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最美 希望相随
——我市开展希望工程暖冬爱心行动纪实
本报记者朱晓红
2016年1月,团市委、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组织实施了伊春市2016年“益起来·希望工程暖冬爱心行动”。在历时一个月的时间里,暖冬爱心行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踊跃参与。通过政府购买公益项目、社会化动员等方式共为我市2908名贫困留守儿童每人捐赠了一条全新的暖冬爱心棉被,市场价值42万余元,希望工程暖冬爱心行动让林区贫困留守儿童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了别样温暖。
共青团一直非常关注林区的贫困留守儿童,为做好今年的暖冬爱心行动,确保所捐赠暖冬装备能真正帮助到他们,2015年10月,团市委、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下发了《2016年伊春市留守儿童需求调查问卷》,对我市贫困留守儿童暖冬需求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到孩子们的实际需求,并根据大多数孩子的意愿,决定为他们每人捐赠一条暖冬爱心棉被。
“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团市委书记于笑在安排部署工作时如是说。“暖冬爱心行动的项目宗旨就是通过社会化手段动员各界力量关心、帮助林区贫困留守儿童,在冬日里给孩子们最需要的温暖。因此,我们一定要问一问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2015年11月,团市委向市慈善总会发出《共青团伊春市委员会关于联合开展2016年“益起来·希望工程暖冬爱心行动”的函》,并建议将此公益项目作为团市委与市民政局长期合作项目加以推进实施。在双方共同努力下,2016年“益起来·希望工程暖冬爱心行动”再次得到了市慈善总会的大力支持,他们为林区的贫困留守儿童们捐赠了2500条全新的暖冬棉被,是项目合作至今捐赠力度最大的一年。
据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伊春市慈善总会和团市委、市希望工程办公室于2014年就开始合作“希望工程暖冬爱心行动”。3年来,共捐赠了1000件暖冬爱心棉服、2097双暖冬爱心靴和2500条暖冬爱心棉被,市场价值60余万元,“希望工程暖冬爱心行动”已成为团市委与市慈善总会的长期合作公益项目。
在市慈善总会的带动下,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到暖冬爱心行动中。中国人寿伊春分公司捐赠137条,中国狮子联会哈尔滨会员管理委员会爱探索服务队捐赠101条,爱心邵先生捐赠94条,伊春农商银行捐赠46条,伊春远洋窗帘(布艺)批发商行捐赠30条。在全社会爱心力量的推动下,2016年“希望工程暖冬爱心行动”共为我市2908名贫困留守儿童每人捐赠了一条全新暖冬爱心棉被,达到了伊春地区贫困留守儿童的全覆盖。其中翠峦区146人,乌马河区115人,红星区135人,金山屯区81人,美溪区105人,上甘岭区101人,朗乡局137人,南岔区131人,汤旺河区159人,铁力局154人,西林区115人,伊春区22人,乌伊岭区76人,新青区79人,五营区96人,桃山局119人,友好区92人,双丰局216人,铁力市631人,带岭区73人,嘉荫县94人,伊春市实验中学24人、实验小学7人。
为保证“希望工程暖冬爱心行动”的有效和真实,自活动启动以来,团市委和各基层单位按照工作流程对每个环节严格把关。学生自主申请,学校团委把关,县区团委上报,团市委审核抽查,新闻媒体公示,现场组织发放,网上发布信息。严谨的环节确保了“暖冬爱心行动”的真实、公正、公开、透明。为确保每一个符合资助标准的孩子都能盖上厚厚的棉被,团市委对申报暖冬爱心棉被的贫困学生进行严格评议审核,并根据申报情况和申报材料质量在4287名申报者中筛选出符合资助条件的贫困留守儿童2908名。
1月22日、25日,团市委在乌马河区、朗乡林业局、带岭区先后举办3场发放仪式,随后的26日至29日,全市21个县(市)区(局)陆续举办当地的2016年“益起来·希望工程暖冬爱心行动”发放仪式,发放仪式把2908条饱含社会各界爱心的棉被发放到了孩子们手中。看着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和期盼的眼神,团市委书记于笑开心的说道:“2908条棉被的发放可是一个大工程,虽然我们付出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和努力,可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觉得再累都值得!”据介绍,本次暖冬爱心棉被依然采取县区组织发放、大众媒体监督、学生现场签收的方式全部发放到贫困留守儿童手中,这样透明的做法得到了捐助双方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爱心最美,希望相随”。我市“希望工程暖冬爱心行动”是2013年团市委针对本地区贫困留守儿童开发的大型公益项目。经过4年的积极努力,共捐赠了市场价值112万余元的558套暖冬爱心包(帽子、围巾、手套)、1224件暖冬爱心棉服、3097双暖冬爱心靴和2908条暖冬爱心棉被,资助我市贫困留守儿童7787人次,达到了伊春地区贫困留守儿童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