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0月21日电(记者华方芝关英玉)高雅洁白的婚纱,温馨舒适的婚房,格调浪漫的婚庆仪式,时尚个性的蜜月旅行……忙完了女儿的婚礼,市民尤女士不禁想起了30年前自己简单甚至简陋的婚礼。尤女士不禁感叹,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发展变化在婚礼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78年12月,尤女士与相恋多年的小军要结婚了。当时条件好的年轻人才有条件拍黑白结婚照,买上二斤糖果,摆上几桌酒席,虽然从少女时代就向往着做一个美丽的新娘,受条件所限,尤女士的婚礼十分寒酸。举行婚礼前,小军带着尤女士来到省城哈尔滨选购婚礼时穿的服装,在哈一百,尤女士相中了一件上衣,试穿的效果也不错,可一看价钱,32元,这几乎相当于小军一个月的收入,小军真想拉着妻子就走,怕妻子不高兴,小军装作不满意的样子说:“到别处选选,这颜色不正。”后来,小军领着妻子在一家小店花了10元钱买了一件红色上衣。婚礼当天,小军求朋友借了一辆吉普车接回了新娘子,当时没有专业司仪,主持婚礼的是小军单位里一位善于言谈的老同事。在简单的仪式过后,小军的亲朋与两位新人到小军单位的食堂吃了喜宴。
婚礼随着时代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女儿结婚时,婚礼现场布置得高雅浪漫,在专业司仪的引导下,参加婚礼的人们与两位新人一起重温了相知相恋的全过程,也感受到新人对父母双亲的感恩的心,在现场,尤女士夫妻与亲家一起为孩子们祝福。而在30年前,谁家有女儿出嫁,做父母的在将女儿交到女婿手中后,就算完成了女儿出嫁的整个仪式,根本看不到女儿婚礼的现场。
看到女儿身穿洁白婚纱的巨幅照片和刻录成光盘的电子相册,尤女士更是感慨万千,当年她和爱人没有自己的新房,没有家具,没有家电,就连照一张结婚照也是奢望。直到3年后经济条件好点儿了,她们才补拍了一张2寸黑白半身照,那时他们的女儿已经1岁半了。
按照民俗,女儿婚后第三天回门。在女儿带回的各种礼品当中,最受欢迎的是婚礼录像。尤女士反复看了好几遍,从早晨起床、化妆、换礼服到接亲队伍进门,在娘家改口,再到新房举行仪式直到最后在酒店举行答谢酒会,女儿一生最美的瞬间在镜头里定格,成为珍贵的记忆,而这在3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