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0月28日电(记者王玉梅)一大早,家住市中心区的刘师傅像往常一样来到离家不远的车库,将自己心爱的捷达出租车里里外外地收拾了一遍,然后驶上繁华的街道,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今年52岁的刘师傅开出租车已有十几个年头了,从最初的菲亚特、拉达到现在街面上跑的夏利、捷达,在他手中经过的车已不下4种车型。随着车型的不断变换,他真切地感受到了林城出租车这张城市名片的时代变迁,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们生活理念的转变及城市的变迁。
刘师傅是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下海”经营出租车这行的,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他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是借钱买了一辆菲亚特车,没想到,第一天就收入80元,这在当时可是接近他平常月工资的一半啊。他每天早出晚归,很快便挖到了“下海”后的第一桶金,小日子越过越滋润,家底越来越殷实。
刘师傅感慨地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乡越建越好,我也一样。经营出租车十几年,不但实现了当初致富过好日子的愿望,最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道路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以及消费环境日渐成熟。近年来,市中心区的基础设施逐年在改善,每天开车行驶在宽敞平坦的道路上,看着两侧林立的高楼,心里真是为家乡的变化感到骄傲。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乘坐出租车已不再是一种奢侈的事情。过去人们收入少,如果不是遇到特别着急的事情,大多舍不得打车,所以那时乘坐出租车的人群主要以生意人为主。现在则不同了,老人出门子女给打车,孩子上学时间紧家长给打车,朋友聚会互相给打车……乘坐出租车的人群主体发生了改变,就足以说明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消费理念也发生了转变。
刘师傅说,伊春现在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前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对出租车行业来说绝对是个利好消息,因为来的人多了,活计就会更好。今年夏天,我就接到了十来份送客人到外区景点的活儿,听着外地人夸奖咱伊春好,我的心里十分自豪,在服务上更加热情周到,咱不能给伊春的形象抹黑呀。其实,我们这一行往小了说是养家糊口,往大了说也是一个城市的门面,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