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林区开发[专题] 正文
“36条腿”寄托生活憧憬
http://yichun.dbw.cn   2008-12-04 09:31:12

  东北网伊春12月4日电(记者张桃)11月30日上午,经不住儿子和儿媳的再三邀请,年近70岁的赵清俊和老伴一同参观了儿子刚刚装修完毕的140多平方米的新房。新房的格局和别致的家具令老两口感慨万千。欧式复合地板看不到丝毫缝隙,整个地面仿佛一体;家具的表面像镜子一样照人,听儿子说这是采用给汽车表面上光的漆喷制的……

  “太高档了,太时尚了,跟不上了!”1日上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老两口还沉浸在对儿子新房的感慨中。他们说,现代人真是了不起,什么新奇的东西都能造出来,改革开放才30年,这变化真是太大了。回想他们结婚时的家具真是天上地下,没法比呀。

  赵清俊的老伴说:“我们那个年代结婚,能有一对木制的箱子就是有钱人家了。箱子很简单,方方正正的。那年代,家家都是土地面,到了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有地板,就是用木板刨平铺制,讲究的人家还刷上红漆。在当年,红地板曾是很多姑娘结婚追求的目标。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才时兴炕琴、立柜等家具。年轻人结婚,讲究‘36条腿’、‘48条腿’,说的就是家具的数目,比如立柜、炕琴、床、床头柜等,只有凑齐了这些‘腿’,才能说明家中的家具基本全了。”

  据老两口介绍,以前,添置家具用品都要向单位申请,有的人结婚几年了才申请到购买家具的票,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家具才逐步走向市场,但都要排队才能买到。有的买不到或买不起家具,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动手制作家具。那个年代,各家的家具几乎是一个模样的,大衣柜是三开门的,中间是大镜子,两边是门。有的人手巧,能在柜门上烫出风景、花卉等图案,那就算是高档家具了。有的人家将炕琴的柜门镶上玻璃,再在玻璃上面画上画。那时,谁要是会打家具,有绘画、烫画的手艺,那可是能人,街坊邻里会把你请到家里,好吃好喝地招待你,求你帮忙制作家具、绘制图画。

  那时的家具都以整装为主,材质多为实木,厚重的家具往往是搬进家门摆放之后,就不再挪窝了,与现在组合的、折叠的、流线的家具真是没法比呀。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