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日报12月7日电 “老李这回可发了,来年还不整个200来万元哪!”今年刚开始养林蛙的铁力市铁力镇东胜村农民陈国文,眼巴巴的瞅着同村李树财家的养殖小区,羡慕地没着没落的。
“没那么多,不过怎么也能有个150来万”。李树财还挺保守。2002年老李在铁力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投入2万元,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林蛙养殖;第二年出商品蛙2000只,纯收入1万元,又试着投入5万元,扩大规模;今年出售种蛙2000余对,收入5万元,这下老李放心了,一下子又拿出20万,把自己养的林蛙发展到50万只。按老李保守估计,明年最少出栏30万只,平均每只5元。好家伙,老李3年就干出了个百万富翁。“没想到这玩意儿这么成全人”,老李心里美着呢!
近年来,为了调整产业结构,找到促进农民增收新路子,铁力市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通过对市场和资源广泛深入调研发现,现在国内外市场对林蛙油等林蛙产品需求旺盛,国内林蛙油的价格已经达到每公斤3000元,蛙皮甚至达到每公斤1万元左右,蛙肉罐头等食品也是供不应求。而铁力市的自然条件是最适合林蛙的地方之一,当地人工养殖林蛙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于是他们把林蛙人工养殖作为重点发展的项目,先在全市进行试验养殖,从零星几个“好事者”,到养殖大户“群雄四起”,到投资500余万元的小兴安岭林蛙养殖基地,短短的几年时间,铁力林蛙这个项目越做越大。
铁力人为了把林蛙人工养殖这个项目做好,铁力市成立了副市级领导牵头的林蛙养殖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全市优中选优的农业科技人员组成推进办公室,确定了“科、工、贸、产、学、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产业化发展方向。今年以来,铁力市为推广普及林蛙养殖技术,组织乡镇、有关部门负责林蛙养殖工作的人员和示范户,到黑龙江农恳中国林蛙驯养繁育中心学习和培训,先后举办各种学习班3期,研讨会1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3000余份,召开大型现场会3次。为养蛙户协调贷款65万元,调剂蝌蚪、幼蛙550多万只,黄粉虫1000多公斤。
为降低饲养成本,他们还进行了替代饲料研究,降低成本50%左右,并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院的教授合作,共同研制经济、全价的蝌蚪复合,有效地解决了普通饲料营养单一、容易变质等问题。将水产养殖业的前沿领先技术,引入并应用于林蛙生产实践中,向养殖户推荐使用了便携式水溶氧测试仪和台式水溶氧监控仪,应用数码设备进行了病理解剖,推广无菌蝇蛆的繁育技术,安全越冬、科学规范管理等技术进一步完善,疾病防治技术有所突破, 对温室延长生长期及雌诱变技术进行了探讨。今年7月及时发现幼蛙红腿病,并成功的控制住疫病的发展、传播和蔓延,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林蛙养殖业的损失。现在,绝大多数养殖户
科学养殖意识增强,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杨春书等一些养蛙当年存活率90%以上的养殖户。11月26日,铁力市正式与东北林业大学签署建立“铁力市林蛙养殖研究所”的合作协议,铁力市为东北林业大学提供教学、实习、实验和成果转化基地,东北林业大学为铁力市林蛙养殖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
目前,铁力市全人工养殖林蛙户103户,其中示范户16户,另有区域内自然圈山或半人工养殖户348户。全市全人工养殖户共孵化蛙卵48680团,蝌蚪孵化量2900万尾,平均孵化率为60%,变态幼蛙2148万只,平均变态率为74%,加上当年越冬成蛙存量,养殖数量约为2160万只,越冬前林蛙存量(入蛰数量)约为1005万只,存活率为46.5%。他们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养殖数量达到1亿只,届时可年产林蛙油60吨,铁力市成为“中国人工养殖林蛙第一县”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