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快递    时政新闻      社会新闻     经济新闻      文体新闻     法制新闻      科技新闻    图片新闻    伊春论坛    伊春风光
*林业三师:不朽的丰碑   2009-01-14
*林区开发的创业功臣----张子良   2009-01-14
*特色灯饰璀璨夜空   2009-01-14
*大森林走出的综合艺术表演团   2009-01-14
*绿化伊春南北山   2009-01-14
*桥的写照   2009-01-14
*伊春红松美名扬   2009-01-14
*耄耋老人抚今追昔   2009-01-14
*绿色的希望   2009-01-14
*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   2009-01-14
*我家出了8个大学生   2008-12-24
*餐桌上的变化   2008-12-24
*林业老工人抚今追昔    2008-12-24
*独生子女如何当好爸妈    2008-12-24
*记忆中的花布衫   2008-12-22
* 私家车驶进百姓家   2008-12-22
*从鸿雁传书到可视聊天   2008-12-16
*从下车“百米赛” 到坐车摆手停   2008-12-15
*30年婚纱照从黑白到个性   2008-12-11
*从买不着到选着买   2008-12-10
*从拥挤买菜到悠闲购物   2008-12-09
*老林业开发者话今昔   2008-12-05
*“36条腿”寄托生活憧憬   2008-12-04
*从理财消费看变化   2008-11-27
*花布书包承载的记忆   2008-11-25
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林区开发[专题] 正文
赴俄罗斯采伐队散记
http://yichun.dbw.cn   2009-05-13 15:29:29

  东北网伊春5月13日讯(接5月8日本报六版)21.出关难,入关亦难进了驻哈巴办事处,翻译兼厨师的王令军早做好了面条在等我们。吃完了饭,收拾完东西上了车,在这里与张锡林、刘福民、王令军分手了。两辆中客,载着我们17个人,向东宁对岸的乌苏里斯克开去。10名赴俄的劳务人员乘坐的是常青公司租的中客;另外两名劳务人员和杨振国、宫德福、我坐的是赵晓峰的车。哈巴距乌苏里斯克将近400公里。在我们17个人中最疲劳的是司机赵晓峰,他已经连续工作8个小时了,前面还有400公里的路程在等着他。到夜里10点钟了,两位司机实在太困乏了,把车靠在路边,趴在方向盘上睡着了。只睡了一个小时多一点,醒了,车又跑起来。到早晨3点,两位司机又坚持不住了,再次把车靠在路边上,趴在方向盘上休息了半个小时再开。5点钟到了乌苏里斯克。在这里购票,换乘俄罗斯的大巴过境,我们和送我们的两位司机分手了,他们回哈巴,我们奔东宁,这里距东宁还有50多公里的路程。送我们过境的是俄罗斯大客车。售票窗口优先于人多的旅游团,我们只有15人,人数少,被作为打“补丁”用了,一辆车卖一两个团的团体票,剩几个座位就从我们中补上几个。第一车把杨振国、宫德福我们三个给补走了,硬是把12名工人给扔下了。上了车我们就忐忑不安:剩下的人没有翻译,不懂俄语,又没有手机和我们联系,遇到麻烦怎么办?特别是车开了半个小时后,停下车验护照,每个人还要交500卢布的过境费,他们12个人得交6000卢布,他们有那么多卢布吗?当我们的一只脚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海关人员验护照时看俄罗斯人排成了长队,便说:“中国人优先。”一句话把一颗冷了的心又给说暖了。我脱口而出:“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刚才在那边还是俄罗斯人优先,还是祖国好哇!”中国海关人员笑了。我们走出海关已是北京时间早晨7点钟了,这时才想起来,我们是昨天下午3点钟吃的饭,到现在已经16个小时没吃东西了,饿、累、渴、困一齐涌上来,但是不能离开,我们得在出口等到另外12名同胞兄弟。我突然想起出国时我的旅行包里带了三块蛋黄派,在国外一直没用上,便翻出来,三个人一人一块。杨振国不吃,他在地上转磨磨。我问他:“怎么你不饿呀?”他说:“我吃不下去。”“怎么了?”他说:“那边还有12个人,若是没有卢布买过境票,过不来,离哈巴400多公里,不懂俄语,没有熟人,没有手机,联系不上,不是要流落在俄罗斯的街头了吗!”我们同行了半个多月,杨主任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沉着老练、有经验、有办法,第一次见他这么着急,这么束手无策,这时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是带队的,出国打工,工人难处多,领导的难处更多。宫德福没说什么,离开了。不一会儿又满面春风地回来了,说:“我问海关工作人员了,过境费没有卢布交人民币也可以。如果有人入不了境,他们可以帮助联系。”经他这么一说,我们心里亮堂了许多。我说:“还是做过老干部工作的老干部办法多。”我们三个人聚精会神地盯着出口,盼望过来的人中有我们的人。好不容易在下一车的人群中盼出来3个,他们是给我们乘坐的下一辆客车打“补丁”的。还缺9位。第三车又出来3个,第四车2个,第五车3个,只缺1位了,我们越发的紧张了,多留几个还有个做伴的,如果只有一个过不来,就麻烦了。过了好一会儿,第12个终于出现了,他就是脑袋被栾忠发缝了4针的那个姜国凡。看看表,已经12点了,我们在东宁海关门口整整等了5个小时,21个小时没吃东西了。我说:“现在最最重要的是吃饭。”杨振国主任说:“出门在外,意想不到的事是经常发生的。”22.挣着钱以后从2004年10月第一批160人出国到2008年,已是第五个年头了,这期间,乌马河林业局每年赴俄采伐人数平均在500至700人之间。乌马河林业局共投入3000万元,给林业局挣回4000万元,工人自己得两个亿。黑龙江省有280多家不同层次的企业与俄罗斯合作过,五分之四由于效益不好等原因撤回来了。全国有200多个林业局,全省森工系统有40多个林业局,乌马河赴俄采伐队效益最好,是佼佼者。2007年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奖励乌马河林业局150万元,以资鼓励。在短短的4年中,有这么一笔巨款流入不到4万人口的乌马河林业局,拉动了乌马河林业局的经济,受益者不仅仅是赴俄的打工者,而是整个乌马河人。2008年8月份,林业局一次还清了18年来拖欠职工20个月的工资。乌马河林业局楼房多了,水泥马路多了,饭店多了,饭馆里吃饭的人也多了,镇内多数居民家吃上了自来水,市场上生意兴隆,购销两旺。人们的穿戴漂亮了,戴首饰的女人多了,街上有穿“貂”的了。没有赴俄采伐队,棚户区改造就无法进行,即使建起了楼房也没人买得起。现在棚户区改造进展迅速,已盖起来的800户居民楼,售出400多户,占建楼总数的53%,其中赴俄人员购买30多户。楼价由每平方米几百元,涨到1300元。伊春区内有人抱怨说,乌马河区楼价上涨,拉动了伊春区的楼价。林业局有了钱,便加大了投资力度,2007年赴俄采伐队购置500多万元的采伐设备,加速了采伐机械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乌马河山上林场原来有11所中小学,由于木材生产任务减少,山上学校全部撤销,学生都到山下的林业局学校上学。没有赴俄采伐队,孩子哪有钱到山下读书。乌马河区内建广场,赴俄采伐队捐款36万元,改善了居住环境;采伐队给汶川大地震捐款10万1千元,张锡林一人捐款8千元。赴俄时,工人揣着挣钱还债、治病、养老、买房、娶媳妇、子女上学等各种心情,四年后他们的愿望基本实现了。安全经营所的李长果,女儿患糖尿病,每月需400元的医药费,无力支付,他参加了赴俄采伐队,保证了女儿的医疗费用。42岁的工人S,因给孩子治病欠外债4万元,无法偿还,妻子离家出走,他去俄罗斯采伐的头一年挣了2万元,生活有了奔头,出走半年后的妻子又回来了。第二年他挣了10万元,还清了债务还有剩余,一举摆脱了贫困。51岁的惠玉财因为给孩子买房子,欠下了3万元的外债,他赴俄采伐,3年挣了10万元,还清了外债还有余。红旗林场的刘善琪,妻子长年患病,孩子上大学,生活难以维持,参加了赴俄采伐队,一年下来,他挣了两万元。捧着钱高兴地说:“哇,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明年还去。”28岁了的大龄青年孙磊,来俄前,因为穷,是人家挑他,没权挑别人。他赴俄罗斯采伐快5年了,没休一个班,所在的包车组是先进包车组,他每月工资平均8000元,挣了10多万块钱,赴俄采伐让他赢得了挑选别人的权利。 23.俄罗斯风情人到俄罗斯了,但心中揣的仍然是中国的参照物。在俄罗斯的15天中,动辄以中国如何如何去评论人家。比如,每当提到时间时,总要减去两个小时,让它恢复到北京时间;当问到物价时,就除以4把卢布换算成人民币。在俄罗斯的所见所闻都要与心目中已有的参照物比一比,那差异便是俄罗斯的风情了。关于餐具。我们在俄罗斯的饭店里吃过三顿饭,饭店的规模相当于中国的“五八元”小餐馆。还喝过一次咖啡。它们有个共同特点,不管就食人员的身份贵贱,都是自己选食品,自己端来,吃完自己再把餐具送到洗涮台。使用的餐具是勺子和刀叉,既卫生又节约木材。关于食品。俄罗斯人不吃狗肉,不吃鸡爪,不吃林蛙,不吃猪肠肚什么的,市场上卖的猪头,各个没有耳朵和舌头。关于环保意识。俄罗斯人排队、走路不论男女老幼,好喝点饮料、啤酒什么的,但不乱扔包装物。附近如果没有垃圾箱,就把包装物、啤酒瓶子摆在道沿上,等环卫人员来收走。关于生态保护。在中小河流里,不准用网捕鱼,当然更不准施以炮崩、电打、鱼糖浆药等绝户手段,只准用钓竿钓,因此河里的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离小河50米,大、中河流200--300米内不准采伐、建楞场什么的,以保护水源。规划伐区,采30米留30米。别看林木资源丰富,越界伐一棵,罚款2000卢布。关于人与动物。俄罗斯森林里野生动物很多,由于不常见到人,因此对人不太了解,也就不特怕人,它们不知道人是它们的天敌。有一位汽车司机见公路上站着一只野鸡,他把车停在路旁,随手捡起一块石头,走近前,用石头把野鸡砸死了。有人问:“这是不是一只死鸡?”司机说:“是活鸡。”“那它为什么不飞呢?”司机解释说:“这里人少,野鸡认为人是它的朋友,不予防备,等石头打来,想飞也来不及了。”森林里喜鹊乌鸦很多,采伐队搬到哪里,它们就跟到哪里,就在那里筑巢、产卵、繁殖后代。一是人不伤害它们,二是俄罗斯冬季长,大雪铺地,食物难寻,跟着人走,可以捡些残羹剩饭以充饥。关于休假。共青城外平坦,是蔬菜地,有些小木屋星罗棋布,好像里面住着看地的,其实不是,那是城里人休假时,领着家人带上油盐酱醋,侍弄着菜地,采摘自家地里的绿色食品,在那里野餐、度假。俄罗斯人,做一个星期工,休一个星期。有些人一到休息日,开着车,带上帐篷、鱼竿到郊外的河边,支起帐篷,弄起火堆,钓鱼度假。我们去时已是初冬了,河边没了帐篷,但仍有火堆的遗迹。俄罗斯人不好攒钱,说法有三:一说,他们实行全民医疗保险,治病不用钱;执行义务教育,上学不花钱;老了有养老金,没必要攒钱;二说,苏联时期有人攒了好多钱,苏联解体,一夜之间贬值成了废纸,教训告诉他们别存钱;三说,俄罗斯这个民族豁达,重现时,不虐待自己,有钱就花,没有攒钱的习惯,因此俄罗斯人,个个人高马大,体魄健壮,不攒钱的习惯,造就了一个强悍的民族。关于帽子。中国的男人、女人都爱自己的头发。好在调理头发上下工夫,烫、染、、吹……看中国人的头发,可以知道头发主人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爱好等等。俄罗斯人却喜欢帽子,帽子种类多且做得精致,市场上要价不菲,动辄四五千卢布一顶。俄罗斯人喜欢帽子,花在头发上的工夫就少了,不管你的头发多么糟糕,只要买顶帽子扣上,就一了百了了。因此冬天不管男女俄罗斯人都戴帽子。俄罗斯人不仅爱戴帽子,他们还有戴帽子的理论依据。他们说:人的脑袋最娇贵,冻哪也不能冻脑袋。脑袋受冻要影响智商的。他们有一比:人好比暖水瓶,帽子是暖水瓶的盖子,开着盖子,瓶子里的热气很快就散失了,热量散失了,人就愚蠢了;戴上帽子,暖水瓶里的热量就不易散发了。中国人不戴帽子的习俗,帮了赴俄采伐队的大忙,他们曾经利用这个特点,三次找到了丢失在哈巴街头的中国人。例如,2007年12月份里的一天,张锡林清点在国内休假的赴俄采伐人员时,发现在国内休假的马贵庆前一天返回俄罗斯时没和赴俄办打招呼。赴俄办不知道,那边就不能安排人接。马贵庆对俄罗斯地生人不熟,哈巴又没有去苏克拜的公共汽车,他不懂俄语,怎么办?张锡林马上给哈巴他认识的所有人打电话,让他们到街上去找人。哈巴有70多万人口,找一个陌生人,可谓大海捞针。 (下转十三版)熟悉哈巴的汽车司机赵晓峰在一家饭店门前的汽车站,发现一位没戴帽子的人。他想这个人肯定是个中国人。12月份了没戴帽子,肯定是刚从国内来。着装又和张助理描述的相同,于是他走过去问:“你是不是刚从乌马河林业局来的采伐工人?”那人恐惧地说:“是。”“你叫马贵庆?”那人惊惧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叫赵晓峰。张锡林助理让他认识的所有哈巴人在全城找你。跟我走吧。”正在一筹莫展的马贵庆,听赵晓峰这么一说,真有一种大救星从天而降的感觉,兴奋得不知怎么感谢才好。跟着来到赵晓峰的住处。赵晓峰给国内的张锡林打电话说:“找到了。”这时张锡林才把“丢人”的事告诉了马贵庆的家人。

  后来张锡林见到了马贵庆,把他臭损了一顿:“你二呀!你虎哇!你脑袋进水了!不与赴俄办打招呼就一个人走!”马贵庆知道自己错了,说:“我二,我虎,我脑袋进水了。嘿嘿嘿……”关于死守教条。俄罗斯人恪守规章制度的做法,我们很不习惯,常常称之为死教条,譬如,林木资源那么丰富,遍地都是即将烂掉的倒木,可是你越过伐区多采一棵树,罚款2000卢布;河里的鱼成帮结队,由于鱼多,没食吃,鱼都要闹饥荒了,却只准钓,不准用网打。早在去俄罗斯之前就听说过,工人用吊车往车上装木材,老吊把原木抓起来高高地举在空中,还没来得及往车上放,下班时间到了,开吊车的师傅马上停车,老吊在半空仍举着原木,他却跳下车回家了,等上班后再接着装车。过去是当笑话听的,这次采访倪传江工组时,倪传江讲了一件他们工组经历的类似的真事。“2005年1月份,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我们工组在江北的伐区干完了,向江南的新伐区搬家。常青公司有个由俄罗斯人组成的搬家队,专门负责搬家。我们把活动房、行李、工具、锅碗瓢盆全部家当都搬上了俄罗斯车队的搬家车后,出发了。走到晚上7点钟(海参崴时间),下班的时间到了,可是离目的地还有数十公里的路程,搬家车队的司机把车停在路旁熄了火,锁上车,下班了。硬是把我们扔在了半路上。在这深山老林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十二个人,车里住不下,还要看东西,不能离开,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气温在零下摄氏40来度,怎么办?我们只好就地支锅烧火做饭,卸下简易房将就了一宿,等明天上班再继续走。”关于时间与金钱。在这次采访期间,不知不觉地也受到了些许影响,特别是在珍惜时间上,山场作业拿的是计件工资,天亮出工,看不见了收工,工人毫不掩饰自己对金钱的欲望,他们说:“出国为的就是多挣几个钱。”运材汽车司机每拉1立方米木材挣1.5美元,运一趟木材挣多少钱当天自己就可以知道。司机见面好问:“哥们儿,今天挣多少钱?”都以挣钱多为荣。这也是司机用烟、酒、卢布贿赂装车的,给自己的车多装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以写作为业的鲁迅先生与乌马河赴俄采伐队不搭边儿,但是,他留下的那句名言:浪费他人的时间,无异于图财害命。在这里却得到了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在采访时提醒自己:别做图财害命的事——尽量不占用工人可以用来挣钱的时间。24.采访圆满结束2008年11月11日下午两点从东宁出发,途经佳木斯,到夜里11点30分顺利地回到伊春。从俄罗斯往回返,是从郭林的后山开始的,乘汽车走了三天两夜,中途没休息,行程近两千公里。16日见到了乌马河赴俄办的同志,他们说:“俄罗斯总理普京前几天有个讲话,停伐木材的决定,延期一年执行。想以此显示俄罗斯经济不受西方金融危机影响的大国姿态。”我问:“我们的赴俄采伐队还撤不撤了?”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