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大爱护成长
——伊美区关工委“爱心助成长”活动纪实
近日,伊美区关工委坚持了14年的“爱心助成长”活动被黑龙江省关工委评为“十百千万”五老关爱行动十大帮扶品牌。14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区关工委精心打造“爱心助成长”活动,使之制度化、规模化、品牌化,得到各级党政组织和社会的认可,受到广大青少年和学生家长的欢迎,使“爱心助成长”活动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知名品牌。
全区共发力建成关爱网
伊美区的“爱心助成长”活动,以区关工委为龙头,社区关工委、学校关工领导小组为骨干,网格、学年关工小组为基础,把关爱工作做到楼栋、家庭,形成了全覆盖、无盲区的三级组织网络。
伊美区关工委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中来,将“爱心助成长”活动推上了新台阶。区关工委到基层调研,召开全委会、“五老”、基层关工委主任座谈会,了解、掌握“爱心助成长”活动需要完善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区关工委健全了组织机构和工作台帐、联动共育、结对帮扶等工作制度。形成了完善的“爱心助成长”活动长效机制。区关工委在区委的领导和组织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把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学校结成联动共育对子,签订了《联动共育责任书》。按责任书的要求,区直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干部与245名弱势及特殊群体青少年结成了帮扶对子,常年帮扶,保证关爱工作不间断。
全区各基层关工组织按照这一工作机制的要求,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各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带领网格关工小组组长深入到每家每户,了解弱势及特殊群体青少年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一人一表的弱势及特殊青少年台账,保证关爱工作无遗漏。并依据这份翔实的档案资料,积极关注弱势及特殊群体青少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帮他们所需,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建立目标系绘制路线图
该区关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国家关工委和省市关工委实施关爱工程文件精神及工作部署,提出了“爱心助成长”“2320+X”目标:即区关工委重点选树“爱心助成长”“联动共育责任状”2个关爱帮扶品牌,建设3个优秀留守儿童之家,建立20个为青少年办实事好事关爱阵地,对建档立卡、签订联动共育责任状的“X”名贫困学生纳入目标系,实行动态管理、接力帮扶。按照这一目标,区关工委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聚焦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精心设计“爱心助成长”路线图,协同签订联动共育责任书,细化行动,及时跟踪,层层落实,积累推进。
区关工委发挥“爱心助成长”品牌效应,深化联动共育、结对帮扶项目,把关爱贫困、病残青少年和留守儿童、孤儿作为关爱工程的特殊任务,开展重点救助和精准帮扶,每年协调争取各类资金10余万元,区属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干部每年为240余名贫困青少年提供5万余元的资助款;共组织派出关工干部和五老1100多人担任被帮扶青少年和帮扶人的联系人,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与区卫健局联合制定了《为特困、病残青少年及孤儿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方案》,为全区575名特困、病残青少年及孤儿定期健康体检,为650多名贫困生送去爱心大礼包。坚持把重点帮、经常帮和专人帮结合,主动搭建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学校少年宫、三点半课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平台,强化代理家长、代理妈妈结对帮扶工作机制,组织五老志愿者结成帮扶对子245个。各社区的“三点半课堂”在日常管护的同时,提供课业辅导、生活救助、心理疏导、情感抚慰等关爱服务。在五老关爱行动中,全区各社区、学校都有自己的关爱帮扶品牌,都有儿童之家,都有办实事的项目和内容,所有特困青少年都有五老帮扶人、爱心志愿者,全天候、全覆盖帮助青少年解决生活困难,解开学习难题,送去心灵抚慰。全区社区关工委普遍为贫困生、留守生等特殊群体青少年开设兴趣班,培养特长,采取聘请专业教师授课,“五老”领衔办班等形式,免费开办了特长培训课程。如书法、绘画、剪纸,舞蹈、口才、演讲、礼仪、形体训练等,培养孩子们的业余兴趣爱好,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林都社区、红升社区的“三点半课堂”特长班每年授课百余课时,2400多人次青少年到这里进行特长学习、素养培育。他们还组织青少年到军营、警营体验生活,参观抗联遗址、到教育基地研学基地实践体验、参加志愿服务、观看红色电影、到图书馆和新华书店读书、到社区当小义工,召开“六一”留守、贫困儿童运动会等多彩活动,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形成网络化接力送温暖
该区关工委经常组织“五老”宣讲团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大力宣传五老志愿者事迹和困境青少年自强自立典型。每年组织宣讲10余次,有2000余人聆听报告;利用城市党建联盟平台进行宣传,吸引百余名城市党建联盟单位的志愿者加入到关爱、帮扶青少年的行列,多数成为骨干,扩大影响力;厚植网上朋友圈,爱心接力送温暖;开展“点亮微心愿、情暖千万家”的主题活动,帮助青少年圆梦738个;利用微信群链接的力量,为贫困青少年与留守儿童寻求关爱信息,形成区内关爱传承与区外关爱接力内外呼应,整体联动。上海董小美爱心团队主动提出资助两名孩子完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部分生活费用;中国银行伊春分行资助了4名儿童,每人每年获资助500元。
每年的三月,小兴安岭还是寒风凛冽的季节,伊美区关工委和社区关工委人员就在领导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每年一次的弱势与特殊群体青少年情况的调查。他们走街入户,详细了解这些青少年的生活、工作、思想、心理,认真梳理得到的信息,一天下来,满身疲惫。这样的调查,最少要一周才能完成,从开始调查到完成调研报告,他们每年都用四个月时间。通过对街道社区弱势、特殊群体青少年情况进行的调研,形成数据、有典型案例、有分析、有存在问题、有建议的调研报告,上报区委、区政府,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便于区委区政府掌握第一手资料。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4583608537 举报邮箱:baitiebin@163.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 ||||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 伊春日报社主办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