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1月6日讯
林城晚报提供孙宝忠记者王葱郁/文
在群山的环抱下,一排排红瓦黄房,一条条整齐的街道,一行行整齐的绿化树,一缕缕袅袅升起的炊烟,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是日前记者在新林区建设省级试点单位乌伊岭局移山林场采访时看到的景象。
走进改建后的徐世明家,是宽敞明亮的屋子、漂亮的塑钢窗、雪白的墙壁。说起新房子,60多岁的徐世明激动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们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做梦也没想到的事,让我们赶上了,现在的条件越来越好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移山林场现有住户84户187人,在册职工173人,党员20人。为了进一步加快新林区建设步伐,区委、区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对移山林场职工住房进行升级改造,今年投入资金269.4万元,改造了职工住房19幢95户,面积4640平方米,更换了彩钢瓦,安上了塑钢窗,粉刷了墙面,统一新建仓房2070平方米;改造办公室房屋3幢,面积1000平方米;铺设自来水管线1090延长米,整个林场全部吃上了自来水。
乌伊岭第一批建设试点单位有两个,分别为前卫林场和永胜经营所,经过3年建设已经达标,并通过验收。今年该区重点建设移山林场和克林林场。
据了解,该区按照“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实现“生态良好、产业发达、体制先进、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新林区建设目标,结合该区实际求突破。
深入实施“绿色生命工程”,建设生态良好的新林区。他们加强了资源林政管理,资源林政检查站24小时网络影像、通讯监控,对典型案件进行了公开处理,林政案件发生率大幅下降。同时更新了造林方式,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造林面积合格率达到100%,苗木当年成活率达到95.9%,今年共更新造林完成3128亩。该区继续坚持吸收农民参与管护经营和领导干部驻乡包村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和办法,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措施,使防火工作做得更细、管得更严。现在,农民参与管护经营面积已达到30050公顷。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建设体制先进的新林区。他们加强企业管理,开展了增收节支活动,提质降耗,开源节流,查遗堵漏,挖潜增效。对改制企业进行了“回头看”,保证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市委、市政府已将该区划入林权制度改革第二批试点单位之一,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工作准备。
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建设产业发达的新林区。他们把发展项目的主攻方向放在木材精深加工、特色种养和加工、矿产开发等产业上。在矿产开发上,已经获得了高松山岩金矿的探矿权,成立了黄金开发公司,林业局将获得近3亿元的收入。该区在木材精深加工上发挥生产落叶松胶合板和曲木家具的技术优势,把人造板生产、家具制造、小木制品等木材精深加工项目做大做强。他们还以桔源良种种鹿繁育基地为龙头,实行农户加基地发展模式,扩大养殖规模,努力形成饲养、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在绿色食品项目上,充分发挥小兴安岭珍稀食用菌有限公司的龙头作用,利用山珍食品通过国家有机食品、国际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取得德国麦德隆超市在中国东部销售权的优势,重点抓好山野果、山野菜的采集加工和有机食品基地及食用菌基地建设,实现食用菌种植3300万袋。他们做大做强北药开发业,使北药的种植和培植面积分别达到1030亩、7500亩。
不断提高职工收入,建设生活富裕的新林区。按照富民强区的要求,结合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并立足本地条件发展适合本场(所)实际的特色项目,实行基地化生产,逐渐扩大规模。各林场(所)在重点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产业示范基地,职工自营经济全面发展。桔源林场不断规范兴安种鹿繁育基地建设,目前种鹿存栏1050头,带动职工就业45人。阿廷河林场种植人参210亩,年产值400多万元;上游林场建立了北五味子、山葡萄改培基地和红松坚果基地;移山林场建立了刺五加改培基地种植;克林建立了蕨菜、刺嫩芽培育采集基地;前卫建立了落叶松种子林保护、采种基地;永胜、福民为畜牧业发展基地;新建立了笃斯培植、采集基地;美峰、翠峰建立了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林海林场在食用菌产业上着重发展滑子菇项目,全场种植40万袋,仅此一项人均增收近千元。这些基地的建设,为职工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环境优美的新林区。他们进一步完善了区址路网建设,对区址主要街道进行硬化,对巷道和区址周边道路进行改造升级,乌永干线局址至永胜46公里白色路面已经建成通车,完成乌伊岭至桔源林场公路工程13公里及区址内环城公路工程5.4公里,并全线通车;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楼5栋,建筑面积2.82万平方米,户数为448户,总投资预计为3384万元。完成区址内主街及环城路安装景观灯114盏,路灯100盏,草坪灯26盏,中华灯10盏;在区址出口处建设龙门吊标制性建筑,并完成了周边的石砌排水沟、撤土方平整场地、道路桥涵等工程;同时,在主街两侧及公园栽种草坪、各种花卉5万余株,绿化树5000余株;投资32万元,为建设社区地质情况复杂的112户居民重新敷设了自来水管线。
大力开展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社会文明的新林区。他们加快了教育事业发展。第一小学已建成一栋面积33780平方米的教学楼,并为全体教师更换了办公桌椅176套,为班主任配备了讲台、讲桌、教学柜各52套。加快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惠民门诊的建设。增加医疗设备,改善职工群众医疗条件。已订购了CT机、远程会诊系统、动态心电、裂痕灯等医疗设备,现正在进行基础设施施工。加大医疗技术骨干培训力度,输送5名医护人员到省、市医疗单位和专业院校培训。新建4000平方米的职工医院己正式投入使用,改善了职工群众的就医条件。深入开展扶贫解困工作,积极开展以“源头飞歌”为品牌的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送电影下基层”、“送图书下基层”等活动,丰富了林场(所)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以创建“平安乌伊岭”为载体,开展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化解各种不利因素,该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区。
图为改造后的移山林场居民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