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1月20日(实习生王葱郁)电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两房”,是改革开放后诞生的新俗语。这里所说的“两房”,其中就包括卫浴设施。
10月29日,笔者的一位朋友为其父母购买、安装了一套洗浴设施,调试好了。老人看着冒出热水的淋浴头高兴地说:“我以后不用出门就可以洗上热水澡喽!”高兴之余,老人又聊起30多年前他挤澡堂的日子。
那时候的伊春,洗澡堂的分布和百姓的需求不成正比。除了一些企业的职工浴池外,伊春区内只有南山浴池一家洗澡堂,洗澡成了当时的一大难题。每到元旦、春节前那几天,浴池里人山人海,要想赶上头一批进入澡堂,就得凌晨3点钟去排号,晚了就得排长队等候,中途还不敢离开,生怕过年前洗不了澡,一等就是半天时间。
浴室里有两个大水池,很多人都挤到里面一起泡澡。洗澡堂里人多的时候,就像“煮饺子”般的情景,几乎是人挨人、人挤人、人撞人,甚至有时达到池子里都坐满人了,池子外边还有不少人没进去,只好等下一个空缺。浴室少、地方拥挤是问题,不卫生更是大问题。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更换一池子水很不方便,加上洗澡的人多,浴池里的水很快就脏了,所谓的洗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进行的。如果是现在,人们肯定不会去洗这样的澡,因为害怕这样或那样的传染病,可那时候人们都去洗。当然,也有嫌大池子不卫生的,不少人在洗澡的时候干脆选择淋浴。但是,淋浴器的喷头又少得有限,擦过肥皂在喷头旁边排队等候淋浴的尴尬,在当时经常遇到。洗好出来,衣服还没从柜子里拿出来,后来的就站在你身边开始等着了。
如今,挤澡堂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有的人家安装了太阳能或电热水器,把浴室搬到了家里,不论冬天还是夏天,都能在自己家里随时洗上热水澡。同时,各小区里的洗浴场所,很适合普通百姓消费,既经济又方便。现在,人们洗澡的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是从前简单的泡澡、搓澡了,有了更多的内容。比如,蒸气浴、桑拿浴、冲浪浴等,还增加了搓牛奶、搓盐等项目。
洗澡,是人的生活里的一件大事,体现着人的生活标准和质量。短短的20多年时间,澡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洗澡就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