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教育新闻 正文
我市青少年学生上网喜中带忧
http://yichun.dbw.cn   2009-12-24 09:55:29

  东北网伊春12月24日讯

  林城晚报提供记者刘莹/文

  时下,网络已成为时尚的代名词,越来越炙手可热,它不容拒绝地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面对网络的诱惑,广大青少年学生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入到上网的大军中。网上聊天、发e-mail给好友、网上浏览新闻……网络对当今学生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网络存在着诸多优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容易令部分同学对其产生过度依赖,从而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导致人格的发育不健全。那么,网络到底对当代学生学习、生活模式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又是怎样改变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

  为具体了解当前我市学生上网情况,日前,共青团伊春市委、国家统计局伊春调查队对市中心区两所初中(伊春区七中、八中)和3所高中(伊春市一中、职业高中、伊春区二中)的300名青少年学生开展了“青少年学生上网情况调查”,调查显示眼下我市青少年学生上网情况可谓让人欢喜让人忧。学生上网基本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300名青少年学生中,有上网经历的青少年学生达9成,男生上网的比重高于女生,高中生的上网比重高于初中生。其中,每天都上网的青少年学生占5.8%;1——2天上一次的占6.8%;3——4天上一次的占21.4%;5天及5天以上上一次的占56%;回答不上网的青少年学生占10%。

  在上网用时上,青少年学生人均每周上网4小时12分钟,其中49.8%的青少年学生每次上网的时间在2小时内;34%的青少年学生每次上网的时间在2——4个小时内;16.2%的青少年学生每次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

  在上网场所上,青少年学生表示一般在自家或亲朋家的占60.9%;36.5%的青少年学生一般在网吧上网;2.6%的青少年学生一般在学校上网。

  在上网费用上(本次调查的上网费用指青少年学生在网吧上网的人均月上网花费),青少年学生人均月上网花费多集中在10元以下的占60.4%;花费在11——20元的占20.7%;花费在21——30元的占11.6%;花费在31元以上的占7.3%。81.9%的青少年学生上网费用来自于家长给的零花钱;4.9%的青少年学生的上网费用来自于平时节省下来的饭费;13.2%的青少年学生上网费用有时来自于向他人的借款。学生上网目的及影响

  通过调查了解到,眼下青少年学生上网的目的多以娱乐为主,学习为辅。在青少年学生上网活动中有85.1%的时间用于休闲娱乐活动上(聊天交友占14.1%、看小说、新闻占15.3%、玩游戏占15.7%、听歌、看电影占20.9%,其他娱乐活动占19.1%),仅有14.9%的上网时间用于查找学习资料。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网络的利用多局限在娱乐交友方面,而真正的利用网络来获得更多的知识还是较少,这正好跟学生上网的动机打发时间相吻合,学生在网络上发掘的有用的东西太少。

  而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则是多方面的,有44.7%的青少年学生认为上网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33.4%的青少年学生认为上网减轻了学习上和生活中的压力;12%的青少年学生认为上网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9.9%的青少年学生认为上网花费太多时间导致学习成绩下降。60.5%的青少年学生表示接触过网上的不良信息,39.5%的青少年学生表示没有接触过。家长对学生上网的态度

  此次调查虽只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但从调查内容上不难看出家长对网络的了解程度及对孩子上网的态度上所持的观点。

  在对网络的了解程度上,46.6%的家长对网络了解一点;33.3%的家长了解网络;20.1%的家长还没有使用过网络。

  在对孩子上网的态度上,56.4%的家长允许孩子在课余时间适量上网;22%的家长允许孩子在寒暑假上网;18.6%的家长禁止孩子上网;3%的家长任孩子自由上网。

  从对孩子上网的担心情况看,52.7%的家长担心孩子上网影响学习;37.4%的家长担心孩子上网受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身心健康;8%的家长担心孩子交到不好的朋友;1.9%的家长认为孩子上网增加了家庭负担。

  在对孩子上网的指导问题上,27.7%的家长经常对孩子进行指导;36.1%的家长偶尔对孩子进行指导;17.6%的家长对孩子的指导非常少;18.6%的家长从来没有对孩子进行指导。学生上网的利弊分析

  通过对此次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绝大多数青少年学生认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并存。网络对学生的“利”主要表现在:可以拓宽青少年学生知识面;扩大了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交往层面,锻炼了社会交际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但由于青少年学生的自控能力还较弱,青少年学生上网的“弊”也不容小觑。

  首先,上网影响正常学习。青少年学生上网大多是为了听歌、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等娱乐活动,一些意志不坚定的青少年学生常常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个别同学上网时间过长(有的甚至连续数日泡网),导致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有的同学为了上网旷课、逃学(14.6%的被调查青少年学生有此经历)。

  其次,上网影响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学生长期沉湎于网络之中,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视力、记忆力下降等身体疾病;一些青少年学生长期生活在各种网络虚拟世界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和冲突,甚至患上网瘾综合征,导致心理疾病,严重危害了部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此外,上网诱发犯罪。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尤其是反动、迷信、黄色、暴力网站上的不良信息,易使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学生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另外,在交友问题上,网上聊天交友在青少年学生上网活动中所占比重较大,网上交友易使青少年学生产生说谎、虚幻的心态,网上交友不慎极易使青少年学生的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学生(包括小学生)及早学一点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利用互联网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结交朋友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加引导致使其过分地迷恋网络就会给他们的生理、心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调查人员指出:无节制地上网会产生依赖心理,兴趣产生偏离,排斥其他事物,发展下去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迷恋程度的加深,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会越来越明显,直至出现心理障碍,出现极端行为。对此,社会、学校、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保护。

  加强教育。学校应运用典型事例,加强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上网。家长应更加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用平和民主的方式多与孩子沟通,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社会应通过媒体普及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完善青少年学生心理咨询机制。

  加强服务。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多推介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使用的网站、网页,在确保青少年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鉴别能力、选择能力。

  加强管理。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网吧的检查管理力度,尤其是对青少年学生的上网内容、上网时间等方面严抓常管。杜绝青少年学生“不健康上网”现象的发生,保护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加强网监。公安部门应继续依法加强对不良网站、不良信息的打击力度,为青少年学生健康上网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