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2月9日电(记者王玉梅)每当推着小车在超市悠闲购物时,刘女士都会不自禁地想起,小时候与父亲一起到副食品大楼买菜时的拥挤。
家住市中心区的刘女士今年38岁,她说,上世纪80年代初,自己正在上小学,那时副食品的供应相对比较匮乏,尤其是到快过年的时候显得更加供不应求。一进腊月,勤劳的父母就开始为过年精心准备起来。给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天晚上,父亲用自行车驮了一大块猪后回来,吃饭时父亲对母亲说,为了买这块肉,他早在一周前就与在商店卖副食的朋友说好了,赶巧今天店里进了一批肉,人家事先给留了一块。饭后,母亲仔细地把猪肉卸成一块块的,用清水洗了,放在盖帘上拿到外面冻上,然后再统一存放到专装冻货的小缸里,留着过年吃。弟弟嘴馋央求母亲要吃肘子,母亲说,等过年时再一起吃吧。为此,弟弟郁闷了好几天,没少抹眼泪。后来,还是父亲说了句:“孩子愿意吃就烀了吧,就当是提前过年了。”当香喷喷的肘子冒着油光端到桌子上时,弟弟高兴得直蹦。
到了腊月廿五六,父亲开始张罗着上街去买青菜了。因为青菜不好贮藏,只好等到年跟前才能到街里去买。那时市中心区只有副食品大楼、红联商店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商店有蔬菜卖,而且品种比较全。于是,父亲决定到离家相对较近的副食品大楼去买菜,临上街前,母亲把事先准备好的编筐和小棉被给父亲带上,筐是用来装菜的,而小棉被则是怕青菜冻了要盖在菜上的。下午2时许,父亲带着女儿来到副食品大楼,这时柜台前早已是人山人海,大家都在那里挤着。父亲让她在人群外等着,自己则挤进人群中去买菜。刘女士看着父亲一点点地费劲地挤进人群中,和其他人一样,手里拿着钱,大声地和售货员说着自己要买的菜的名称。过了半个多小时,父亲满头大汗地举着一捆芹菜、两捆韭菜和一棵菜花挤了出来,他在地上把菜规整好后放到筐里,又拿出买菜的清单看了看,说还有青椒、蒜苔等没买,让女儿看好菜,自己再去买。又过了20多分钟,父亲再一次买回了一些青菜。
现在刘女士的父母都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每到过年时,父亲总是一边品尝着美酒佳肴一边感慨,还是现在好啊,想买什么到楼下的超市就可以买到,再也不用去遭那人挤人的洋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