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2月22日电(记者张恩普张增玲)在伊春区居民张艳家的大衣柜底层,有一件花布衫被叠放得整整齐齐,这件衣服承载着张艳太多的记忆和情感。
那是1979年,17岁的张艳上高一。那个年代,不论大人还是孩子,穿的大都是灰、黄、蓝三种颜色的衣服,张艳正处在爱美的年龄,她一直向往着自己能拥有一件颜色鲜艳的衣服。那年夏天,哈尔滨的表舅来伊春出差,除了给她家带来了土特产,还为她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块白地紫花的花布,让表姐给外甥女做衣服。很快,妈妈就将一件花布衫做好了,张艳穿在身上心里别提多美了。她的这件衣服令伙伴们羡慕不已,而她也只有在上学的时候才舍得穿,放学后赶紧脱下挂起来。
有一天,放学后的张艳将衣服脱下挂起来,然后辅导弟弟做功课。写着写着,钢笔没水了,弟弟就拿着钢笔到窗台上的墨水瓶中抽水。在他捏着笔尖甩动时,几滴墨水“飞”到了墙上的那件花布衫上,弟弟知道自己闯祸了,吓得大气也不敢出,惊恐地望着姐姐。张艳顾不上说弟弟,赶紧摘下衣服泡到水盆中清洗,费了很大劲,墨汁还是洗不下去。好好的一件衣服就这样不能穿了,这让张艳非常心疼,妈妈安慰她,说等家里条件好了,再给她买新的。张艳将花布衫细致地叠好,放进了衣柜的最底层。
张艳参加工作后,大百货里已经有了各色花布和的确良,她可以尽情挑选自己喜欢的花布做衣服。上世纪90年代以后,纱、丝绸等各种面料,蕾丝边、飘带等样式齐全,质地优良的女式衬衫挂满了柜台,可随意挑选。每到休息日,张艳就约好友逛商店,既过眼瘾又能选到称心的衣服。深知她有衬衫情结的丈夫,每次到外地出差,都要给妻子带回几件衬衫。
现在,张艳家的四门大衣柜中装满她的衬衫,棉质、丝绸、纱等等,五颜六色,各式各样。前几天,在外地上大学的女儿告诉她,寒假回来,给她带回一件款式新颖的墨绿色纱质衬衫。虽然这件衣服上千元,但如今生活富裕的张艳已经不心疼了。她等着女儿回来,想快点儿穿上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