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教育新闻 正文
面对“逆反期”的孩子
http://yichun.dbw.cn   2009-11-25 10:10:25

  东北网伊春11月25日讯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王葱郁/文

  初中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开始觉醒,强烈渴望摆脱家长束缚,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想法独立行事。为此,不少孩子和家长关系紧张。怎样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让他们在健康的状态下学习、成长,无疑是父母最大的心愿。不少孩子与父母关系紧张

  小凯是伊春区某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据他父母讲,小凯从小就是一个聪明、活泼、懂事的孩子,性格也很随和,乐于助人,深得家长和老师的喜爱。每到双休日,小凯还经常主动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事。可是,自从上了初二以后,小凯和父母尤其是与母亲的关系日趋紧张,经常为了一点儿小事吵得不可开交。对于父亲的严厉管教,小凯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百依百顺,而是经常表现出强烈的对抗态度。母亲郝女士告诉记者,孩子最近经常顶撞父母。面对与以前判若两人的孩子,她感到非常苦恼和不理解,甚至有要崩溃的感觉。

  对于小凯现在的异常行为,伊春黑龙心理学校的那老师这样解释:“小凯已经进入从儿童到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逆反期’,小凯的行为是‘逆反期’孩子中最常见的现象。现今,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非常多。”“逆反期”是怎么回事?

  家有正处于“逆反期”的孩子,家长可真犯了愁:孩子老跟家长“拧着劲儿”,不知是中了什么邪?其实这一现象并不难解释,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到了青春期,除了身体方面的变化外,思维方式也由儿时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这是诸多变化中的一个特殊变化,就是自我意识的逐渐加强,处处要体现自我的存在,于是他们会靠和父母对着干来体现自我。其实他们“逆反”的对象并不只是父母,对老师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心理分析学家把这段专爱和家长、老师“作对”的青少年时期称为“逆反期”。

  “逆反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据相关资料显示,13到16岁是孩子常见的“逆反期”。“逆反期”的孩子,一方面缺乏适应社会环境的独立思考能力、感受力和行动能力等;另一方面,初步觉醒的自我意识支配强烈的表现欲,即处处体现自己,通过展示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个时期的年轻人爱打扮的与别人不一样,爱做一些引人注目、与众不同的事,爱说一些令人吃惊的话,想让人另眼相看,这都是他们想要的效果。了解到这些,家长就不难理解孩子们的表现了。逆反是人的本能心理

  是不是只有青春期的孩子才有逆反心理和行为?不少家长都发出这样的疑问。其实,逆反心理是人的一种本能心理,存在于人生的各个阶段,只不过在青春期表现得更为突出。比如,在幼年时期,有时父母不让孩子碰某件东西,孩子却一定要碰,有时父母喊孩子,他们却故意装作听不见、不答应,这就是一种逆反心理。成年人也有逆反心理现象,例如有些单位规定上班时间不允许用电脑聊天,但不少职员却偏要偷偷聊。

  对“逆反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孩子“逆反期”与家人的矛盾处理不好,很容易把注意力从学习上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促成网瘾、早恋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孩子性格扭曲。

  处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即你越是要求他这样,他偏不这样。而这种情形,最容易引起老师、父母的恼火。而老师、父母越是恼火,对他(她)越发训斥,就会使他(她)更加反感,直接影响到与父母、老师之间的正常关系,以至于将叛逆性格发展至极端,导致人格和行为的不健康。近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无不说明,如果在这一特定时期疏导失当将会发生非常惨痛的后果。父母过多干涉是主因

  那老师表示,处在“逆反期”的孩子与父母关系紧张,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家长没有正确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对孩子寄予过高期望,管教干涉得过多,让孩子在无形之中担负上很大的压力,以至于让孩子产生反感。

  那老师曾与一些在家长眼里属于“问题”孩子的学生交谈过,他们吐出了许多苦水。在父母眼中他们什么都不对,老说他们变坏了,还像间谍一样地跟踪盯梢,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有时还动手打人,有的孩子甚至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处于“逆反期”的孩子,成人意识开始增强,感觉自己已经是大人了,渴求独立。同时,在经济上和社会能力上仍要依靠父母,这种渴求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使孩子在心理上经常产生冲突、混乱和不安。为了消除这种矛盾冲突或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们常常以孩子气的行为方式对抗父母或成人,以显示自己不再是儿童。如对父母的批评和指责,不管正确与否,都表现出愈来愈强烈的反抗情绪,故意与父母唱反调。同时,大多数孩子的反抗是以潜在的形式表现的,如对父母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安排采取不关心、不表态、无所谓等态度。现在的孩子关注自己的长相和穿着打扮,喜欢关上房门写点儿日记,以及在周末和几个好朋友玩玩或者喜欢什么明星等等,这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之一,也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印证自己长大的心理需要,因此无法忍受完全被父母掌控的局面。

  此外,有些孩子在“逆反期”的情绪表现,与父母、长辈的过度娇惯有直接关系。通常,任何要求都会得到满足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受到小小的打击,都会表现出很强的挫折感和对抗态度。如何帮孩子顺利度过“逆反期”

  对“逆反期”孩子的心理加以正确引导,将使他们一生受益,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行为成长。对子女的这段“逆反期”应如何给予正确的帮助呢?

  多进行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在这一时期,孩子其实有与父母沟通的强烈愿望,所以家长要适时把握,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家长要勤于与这一特定生理时期的孩子对话。指导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父母的唆、老师的批评,这些教诲都是善意的,是为了帮助自己健康成长。

  2.当子女向你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心不在焉或不理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子女打个招呼,以便子女谅解。

  3.多陪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看足球赛、欣赏演唱会等,鼓励其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价值,用知心朋友的态度与他们交流感受,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正确的待人接物观念。

  4.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子女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后再以交换意见的方式提出你的想法,不要一味说教而不顾子女的感受,对需要干预的事应采取适宜的形式,避免简单粗暴导致更深的隔阂。

  5.要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说话。让孩子变得听话的良策是尊重子女,也会使子女尊重自己。无论与孩子谈论什么问题,都要注意不指责、不挖苦,而是让孩子感觉你是朋友,在帮助他。

  6.父母要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对世界认知能力的提高,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孩子想干什么,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去套,面对他们自己的问题,不要包办代替,多采用建议的口气,把选择权交给他,让他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家长只需耐心地帮助他们克服自身尚存的幼稚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即可。

  7.家里的大事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他的意见合理或和大人的意见一致,就以他的意见来决策,这样可以增加他的“参政(家政)感”和责任感,从而增加孩子对家长在其他问题上的顺应性。

  身教重于言传。由于父母是子女最直接的老师,故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为方式可以直接促进子女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平稳度过“逆反期”。

  1.家长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广闻博见,对具有逆反心理的子女能够采取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去对待,用为人父母的多重人格魅力取得孩子的信赖和尊敬。

  2.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批评、嘲笑他人,包括别人家有逆反行为的子女;不要用不公正的态度和方式处理或抗拒成人社会里遇到的问题。

  3.树立孩子的独立人格,不要指手画脚,许多事都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去做,为他们创造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4.尊重他人,树立平等意识,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他人隐私。更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不私拆子女的信件、偷看子女的日记,选择正确的关心和尊重孩子的方法帮助他们。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让孩子觉得父母是理解和支持他们的。

  5.保持冷静理智的处事态度,避免与子女发生冲突而做出过分的举动。家长要理解青少年阶段是容易犯错的时期,要尽量指导孩子少犯错误,期望其不犯错误,显然是不现实的。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