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快递    时政新闻      社会新闻     经济新闻      文体新闻     法制新闻      科技新闻    图片新闻    伊春论坛    伊春风光
*我家出了8个大学生   2008-12-24
*餐桌上的变化   2008-12-24
*林业老工人抚今追昔    2008-12-24
*独生子女如何当好爸妈    2008-12-24
*记忆中的花布衫   2008-12-22
* 私家车驶进百姓家   2008-12-22
*从鸿雁传书到可视聊天   2008-12-16
*从下车“百米赛” 到坐车摆手停   2008-12-15
*30年婚纱照从黑白到个性   2008-12-11
*从买不着到选着买   2008-12-10
*从拥挤买菜到悠闲购物   2008-12-09
*老林业开发者话今昔   2008-12-05
*“36条腿”寄托生活憧憬   2008-12-04
*从理财消费看变化   2008-11-27
*花布书包承载的记忆   2008-11-25
*洗上热水澡 生活步步高   2008-11-20
*为买电影票,挤丢了帽子……   2008-11-07
*百姓越来越有口福   2008-11-03
*出租车司机眼中的城市变迁   2008-10-28
*买粮再也不用“票”   2008-10-27
*贮秋菜变化大   2008-10-23
*遥遥万里远 悠悠光波牵   2008-10-22
*照相机记录三十年变化   2008-10-21
*见证爱情 感受变化   2008-10-21
*穿出来的时代变化   2008-10-09
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林区开发[专题] 正文
30年婚纱照从黑白到个性
http://yichun.dbw.cn   2008-12-11 10:29:15

  东北网伊春12月11日电(记者刘莹)结婚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为了把这幸福的时刻永远保存下来,无论是思想保守的父辈还是如今时尚的青年男女都会选择拍张婚纱照。30年的变化,婚纱照已从黑白到彩色,由传统底片到数码技术的全面运用,小小的婚纱照见证了新人们甜蜜的爱情。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婚纱在中国大陆曾经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才重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市也是在那时才出现了婚纱这件新潮的服饰。据1983年结婚的市中心区居民许先生回忆,当时虽然我市个别照相馆已出现婚纱照,但服装样式特别少,照出的相片又都是黑白的,根本看不出婚纱的效果,因此结婚时他和妻子没有拍婚纱照。直到第二年,许先生才和妻子在哈市花了约20元钱补照了一张人工着色的彩色照片。许先生说,6年后他的弟弟也结婚了,同样是婚纱照,但那时已普及彩照,是色彩真实的体现。

  转眼25年过去了,今年夏天许先生的儿子成婚了。在拍婚纱照时,许先生的儿子选了全市最好的一家影楼拍摄婚纱照。在摄影师的精心设计下,儿子的结婚照极具个性,不仅换了五套不同款式的礼服,而且背景还被分为室内和外景,照出的效果完全可以和杂志上的明星照相媲美了。

  与许先生不同的是,谈起婚纱照这30年来的变化,在市中心区照相馆工作近30年的李师傅告诉记者,他当时在照相馆就是专门负责为黑白照片着色的,那时照片多为3寸、4寸、6寸、10寸的。即便是熟练工完成一张小的照片也得半个小时,大些的时间更长了,那时活多,照相要排队,取相最少也得一个星期。直到1990年前后,我市私人照相馆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状况。这些私人照相馆里的婚纱不仅样式多样,就连布景的设计也由手绘变成了喷绘,图案更为逼真,拍摄时虽然还是摆拍,但多了许多人情味的设计。

  李师傅说,与过去相比,现在我市婚纱照的水平已和大城市不相上下,每家大影楼的婚纱都在百套以上,婚纱变得更加大胆、性感或时尚、个性,照相时的姿式也随意、自然,背景不仅干净、简洁,甚至采用3D背景,新人还多了室景外拍的选择。由于使用了数码设备,新人们等待的时间大为缩短,结婚照不仅有单张,更多了个性化的相册,还能把婚纱照放在靠垫、被子、杯子上,为新人们营造出温馨的气氛。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