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2月24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田凤娇/文
从第一代独生子女出生的那天起,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就从没停止过,“小皇帝”、“小公主”成了历史给予他们的特定称谓。如今,他们都相继当上了家长,这些基本上是在长辈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们,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当他们成为父母后,能担得起父母的责任吗?在抚养和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与他们的父辈有什么不同?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当了父母,还是长不大的孩子
近日,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已为人父母的独生子女,普遍呈现出童心未泯的精神状态,因此在他们为人父母、教育子女时将更易于保持理解和宽容的心态。他们会和孩子一起玩积木、看到新奇的玩具也会抢过来琢磨,有好吃的东西要和孩子一起吃等等。他们在孩子面前,常常会表现出孩子气。
家住市中心区永红小区的刘女士说:“我的儿子和媳妇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俩人都是大学生,在工作上都很优秀,但是在家务方面就差一些,特别是在照顾孩子上有很多问题,所以我们老人就要帮助他们照顾孩子。”
12月20日,记者来到了在市直某机关工作的兰兰家,走进她的家,就像走进了童话世界。到处都是可爱的玩具,毛茸茸的,墙上还贴着各种婴幼儿卡片。兰兰告诉记者,去年秋季女儿出生后,她就想自己是母亲了,就要尽量做好母亲的角色。尽管作好了心理准备,但她万万没有想到,抚养孩子是那么的难,孩子拉了尿了那是常事,感觉一天都在不停地换尿布,特别是自己坐月子时,那时因奶水不足,半夜里就要冲奶粉,孩子饿得一直哭,哭得大人心都要碎了。奶嘴还经常堵,那才叫手忙脚乱呢。最后,婆婆看见他们一点儿也不会照顾孩子,就把照顾孩子的事全部揽下来。这样一来,他们小两口又开始享受二人世界了,偶尔去看看孩子,其余的时间,大部分是与朋友聚会或上网玩游戏。
经过几天的调查走访后,记者发现,很多独生子女缔结的家庭都将孩子寄在父母那里养育,有的为方便照顾孩子,干脆与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教养为主
独生子女可以说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的父母基本上是啃着玉米面窝头长大的。于是,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尤其是生活好了,他们恨不能把孩子放到蜜罐里。他们的想法很简单,绝对不能让自己受到的苦在孩子身上重演。当孩子有了孩子,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受累,担心他们照顾不好,于是,亲家之间争先恐后地照顾小孩子,都想为自己的儿女多分担一些。
王云和丈夫在有小孩前,每周都要和朋友吃饭、唱歌、逛街,尽管现在有了孩子,他们依旧保持着各种娱乐活动正常进行,受孩子的影响不大,这主要归功于公公婆婆和他们住在一起。今年5月份,婆婆张女士自己“荣升”为奶奶后,看着可爱的小孙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可随之她的任务也来了,儿子、媳妇上班都忙,照顾孩子的重任就落在她的肩膀上。
张女士对记者说:“儿子、媳妇都还是孩子,把孩子交给他们我真不放心。虽然累点儿,我也安心。”张女士说,他们小两口看孩子都是热血沸腾3分钟,一会儿的功夫都忙自己的去了。最后还是她照顾,让他们冲奶粉,不是干就是稀,晚上睡觉,孩子踢被也不管,总是光着小屁股睡觉,尿布湿了也不及时换。用她的话来说,孩子让他们看遭老罪了。尽管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可是为了宝贝孙子不遭罪,晚上她也要自己搂着小孙子睡觉。
值得注意的是,由老人照顾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父母对孩子的心理疏远。可以说,独生子女本来就普遍对为人父母心理准备不足,一旦在育儿前期造成心理疏远,后期教育阶段遇到的困难就会更大。遇到问题上网查找
28岁的张丽3个月前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初为人母,常常是不知所措,虽然母亲和婆婆向她传授了不少经验,可有的“经验”她觉得并不可用。比如,前一段时间,孩子睡觉的时候会突然全身动一下,有时莫名其妙地哭,母亲告诉她孩子是被吓着了,要她“给叫叫”,可是,大学毕业的她认为这是迷信。所以每当遇到问题,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向互联网求助,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相关知识或到“亲子论坛”里寻求其他年轻妈妈的帮助。
记者调查的多位“独生父母”中,绝大多数都能说出一两个比较知名的育婴网站,有位妈妈竟一口气说了五六个常去的网站名称。育儿网站的论坛里,从宝宝吃喝拉撒睡,到婴幼儿早期家庭教育,再到入学前后宝宝的教育,话题五花八门,几乎囊括了孩子每一个成长阶段所有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
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普遍具有较高学历的“独生父母”们借助网络的力量,拓宽了育儿知识的来源。除了运用新媒体,专业书籍,长辈传授经验的育儿“法宝”,也是“独生父母”们获得育儿知识的主要渠道。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
年轻父母必须反思的一点是,如果一味地让老人娇宠孩子,自己做甩手父母,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及独立能力的培养。
日前,记者采访了市中心区好孩子幼儿园王丽红园长,她告诉记者:“从事幼教工作这么多年,觉得沟通在幼儿启蒙教育上非常重要。只有常沟通,才能更好地掌握孩子的个性,才能在教育方面正确引导孩子。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是感情融洽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孩子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孩子0——3岁是智力发育最佳期,家长要格外重视。其次,孩子最好是自己带,这样孩子与父母之间才会一点一滴培养出感情,父母要多训练孩子做一些运动,并且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最后,就是要让孩子多与外界接触,不要让孩子有孤独感。”
王丽红园长说,孩子3周岁就完全可以送去幼儿园,这是因为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身体和智能也逐渐成熟,不仅具备了语言能力,而且生活上也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去幼儿园已经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照顾自己了。这时也是求知欲最强和语言发展最快的时期,把他送到幼儿园去学习,多接触人,接触各种事物,语言会发育得更好,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上幼儿园可以克服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为伴的不足,让孩子在交往中磨炼自己,促进心理健康。所以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应该入园接受教育。家长应多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这样不仅增进感情,也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
上图为小朋友们快乐地在幼儿园玩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