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法制新闻 正文
伊春市最大假烟制造案5主犯落网
http://yichun.dbw.cn   2010-01-27 10:31:08

  东北网伊春1月27日讯(记者杨佰艳关英玉)15日,记者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采访获悉,在公安、烟草等部门的密切合作下,“2008·6·23”生产制造假烟犯罪团伙的5名案犯全部落网,案值近90万元,这也是我市历年来破获的最大生产制造假烟案件。

  2007年10月,哈市居民杨某找到五营居民赵某,自称其有朋友可以搞到烟草生产经营许可证和生产用机器,并能帮助偷逃税款,干得好的话能迅速赚取暴利。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几个人铤而走险,赵某以生产木耳菌为由在五营区租借了一酒店仓库,很快,杨某等人悄悄地将机器运抵五营,并招来李某、曾某等人进行试生产。由于生产用的机器是烟厂淘汰的旧机器,经常出故障,因此,直到2008年3月份才开始大量生产。生产时,几个人进行了明确分工,有的负责调试机器,有的负责购买、运输原材料,从生产、包装、管理、存储到向外运输均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在生产中,为了避人耳目,还派出专人在门口放风,发现有人来,放风的人即向生产工人发出断电讯号,因此,很长时间没人发现这个地下烟厂。

  2008年6月23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接到市烟草专卖局转来的线索,立即组织精干警力赶赴现场,在现场查获部分假烟,大量造假烟原材料及生产假烟的机器设备,但其生产出的大量假烟已被转移。经过一天一夜的工作,专案组在五营区一冷饮厅将嫌疑人赵某某抓获,同日,在潘某家中将其抓获,其余嫌疑人均已逃窜。

  经审讯,赵、潘两人承认参与假烟制造的事实,但由于嫌疑人之间均以绰号相称,因此两人未能准确提供另外三人的准确姓名,这给抓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侦专案人员通过开展大量艰苦调查工作,查找到嫌疑人的户籍地,但几个人均不在户籍所在地,经侦专案人员与当地警方密切合作,从嫌疑人的真实身份、主要活动地区、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等方面入手,对嫌疑人行踪进行布控。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2009年5月中旬,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将主要嫌疑人曾某抓获,8月下旬在内蒙古赤峰将杨某抓获,9月下旬在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一旅店内将李某抓获。至此,历经一年多的时间,跨越黑龙江、内蒙古、广东、广西、湖北、江苏、河南等七省十二市、行程1万多公里,使这起我市最大生产制造假烟案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

  因破坏烟草生产经营秩序,2009年12月,伊春区法院依法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对5名案犯全部判刑。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