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2月11日讯
林城晚报提供 实习生王兆红记者张恩普张增玲
美丽文静、聪慧善良的“轮椅女孩”——何泳波,虽然没有迈进过学校的大门,但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儿自学,又通过她自办的“心灵热线”,用一颗真诚无私的心照亮无数个迷途的心灵,而让她收获最大的是,“心灵热线”架起了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的她与小兴安岭林城伊春刘文涛的爱情之桥。他们相识、相知、相爱,并在2007年携手走进婚姻殿堂。如今,两个人相亲相爱地在林城伊春幸福地生活着。
近日,记者走进伊春区朝阳办一间普通的民居,走进了“轮椅女孩”的心灵世界。命运多舛不服输
今年33岁的何泳波出生在加格达奇一个普通的家庭,爸爸是铁路职工,妈妈是教师,下有一个弟弟。她的降生给这个家带来了无限的喜悦,毛茸茸的大眼睛忽闪忽闪,是父母的掌上明珠。5个多月大的时候,一场高烧改变了她的命运。小儿麻痹给她留下了终生的残疾,也给她的人生留下了永久的缺憾。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深爱她的双亲心痛不已,他们不愿相信自己的爱女从此无法站立,多年间曾多次辗转外地求医,但美好的愿望都被无情地粉碎。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妈妈忍痛辞职。
转眼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因为身体原因,小泳波不能像弟弟一样走进课堂,妈妈成为她的启蒙老师,而弟弟从课堂上带回的信息从另一方面实现了她读书的渴望。就这样,她从弟弟的书本上认识了字,文字成为她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窗口,也成为她走向成熟的一条重要途径。她对文字有着天生的敏感和惊人的理解能力,喜爱读书的她常常陶醉在文字所营造的想象空间里,在别人的故事中去感受真实的人生。她的内心世界一天天丰富起来,除了动笔去写一些诗歌和散文,她越来越强烈地萌生一种冲动,那就是将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去,为别人做点儿什么。
作为《知音》杂志的忠实读者,26岁时何泳波和杂志社的一名编辑取得了联系,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得到了该编辑的赞许,并在一期《知音》杂志的页脚处刊登了这样一条信息:“人海茫茫,知音做伴。朋友,如果你遇到困惑和迷茫,我愿意以最大的真诚和努力为你分忧解愁。黑龙江大兴安岭一个喜爱《知音》的轮椅女孩。”从此以后,一个号码为“0457—8947576”的“心灵热线”就在加格达奇这个边远的城市开通了。依靠《知音》杂志覆盖全国的大发行量和“轮椅女孩”的真诚,她的“心灵热线”很快热了起来,每天坐在轮椅上,接听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处理厚厚的信件,倾听和解答朋友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走出烦恼和情感危机。有时半夜了电话依旧铃声不断,她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她惊喜地发现,轮椅上,她同样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自从热线开办以来,持续的大量工作让她瘦小的身躯有些吃不消,但她咬牙坚持。最让她开心的是,通过热线她结交了不少外地的朋友,赢得了来自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石家庄的石先生知道她坐在轮椅上接电话不方便,特地邮来500元钱让她买一部无绳电话;贵州的唐女士把她当成了知心妹妹,始终跟她保持书信来往;很多人不远千里专程赶来看望她,所有这些,都温暖着她。热线使她收获了自信,收获了友谊,这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后来,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妈妈,何泳波忙不过来,忍痛暂时将热线放下。热线架起姻缘桥
2005年10月的一天,和往常一样,何泳波坐在轮椅上等待接听电话。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起,听筒中传来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原来,这名男子是林城伊春的叫刘文涛,也是一个残疾人,以修鞋为业。刘文涛也是《知音》杂志的忠实读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何泳波刊登在杂志上的“轮椅女孩”的“心灵热线”,萌生了想结识她的念头。没想到,从此以后,何泳波的“心灵热线”便成了刘文涛的“情感专线”,他们谈对人生的感悟和生活的不易。两个残疾人的心渐渐靠拢,爱情也在电波传递中慢慢积淀、成熟。憨厚朴实的刘文涛将自家的真实状况告诉了姑娘,刘家是个普通的林场职工家庭,刘文涛的母亲身体患病,家里姊妹几个生活都不富裕。他依靠勤劳的双手学了修鞋的技术挣钱养活自己,不给家里增添负担。为了让何泳波的家人能接纳自己,刘文涛拖着自己不太灵便的身体于2006年正月登上了去往加格达奇的火车。短短10天,诚实善良有责任心的刘文涛赢得了何泳波家人的认可,而他与泳波近距离的接触、交谈后,两个人的心更贴近了。
当年夏季,何泳波在父亲和亲属的陪同下,专程来到伊春,与刘文涛的父母见了面。因刘文涛已近40岁,双方老人将他俩的婚事定了下来。因为何泳波的妈妈突发脑溢血造成身体偏瘫,如果远嫁伊春,没有人照顾妈妈她实在放心不下。最终,深明大义的刘文涛做出了到加格达奇结婚安家的决定。
2007年7月21日,这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牵手走上婚礼的红地毯,而这场特殊的爱心婚礼在人们的笑容与泪光中拉开了序幕。
当地残联和新闻媒体没有忘记这个对生活充满热情和追求的残疾女孩,都向她表达了一份关爱和祝福。主持婚礼的司仪来了,乐队伴奏来了,歌手来了,影音制作也来了。作为本地婚庆礼仪服务领域中的知名人士,他们推掉了当天所有其他婚礼的盛情邀请,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为这场婚礼的无偿服务中。
就在婚礼进行到尾声,在座的来宾朋友准备离席时,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典礼台上,来自海拉尔、齐齐哈尔、大连等地的何泳波的热线网友,来自本地区的残疾人朋友们纷纷走上台来,他们默默地将新郎新娘围在中间,深情地唱起了那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爱的奉献》。在泪光与掌声交织中,爱的呼唤穿越了礼堂,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都紧紧连在了一起。
婚后的日子每一天都那么充实,何泳波继续照顾母亲,刘文涛支起了一个修鞋摊。夫妻俩相濡以沫,互相关爱。
在何泳波的悉心照料下,妈妈的身体好多了。今年6月,刘文涛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的病一直不见好转。他同岳父岳母商量后,决定带着妻子回伊春,依旧靠修鞋养家糊口。父母将一处并不十分宽敞的楼房简单装修后,让他们住了进去。和别人家不一样的是,厨房、卫生间的设计都是为何泳波量身定做的。何泳波洗衣、做饭、收拾家务样样在行,温馨的小家一尘不染。
刘文涛怕妻子寂寞,为她买来了电脑。为了练好打字,何泳波借来一本拼音课本,如饥似渴地学着。很快,她就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个人空间。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她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数十篇文章深深感动了一个又一个网友和文友。她在一篇散文中写道:“一个人能够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就是一种幸运一种幸福,无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遭遇怎样的痛苦和磨难,能够迎接每一天的日出看每一天的日落,能够享受每一个美丽的季节,能够经历生活中的苦辣酸甜,这就是值得去珍惜的人生。”
在散文《轮椅上的心声》中,她写道:“多少年过去了,那架轮椅始终陪伴在我身边。如今我已长大了,在经历了一些事之后,也明白了一些道理,我觉得人既然有幸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应该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无奈与无情,可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脚踏实地地好好活着,不刻意地追求不属于自己的,用一颗最真诚最平静的心去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就会活得很轻松很愉快,不是吗?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烦恼,甚至是失败,但我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因为我知道懂得珍惜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上图何泳波在自己的空间里创作。
上图亲密的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