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快递    时政新闻      社会新闻     经济新闻      文体新闻     法制新闻      科技新闻    图片新闻    伊春论坛    伊春风光
*我家出了8个大学生   2008-12-24
*餐桌上的变化   2008-12-24
*林业老工人抚今追昔    2008-12-24
*独生子女如何当好爸妈    2008-12-24
*记忆中的花布衫   2008-12-22
* 私家车驶进百姓家   2008-12-22
*从鸿雁传书到可视聊天   2008-12-16
*从下车“百米赛” 到坐车摆手停   2008-12-15
*30年婚纱照从黑白到个性   2008-12-11
*从买不着到选着买   2008-12-10
*从拥挤买菜到悠闲购物   2008-12-09
*老林业开发者话今昔   2008-12-05
*“36条腿”寄托生活憧憬   2008-12-04
*从理财消费看变化   2008-11-27
*花布书包承载的记忆   2008-11-25
*洗上热水澡 生活步步高   2008-11-20
*为买电影票,挤丢了帽子……   2008-11-07
*百姓越来越有口福   2008-11-03
*出租车司机眼中的城市变迁   2008-10-28
*买粮再也不用“票”   2008-10-27
*贮秋菜变化大   2008-10-23
*遥遥万里远 悠悠光波牵   2008-10-22
*照相机记录三十年变化   2008-10-21
*见证爱情 感受变化   2008-10-21
*穿出来的时代变化   2008-10-09
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林区开发[专题] 正文
伊春红松美名扬
http://yichun.dbw.cn   2008-06-23 11:10:06

  美丽的林都伊春以红松闻名于世,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开发最早的木材生产基地,素有“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称。1948年起开发以来,共为国家生产木材2.4亿立方米。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把砍倒的树一根一根地连起来,可以绕地球6圈半。从天安门、故宫修缮用材,到唐山地震的救灾用材及抗美援朝用材等等,伊春的木材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支援着国家的发展建设。红松撑起故宫大梁

  在祖国的心脏——北京,古老的天安门、故宫吸引了国内外游人慕名而来,人们在惊叹能工巧匠们巧夺天工的同时,壮观的木制工艺更令人们赞叹。这也正是伊春的荣耀,因为是我们的红松撑起了故宫的大梁。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伊春林区接受供应修缮天安门、故宫大梁、明柱用材的任务。当时的丰林林业局(五营)采集材长10米、径级60厘米以上的红松10多根,从中选出6根径级最大的84厘米,最小的62厘米,共计30多立方米,用专车运往北京。友好林业局特选红松材长15米、径级40厘米以上的原木40立方米,上甘岭林业局供应红松原木1976立方米,均用于天安门和故宫修缮。五台山大佛殿、承德避暑山庄这些旅游胜地的修建,也随处可见红松的身影。

  1959年,伊春林区为国庆“十大工程”提供优质材。翠峦贮木场提供红松原木7000立方米,五营贮木场提供红松原木7000立方米,上甘岭贮木场提供红松原木500立方米,双丰贮木场提供水曲柳原木240立方米。据统计,当年,共有20多个贮木场为“十大工程”供应木材,有些跨年工程还跨年供应,供量达数万立方米。修毛主席纪念堂

  1976年,“毛主席纪念堂”建筑需要木材,伊春林区立即行动,翠峦、铁力、金山屯、红星、双子河、朗乡、桃山、神树、乌伊岭、友好、晨明等贮木场,把一车车木材运往北京,共计30791立方米的红松、水曲柳、落叶松和桦木,用来建设毛主席纪念堂。为灾区重建做贡献

  1976年,河北唐山一带发生强烈地震,灾区人们的安危牵动着伊春人的心。房屋倒塌,水电设施瘫痪,这时,国家向伊春下达了紧急供应救灾木材任务。伊春林管局立即部署,各贮木场及时装运。先期为杂木杆、小径木和椽、檩材,后来又装运了大量原木。9月8日,乌马河贮木场装运一整列共28节车皮的杂木杆,带着伊春人的牵挂首先开往唐山。12月7日,汤旺河贮木场又运往唐山灾区椽材1000立方米。晨明、翠峦、上甘岭、铁力、双丰、红星、双子河、朗乡、神树、桃山、乌伊岭、友好等贮木场都为唐山地震灾后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据统计,1976--1977年,伊春共支援唐山木材91032立方米。

  1982年,齐齐哈尔一带遭遇一场强风大雪,肆虐的风雪给人们带来了破坏性的灾难。铁路受阻,通讯设施被毁严重。风雪无情人有情,伊春人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很快运出了救援木材。据资料记载,仅友好和双子河两地就拨给灾区电柱和桩木1047立方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伊春林区向朝鲜前线调运了大批木材,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林区有10万立方米木材运往朝鲜前线。全面停止砍伐红松

  由于长期超负荷承担国家木材生产和上缴任务,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伊春就逐步陷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境地,可采森林资源枯竭,森林生态功能减弱。森林蓄积和可采成熟林蓄积由开发初期的4.28亿立方米和3.2亿立方米下降到2.1亿立方米和610万立方米。

  伊春是红松的故乡,在400万公顷的森林中,红松就有120万公顷。然而到了2003年,红松的面积仅剩下不到6万公顷。如果再不停伐,红松的故乡就将变成“红松的故事”。2004年9月1日,伊春市长一号令发出:全面停伐天然红松林!此令一发出,立刻得到了全市上下积极响应,从禁令发出到现在,没有一个人敢再砍一棵红松,人们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红松,保护这一珍贵树种。认领红松世界响应

  伊春市作为世界天然红松林的分布中心,做出了全面停止天然红松林采伐的重要创举后,去年,我市开始倡导社会力量参与认领保护红松,把珍稀树种的保护由政府行为变成全社会参与的公益爱心行为。这一想法的提出,立刻在国内外掀起了认领红松的热潮,也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截至目前,已有联合国有关组织官员、国际友人、国内外各界人士3万余人申请认领红松,共计认领红松67400株。同时,伊春保护红松联合会已经成立。2007年8月,伊春市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推出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以保护珍稀树种为主题的“名城卡——红松龙卡”,以发卡收入为基础设立了红松保护基金。持续的红松保护活动,使濒危的红松得到挽救,实现年蓄积增长500万立方米。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崔蕊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