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评头论足 正文

新华网评:国产智能马桶盖到底“差”在哪儿?

http://yichun.dbw.cn   2016年01月21日 16:09:03

  唐华

  去年,中国游客到日本抢购马桶盖的消息,深深刺痛了中国制造业的神经。明知是国内就能生产的商品,甚至即便从国外“淘回来”的宝贝有可能就是“Made in China”,国人也宁愿舍近求远、大费周章。对此,消费者给出的解释是:国外的产品标准更高,即便是在国外买国货,质量也比国内的好。言外之意,他们最看重的并不是国外的高精尖技术,而是用高标准约束出来的优良品质。而最近的一则报道,似乎恰恰印证了他们的观点。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内15个省(市)45家企业生产的45批次智能马桶盖抽检,结果居然18批次不合格,占比40%。产品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耐热和耐燃不达标、安全水位技术不过关等。而业内专家表示,耐热耐燃的要求不在智能坐便器国标里面,是引用的家用电器的标准。标准的不完善,成了部分马桶盖有“火烧屁股”隐患的最直接原因。如此“硬伤”恐怕会进一步坚定消费者去日本扫货的决心。

  说到这里,也许会有人不理解:跟电沾边的东西,耐热耐燃难道不该是“与生俱来”的特质吗?即便标准里没有,企业也应该自觉遵守才对。

  然而,正所谓商场如战场,企业首先想的是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站稳脚跟,然后才是其他。而产品竞争靠什么?要么靠高技术含量,要么靠“物美价廉”。现如今,我国的消费结构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不少消费者买东西已经开始看“气质”了,但低价战略仍未完全退出市场,一些企业搞生产还是在一味降成本上做文章,那自然能省的都省,标准里没明确要求的技术工艺加它干嘛?

  而且,即便是有了标准,也未必保险。近年来,不少享誉世界的国外大品牌在中国市场出现了“道德滑坡”,明明在其他国家能够遵守标准,到了中国却连相对宽松的“红线”也踩过界。这说明,规范企业行为仅靠道德自律有多么不靠谱,“高大上”的品牌一样会为利润铤而走险。资本逐利的触角就游走在监管的缝隙中,不断试探管理者的底线,抓住一切可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德国制造”如今是精益求精、品质保证的代名词,但曾几何时给人的印象却是山寨、劣质产品,正是近乎苛刻的高标准以及第三方产品检测机构的尽职尽责倒逼“德国制造”完成了华丽转身。因而,我国制造业要想赢回消费者的心,破解当前的发展困局,就必须坚持推进供给侧改革,用高标准、严监管打造“中国匠心”。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李春红
黑河营林所:民俗旅游带火农家乐
    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步入黑河营林所冰雪乐园、农家小院……
林都伊春首届国际冬泳邀请赛开幕
    1月8日上午10点,林都伊春首届国际冬泳邀请赛开幕。
红松画派 添彩我市书画摄影展
    气势磅礴的兴安岭,巍然屹立的红松、栩栩如生的林区英雄画像……
热点推荐
学生减负为何家长不买账
    学生课业负担重、补课多,其实学生家长也是“受害者”。
新华网评:发展校园足球何须“满城尽跳足球操”
    12月9日是“世界足球日”。2015年作为中国足球的“改革元年”,……
低价旅游是贪心还是欺诈
    低价旅游,却透着许多不确定性,价格低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