和张锡林。王显义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去俄罗斯采访的作家顺利而归,锡林任命乌马河林业局副局长的公示今天结束了。”我说:“我们这次去俄罗斯采访,是民间对张锡林同志进行的一次全面考察。考察的结果和公示的结果相同:优秀。”王显义说:“四年来赴俄采伐队个人挣了两个亿,不仅改善了出国人员家庭的生活,还给林业局交了4000万元,拉动了乌马河的经济,养育了乌马河的森林,稳定了民心,安定了社会。”随后我们探讨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有人说:“乌马河林业局利用俄罗斯的森林养育自己的森林,用俄罗斯的资源养活乌马河人,这是嫁祸于人。今天的乌马河,就是明天的俄罗斯。”如果你对俄罗斯的森林资源有所了解的话,就会懂得,俄罗斯接纳外国森林采伐队这一举措,不仅不是破坏林木资源,而且是对即将废弃的林木资源的充分利用。这些林木不采伐也将自然倒伏,白白腐烂掉。俄罗斯远东地区欠开发,据统计,现有林木蓄积223亿立方米,即使一年消耗两亿立方米,223亿立方米也足够采伐一百年的了。就以俄罗斯远东地区现在采伐的主要树种落叶松为例,落叶松成熟期是30年,一百年够三代落叶松生长用的了,现在采伐过的林地,几十年后那里又是一片茂密的过熟林了。况且俄罗斯的采伐设计是,采30米宽留30米,有利于天然成林。乌马河采伐队,对生态的恢复是负责任的,把在国内采育兼顾的做法带到了俄罗斯,在那里也是边采伐边造林,只2005年至2007年间,在俄罗斯的土地上栽植红松、落叶松300余公顷。因此俄罗斯对木材并不珍惜,采伐剩余物没有充分利用。在采伐山场,原木根部稍不规整的,或有点儿腐心的,成米的锯掉,不够4米长的件子不要,小头直径不够10厘米的不要,清林时,不是把这些剩余物铺在地上等待腐烂,就是挖坑埋掉,原因是,俄罗斯的林木资源太丰富了。对于俄罗斯,现在从外国采伐队那里得到的经济效益,纯属废物利用,不采伐将白白腐烂掉。森林资源并没有受到任何损失。作者姜孟之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