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兴安塔 正文
又进电影院
http://yichun.dbw.cn   2009-11-04 10:16:32

  东北网伊春11月4日讯小孙女放暑假,要去大庆看外公外婆。我和老伴儿决定带小孙女先到省城住几天,然后再去大庆。在省城那天中午,北京来哈避暑的侄儿小骄送来6张电影票,说万达影视城正在放映《变形金刚二》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等4部美国大片,让我们去观看。

  孙女很高兴,说从来没有去过那个地方。我心想,别说她没有进过电影院,就是我,也有30来年没在影院里看过电影。

  记得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们这个区建成了一座能容纳900多人的工人俱乐部。在这里,除了进行文艺演出、召开会议等外,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放映电影。那个年代,人们除了能收听到定时定点的有线广播外,到俱乐部看电影便是唯一的视听享受。因此,每逢上映一部新影片,俱乐部门前都是人山人海。为了能买到2毛钱的一张电影票,人人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俱乐部也不得不连连加场,但还是有许多人看不上想看的电影。

  1961年夏天,汤旺河涨大水,冲毁了金山屯至美溪之间的铁路线,有一个多月不通火车。此时,俱乐部正在上映由著名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戏剧片《追鱼》。由于交通受阻,旧片送不出去,新片又进不来,俱乐部只得天天演《追鱼》,一直演到火车开通。就是这样,俱乐部还是天天有人看电影。

  进入上世纪70年代,一批外国影片进入国内,朝鲜的《卖花姑娘》、日本的《望乡》先后在市里的影院上映。为了先睹为快,我和妻子同许多年轻人一起,早上坐火车到市里看白天场次的电影,然后步行5公里多路赶回家,饿得还在哺乳期的老儿子直哭,惹得母亲十分不高兴。

  到了1976年,我们工程处对俱乐部进行了大修,座位增加到1200多个,但还是容纳不下想看电影的观众。当放映《追捕》、《侦察兵》、《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国内外新片时,俱乐部还是照样的拥挤,我只好“走后门”托人买票,不但大饱了眼福,还在这个俱乐部里第一次见到宽银幕。

  又过去了几年,我家有了第一台台湾产的黑白电视机。高高的天线,把美国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和第一部国产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引送到电视屏幕上,让全家和邻居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精彩的画面。从此,我再也没有去过电影院。进入新世纪,那座很少有人光顾的俱乐部被拆掉了,替代它的是一座崭新的商品楼……

  吃完午饭后,我们来到了万达影视城。这是一座集商贸与娱乐场所于一体的建筑群。经过的3层楼,有化妆品、珠宝首饰、服装鞋帽、工艺品和餐饮等多个独立的门庭专柜,不仅商品高档,店面的装修也十分考究。在3楼的一侧,一群人正在观看歌唱比赛。

  来到4楼的顶端,只见6个放映厅一字排开,4部影片分不同时间滚动放映,从上午一直放到深夜。虽然票价不低,但来看电影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在征求女士们的意见后,我们走进了播放《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第六放映厅,按票号找到了自己的座位。这时,我发现行人的过道上都铺着地毯,座椅都是软包。我看了一下,大约有400个座位,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小的电影院。

  电影开演了。且不说宽银幕上的故事情节如何,只是那音响效果就让我十分震撼。无论是音乐、人物对话,还是各种声响,层次非常清晰,立体感特别强,好似亲临其境一般。我仔细朝四周看了看,发现左右和后面的墙壁上镶挂着30多个音箱。原来,这奇妙悦耳的声音是从这些四方的盒子发出的……

  孙女说太过瘾了,和看电视就是不一样,不知什么时候在伊春也能这样坐在影院里看电影。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阎洪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