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评头论足 正文

打量农村不能“睁只眼闭只眼”

http://yichun.dbw.cn   2016年03月14日 15:59:27

  春节假期,借由各种“回乡记”“回乡偶书”在网络空间的流传,关于“农村怎么了”和“农村向哪里去”的讨论再度引人注目。两会上,农村话题也引起广大代表委员特别是来自乡村基层代表们的热议。谈变化、找问题、谋未来……他们带着深情与智慧为“绿色原野”的发展建言献策。

  “衰败”的回乡记概括不了农村的旧貌新颜

  “贫穷、落后、衰败、凋敝、污染加剧、礼崩乐坏……”在春节假期集中爆发的各种“回乡记”里,这些消极的词汇常常成为农村挥之不去的标签,并引发激烈争议。不过,在后来的追访中,这些“神来之笔”大多都露出了形形色色的“马脚”。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三箭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油漆粉刷工陈雪萍在外打工20多年,每年都会回到位于山东省东平县孙庙村的家中住上一段时间。她说:“我关注到了前段时间网上很火的‘回乡记’,不少描述言过其实,甚至子虚乌有。”

  提起一些网帖中描绘的种种农村“衰败”景象,陈雪萍很不赞同:“农村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小桥流水、田园牧歌,当前农村的发展变化非常大,各地各村的情况也很复杂,怎能用‘衰败’来概括农村的旧貌新颜?”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永安市洪田镇洪田村党支部书记邓文山说,就像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大城市病”一样,农村的发展变化,肯定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和不足,关键是要看到主流和趋势,打量农村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片面放大悲观消极的情绪。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王岗村党支部书记花全说,现在农村最大的问题就是留不住年轻人,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完善各项奖励、激励、优惠措施,能够把乡土人才和致富能人多留在农村,增添农村的活力和发展后劲。

  “农民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从土里刨食到洗脚进城、从告别贫困到稳步增收、从边远落后到共享发展成果……来自乡村和基层的代表们说起农村、农民的发展变化,“获得感”成为他们口中的高频词。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镇巫头村党支部书记阮爱兴虽只有四十岁出头,作为京族聚居区的一名致富带头人,阮爱兴已经有了十几年的村支书经历。

  江平镇位于中越边境的海边,这里生活着8000多名京族群众。海上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江平的老百姓正演绎着“向海而兴”的新传奇。

  “去年村里的人均收入有13000多元,高于广西平均水平。”阮爱兴说,“单是巫头就有40多家海蜇加工厂,还有3000亩的海水养殖,主要养南美白对虾,市场行情很好。”

  因为在1998年率先进行“分山到户,联户经营”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福建省永安市洪田镇洪田村被誉为中国林改的“小岗村”。邓文山代表告诉记者,洪田是典型的“靠山吃山”的林业主导区,得益于林改释放出的生产力,现在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5000元,村集体收入最高时一年超过100万元。

  “整个国家在发展,农村也没有掉队;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是农村最大的变化。”陈雪萍代表说。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最知道”

  强化农业基础支撑、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农表述也成为基层代表们热议的内容,怎样对接和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的“顶层设计”,他们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百色市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朝阳已经担任了20年的村支书,今年他把自己的履职关注点之一放在了规范土地流转、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上。

  他说,由于种粮经济效益低,目前流转土地“非粮”比例日益加重,背离了国家鼓励土地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政策的宗旨,“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农民。”

  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是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福鼎市白琳镇翁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钟雪玲最为关注的话题。钟雪玲是畲族人,她说,扶贫脱贫一定要按照“精准化”的要求,要找到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真正调动贫困户能动性的路子,发展扶贫产业不能搞“一刀切”,而要“一招新”,要多听老百姓的意见,因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才知道”。

  花全对此也深有感触,现在许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开始返村吃上了“旅游饭”。这说明只有产业选对了,老百姓才愿意真心实意跟着你干,才能真正实现民富村强。相反,如果产业不对路,政府给再多的政策、资金,老百姓也不一定买账。(记者涂洪长、冯雷、张莺、胡星参与记者段续、郑良、潘德鑫、娄辰)据新华社北京新媒体专电

作者: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 李春红
挥毫泼墨激情聚焦 文化大餐送到光明
    “迎新春•走进光明”活动在光明集团拉开了帷幕。
下乡赶集寻年味 红红火火过大年
    过年可是咱老百姓的大事,“赶大集”“买年货”更是咱们最上心的一件乐事。
热点推荐
学生减负为何家长不买账
    学生课业负担重、补课多,其实学生家长也是“受害者”。
新华网评:发展校园足球何须“满城尽跳足球操”
    12月9日是“世界足球日”。2015年作为中国足球的“改革元年”,……
低价旅游是贪心还是欺诈
    低价旅游,却透着许多不确定性,价格低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