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1月4日讯
站在窗前观雨,随着雨儿在楼前院子里急促的跳跃,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20多年前的雨中。
那时我生活的乡南三公里,人家还没有这么稠密,山坡上的树林子也比现在茂盛。路旁的排水沟里常年流淌着清澈的空山水,水流直通半圆河。夏季雨水旺时,经常能看见一群群从下游逆水游上来的小鱼,在水底穿梭游荡。每逢下雨,山坡上一股股细流汇聚到路旁。那一刻的排水沟更像是一脉小溪,清澈透明,在路边“叮叮咚咚”地弹奏着水琴。
所以,雨后这里便成了孩子们憋水筑坝的最佳去处,随手可以找到的石头、砖块、木板和沟里的泥巴都成了憋水坝的绝好材料。两三个男孩子一伙,弯着腰,撅着屁股,有的负责搬运材料,有的负责砌筑坝身,有的负责在上游拦水。别以为筑一个非常结实的小水坝很简单,想达到滴水不漏的状态还要费一番功夫。
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我们一个胡同的老张家哥俩可能全面继承了他们父亲张木匠的基因,经常在憋水坝时,在坝的中间搭上几块横竖的木板,等到水坝憋成了,开闸放水时,就形成两个分闸,灵活自如地控制着泄水量。前院老丁家哥仨似乎对砖瓦工程更在行,除了用砖瓦砌起一个很大的闸门外,每次都会在坝顶部插上一片石灰瓦,当水漫过坝顶时,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一道水花飞泻的瀑布。
憋水坝属地势、牢固和迅速三点最重要。地势最好选在上游,可以控制全部水源,到时在下游的水坝还没有完全筑牢时,迅速抽开挡在闸口的木板,放水冲毁下游的坝体。牢固当然是为了让坝体能盛装更多的水,形成更大的冲击力。至于工程进度的快慢,是决定主动攻击和被动挨打的硬道理。憋水坝时,路边热闹极了,除了我们这些参战的“工程人员”之外,不少大人也在路边驻足观望,指挥加油……
“林区的天,孩儿的脸。”那时,每到雨季,雨多孩子们的快乐也多。
经常眼瞅着乌云聚拢起来,还没完全遮住太阳,大雨点就已经落了下来,扯着亮线扑向窗户、屋顶和院子。“嘈嘈切切”的雨声如同激越的行军曲,招惹得孩子们心里痒痒的,站在门口或窗前,盼望着下得正酣的雨快些停下来,好到路边占领一个有利的地形,筑一个又结实又好看的水坝。
窗外的雨还和从前一样,弥漫着一股泥土和森林混合的清香,只是路旁的排水沟中再也见不到孩子们憋起的高高水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