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快递    时政新闻      社会新闻     经济新闻      文体新闻     法制新闻      科技新闻    图片新闻    伊春论坛    伊春风光
*我家出了8个大学生   2008-12-24
*餐桌上的变化   2008-12-24
*林业老工人抚今追昔    2008-12-24
*独生子女如何当好爸妈    2008-12-24
*记忆中的花布衫   2008-12-22
* 私家车驶进百姓家   2008-12-22
*从鸿雁传书到可视聊天   2008-12-16
*从下车“百米赛” 到坐车摆手停   2008-12-15
*30年婚纱照从黑白到个性   2008-12-11
*从买不着到选着买   2008-12-10
*从拥挤买菜到悠闲购物   2008-12-09
*老林业开发者话今昔   2008-12-05
*“36条腿”寄托生活憧憬   2008-12-04
*从理财消费看变化   2008-11-27
*花布书包承载的记忆   2008-11-25
*洗上热水澡 生活步步高   2008-11-20
*为买电影票,挤丢了帽子……   2008-11-07
*百姓越来越有口福   2008-11-03
*出租车司机眼中的城市变迁   2008-10-28
*买粮再也不用“票”   2008-10-27
*贮秋菜变化大   2008-10-23
*遥遥万里远 悠悠光波牵   2008-10-22
*照相机记录三十年变化   2008-10-21
*见证爱情 感受变化   2008-10-21
*穿出来的时代变化   2008-10-09
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林区开发[专题] 正文
为买电影票,挤丢了帽子……
http://yichun.dbw.cn   2008-11-07 09:57:46

  东北网伊春11月7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王玉梅/文

  “还是现在的人享福啊,想看什么电影啊、大片啊什么的,只需打开电视或上网就可以办到,哪像我们那会儿,来场好电影,哎哟这个挤啊,有一次为了买电影票,你爸的帽子都被挤丢了……”家住市中心区的李淑芬大妈一看到小儿子上网搜大片就感慨万分。

  李大妈今年63岁,说起当年看电影的经历老人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那段时间,当时人们的业余生活相对比较单调乏味,除了年节有秧歌调演或花灯展览之外,看电影是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在那个年代大多数人都是通过电影,认识了刘晓庆、张瑜、丛珊、郭凯敏、高仓健等灸手可热的当红中外电影明星,也从中感受、捕捉到了时代的潮流。那时,市中心区的电影院只有工人文化宫、东方红电影院和商业俱乐部、军分区电影院4所,其中商业俱乐部和军分区电影院还是后来才有的。每当月初的时候,喜爱看电影的人都会或骑车或步行来到电影院的预告板前,看当月的放映计划,记下自己喜爱电影的放映时间。一般来说,一部影片在一家影院的放映时间为1——2天不等,遇到十分受欢迎的影片,电影院就会以临时加场的方式来满足观众的需求。

  李大妈清楚地记得,当时有一部印度影片叫《流浪者》,作为登陆林城的为数不多的外国影片之一《流浪者》刚一放映就受到了林城百姓的空前追捧,有的年轻人一连看了两场都觉得不过瘾,就为了学唱电影里面的插曲《拉兹之歌》,一时间这首充满异域风情的歌曲唱遍了林城大街小巷。为了看这场电影,在工厂上班的丈夫特意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工人文化宫买票。由于想看这部电影的人太多,小小的售票窗口前挤得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都想买到晚上6时30分的票,因为这个时间段刚好吃过晚饭,是看电影的最佳时间。丈夫凭借着一身好力气,随着人群的移动费劲地挤到了最前面,经过一翻努力后,终于买到了4张票,都顾不得看是楼上还是楼下的,就被大家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当他觉得冻耳朵时,才发觉自己的帽子不见了,也不知道挤得丢在哪里了,看到还陆续有人涌来,再看看那人头攒动、拥挤不堪的买票场面,丈夫在尝试着几次冲进人群去找帽子未果后,无奈地放弃了找帽子的想法,仔细地揣好票后,用手捂着耳朵跑回了家。看着丈夫冻得通红的脸和耳朵,再看看那4张带着体温的电影票,李大妈的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既为买到电影票而高兴,更为丢失的棉帽子心疼,只好翻箱倒柜地把丈夫单位前两年发的劳动保护找了出来,让他戴上,因为当时要买一顶像样的棉帽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由黑白到彩色,由最初的一两个频道到现在的几十个频道,李大妈一家与其他人一样,可以在家里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小电影了。加之,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业余时间可以休闲游乐的地方越来越多,周末一家老少来个远足,游览一下家乡的如画美景,感受城市的巨大变迁,其乐融融中体会到亲情的可贵;也可以与朋友一起逛逛街、到KTV唱几首自己喜欢的歌,于放松身心处尽享现代生活的万种风情;还可以上网冲浪、网上购物,缩短网络与现实的距离;就连为儿女操劳了一生的老年人们也在健身操、秧歌队等活动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休闲乐趣……由此,电影院的吸引力渐渐被淡化,直至从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当年那种为了看电影而奔波、而兴奋的日子也随着岁月的流转而慢慢沉淀到了人们记忆的深处。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