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快递    时政新闻      社会新闻     经济新闻      文体新闻     法制新闻      科技新闻    图片新闻    伊春论坛    伊春风光
*我家出了8个大学生   2008-12-24
*餐桌上的变化   2008-12-24
*林业老工人抚今追昔    2008-12-24
*独生子女如何当好爸妈    2008-12-24
*记忆中的花布衫   2008-12-22
* 私家车驶进百姓家   2008-12-22
*从鸿雁传书到可视聊天   2008-12-16
*从下车“百米赛” 到坐车摆手停   2008-12-15
*30年婚纱照从黑白到个性   2008-12-11
*从买不着到选着买   2008-12-10
*从拥挤买菜到悠闲购物   2008-12-09
*老林业开发者话今昔   2008-12-05
*“36条腿”寄托生活憧憬   2008-12-04
*从理财消费看变化   2008-11-27
*花布书包承载的记忆   2008-11-25
*洗上热水澡 生活步步高   2008-11-20
*为买电影票,挤丢了帽子……   2008-11-07
*百姓越来越有口福   2008-11-03
*出租车司机眼中的城市变迁   2008-10-28
*买粮再也不用“票”   2008-10-27
*贮秋菜变化大   2008-10-23
*遥遥万里远 悠悠光波牵   2008-10-22
*照相机记录三十年变化   2008-10-21
*见证爱情 感受变化   2008-10-21
*穿出来的时代变化   2008-10-09
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林区开发[专题] 正文
贮秋菜变化大
http://yichun.dbw.cn   2008-10-23 10:23:16

  东北网伊春10月23日电(记者王玉梅)“民以食为天”。在国人的心目中,“食”与“暖”就像是一对孪生姐妹,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吃得饱穿得暖,甚至一度成为人们生活的追求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餐桌上的变化也正日益体现着由单调到丰富再到营养的进程。

  进入10月份后,各种地产秋菜上市,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购买。按说买菜的人多了,卖菜者应该喜笑颜开才是,可长年在市中心区卖秋白菜的农民李先生却说:“别看买菜的人多,但所购斤数却照前些年减少了,往往是忙了一早上,卖的都是零份,不像过去几个大份就把一车菜都包了。”还是“5·23”小区居民李大妈一语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过去生活水平有限,家家冬季都要贮藏足够一冬吃的白菜、土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啥随时都可以买到,谁还存那么多秋菜啊!”

  与李大妈深有同感的市民不在少数。今年36岁的肖先生说,自己上小学的时候正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那时物资相对匮乏,大白菜、土豆是冬季里的家常菜,家里一买就是几百斤,白菜买回来后,母亲总要挑一些个头匀称的腌一缸酸菜,其余的全部下窖,留着冬天吃。当时自己和哥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但能吃,而且嘴还很馋。那时,买肉、买豆腐等得凭票,但每家每月的票都是固定的,用没了就得等下个月,所以一般情况下,肉票都是在年节或家里来客人时才用。母亲被小哥俩磨得没办法了,只好精打细算地买点肉回来,给两个孩子解解馋。菜上桌的时候,父母也是尽挑菜吃,把仅有的一点肉夹到了两个孩子的碗里。

  肖先生感慨地说,回想起那段日子,真是艰苦啊。现在好了,物资供给充足了,商品琳琅满目,别说是夏季,就是冬季,你说想吃啥吧,出门到市场、超市都可以买到,餐桌上更是一年四季肉不断,常常是一盘菜吃到最后,只剩下肉了。倒是父母会生活,春天的时候,就到野外去采点野菜,洗好了给自己和哥哥家送点尝尝鲜,说这是纯绿色食品,有营养。不但如此,两位老人还时常告诉儿子,现在生活好了,更要注意膳食营养搭配均衡,讲究粗细搭配,要吃得健康,吃得科学,只有这样,才会对身体好。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