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淘金岁月
http://yichun.dbw.cn   2009-12-30 14:43:42

  东北网伊春12月30日讯林城晚报提供记者吴聿宏/文

  电视剧《闯关东》中朱开山在老金沟淘金的场面还历历在目。剧情涉及的老金沟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因此剧组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二道河子农场重新搭建了一片与当时金场等大的场景,重现了当年金场淘金的规模。孰不知,我市嘉荫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老金沟”,是一个最好的“历史见证者”。嘉荫的黄金储量丰富,从清朝至今,已有120多年的采金史,该县的观音山及太平沟还是清朝末年慈禧老佛爷御封的“胭脂沟”!清政府开采黄金

  嘉荫地理位置独特,不仅是边关要地,同时这里资源丰富。据传19世纪末,居住在嘉荫河畔的鄂伦春人在观音山太平沟附近发现了金矿。金矿的消息越传越远,国内外形形色色的淘金者接踵而至。而清政府为充实国库空虚,随即在此设置督办衙门,开采黄金。据《东三省丛书、萝北县志》记载:“观音山金矿在北满仅次于漠金之最大砂金产地,于1874年发现后开采甚盛。”

  观音山金矿开发在1911年进入鼎盛时期。当时的佛山(嘉荫县)县境内流民甚多,他们大多在观音山金矿采金。而现在的乌拉嘎金矿,起初只有几十人用简单的方式挖掘砂金,后因发现藏有大量含金矿床才名声大震,使更多人的目光转向这里。民国末年,一些做黄金梦的人从各地招来上千名民工,为其开采黄金,致使这一带人口骤增,出现了太平沟、老沟、金满沟、九里庄子、班别府等大小金矿村镇。一时间一个人烟稀少、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沟繁闹起来,逾万人,市井日盛,五里长街客栈、澡堂、妓院、茶楼、烟馆、粮栈、面包房、商号、宝局、赌场和大小柜房、官署衙门等,无所不有,可谓是百业俱兴繁华一时。金子越采越多,清政府受益匪浅。当年大清国的老佛爷用这些黄金买过胭脂,建过北洋水师,也给外国人赔了款。日本的残酷统治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1934年春,占领佛山县。为掠夺黄金和维持其统治,建立了警察署、警备队、矿警队、稽查等组织,推行把头大柜制的掠夺性开采,把一个个采金点变成了法西斯集中营。

  日本侵略者在全国各地召集工人。招工把头说,送他们到北平(即北京)盖大楼。可是,船开到大连就办了劳工票,上来一伙矿警押着,到了佛山县。由于冬天冷,工人穿的衣服单薄,路上连累带冻死了不少。

  采金会社设在佛山县太平沟,下设太平沟、北沟两个采金所,共有矿工6400余人。为了防备矿工反抗,日军在工棚区四周围上铁丝网,修建炮楼,设下卡子门。每处卡子门都有矿警和警备队看守,几十个枪眼对着工棚子。每天天不亮,工人就排成队去检验号牌。走快了要挨打,走慢了也要挨打。检验完号牌,再把矿工押送去干活。干活时有看守看着,工人从地上拣东西或到“官水盆子”里涮涮手都是“金案犯”,抓去就回不来。收工时,要排队再检验号牌。号牌丢了,轻的毒打一顿,重的丢掉性命。到工棚里,还有人看管着。

  利用封建把头,实行由日本人控制的“把头大柜”制开采。“大柜”下有几十个把头,稽查。“大柜”总管、“大柜”总稽查、“大柜”账房,都是汉奸。“大柜”等剥削花样很多,在金价上,大柜、二柜层层扒皮压价,还分淡季旺季,少涨多落,踏出好头绪(即含金品位高的矿体)就大煞金价;在收金时,大称加“一·五”收,小称减“一·五”出,(即收金时每两金实际重量为一两一钱五,而打“份金”时,则为八钱五)里外相差三钱;还用压低成色,扣除零头,多打出碎金;在上溜时,实行“包台子”、“官水盆子”清溜;在清缸子时,“一·九”和“二·八”扣,就是每淘一两金,大柜要分去一钱或二钱;在“打份金”时,又要打好汉股、扣家什股、铺底股、炊具股、车马股。经过这么一番折扣,工人淘一两金,实际拿到手的钱,还不到市场金价的百分之五十。就是这点钱,“大柜”也不放过,还通过垄断商品进行盘剥。烟馆、妓院、戏院、宝局、客栈、粮店、商号、饭馆、豆腐坊、煎饼铺、铁匠炉等都是“大柜”的买卖。工人打了份金,每一文钱都要花在“大柜”的店里。“大柜”出的金价很低,可是卖货的价格要比市场上高几倍、十几倍,有的商品要高到几十倍。

  矿工在生活上受尽了折磨,不少人冻死、饿死。吃的是混合面的窝窝头。为了减少口粮,早晨干活的给两个窝窝头,回来给一个,病伤领不到。多数人没有被褥,铺的是桦树皮,盖的是草袋子,穿的是麻袋片子,据一位老工人回忆,当时他有一条破毯子,昼夜披盖,穿条麻袋片改的裤子,这在金班里算二等户。到了冬天,他把那条破毯子中间掏个窟窿,套在脖子上当棉衣穿。没有毯子的就拣些洋灰袋子,贴在麻袋片上披着,被冻得浑身青一块、紫一块。没有鞋,用麻袋片包着脚,许多人把脚冻坏,成了残废。那个时候,就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也很少能熬过一年。1940年2月,工棚里闹瘟疫。起初一天死两三个,6月天热时,一天死20多人。就这样,照样催工人干活,这年,3000多名矿工剩下的不到1000人。封沟后,日本警备队还在矿里进行大搜山,躲进深山的矿工和猎户被抓去后,都回不来。抗联的反日斗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日军的血腥统治,并没有吓倒广大矿工,反而激起了更强烈的反抗。在抗联影响下,矿工们舍生忘死,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打击了日寇的侵略气焰。

  1939年,采金工人张庆祥、王连科不堪忍受日本监工的奴役,操起开山子把日本监工的脑袋劈碎。石头河金沟12岁童工小雨林砸死“大柜”账房先生,带着黄金投奔抗联。抗联三军赵尚志多次进入佛山,采金工人积极做内应,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浴血奋战,先后打过老沟、九里庄子、金满沟、太平沟和北沟等,占领佛山县城,60多名采金工人参加了抗联。嘉荫县朝阳镇的尚志村,是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赵尚志而命名。矿工的新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嘉荫县的矿工们翻身当家做了主人。目前,乌拉嘎金矿隶属于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属国内黄金行业最大的露天矿之一,黄金资源丰富。自1949年以来,累计生产黄金近30吨,实现利润近2亿元。随着生产的发展,矿区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得到逐步改善,职工福利设施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金矿在市中心区黄金花园建职工住宅楼18栋,建筑总面积7.5万平方米。从2005年开始,金矿千户职工欢欢喜喜搬进新居。金矿相关负责人说,生活环境的改善是居民生活最直观的变化。金矿职工集体搬迁,是因为乌拉嘎金矿是资源性矿山,虽然总是在寻找新的采矿点,但资源总有枯竭的时候,而且乌拉嘎地处偏远、人稀、交通不便的山区,为了职工今后的发展,为了更多地从就医、教育、生存环境等方面改善职工的生活,将职工迁到自然条件优越、正迅速向现代化生活区发展的黄金花园,为职工享受现代生活打下基础。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