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0月13日讯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乌拉嘎金矿历史上有位重要的人物人们怎么也不会忘记,他就是率军清剿匪患、解放了乌拉嘎矿区的刘仲甫政委。
早在1946年2月,时任合江省鹤立等五县中心县委书记、合江军区独立团政委、鹤岗煤矿矿务局政委的刘仲甫奉命率领一部分部队攻打盘踞在佛山县(现嘉荫县)乌拉嘎矿区的土匪。当部队穿过嘉荫河进入“三间房”的密林山区时,遭到土匪保安队和一些被利用的鄂伦春人的伏击,部队伤亡很大,当即决定返回鹤岗休整。
之后,根据上级指示,于当年8月初,刘政委率领一个团的兵力再次攻打乌拉嘎,重点打击土匪保安队,对鄂伦春人采区实行争取、团结的政策。当部队行进到北沟矿区附近的“五龙桥”时,遭到居高临下的土匪们的伏击。在部队强大的攻势下,土匪们后撤到“关门嘴子”,又开展了激烈的战斗。刘政委沉着、冷静地观察了地形,亲自率领部分队伍迂回到后山,抄了敌人的后路,打得土匪焦头烂额、四处逃窜。尽管部队也有伤亡,但仍然严格执行民族政策,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鄂伦春人。
战斗结束后,刘政委命令部队原地休息。翌日清晨,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进驻北沟(当时的金矿局指挥中心)。从此,鲜艳的红旗高高飘扬在金山的上空。
刘政委在北沟期间,召开了3次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政策,临时成立了“地方维持会”。不久,奉命撤离矿区。
28年后的1974年12月,乌拉嘎金矿局为撰写《矿山血泪》一书,曾派王迪礼等同志到哈尔滨登门拜访了时任松花江专员公署专员的刘政委,他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回忆说:“我们2月份回去后,合江省委很重视,立即召开了会议,决定增派一个团的兵力再次攻打乌拉嘎,重点打击地方土匪,尽最大限度争取和保护鄂伦春族人……”临行时,他还送给王迪礼一张照片,背面题字写道:“豪情滔滔,意气浩浩,菱花知我风华茂。赠给我友王迪礼同志留念。刘仲甫,1974年12月21日。”
1981年6月,《黑龙江日报》刊登的一篇悼念文章介绍,刘仲甫同志,汉族,1921年生于陕西省,1933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8月(年仅13岁)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6岁就担任了县委书记。在抗日战争时期,他转战在陕甘宁边区的广大土地上,痛击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胜利后,党派他到合江省担任鹤立县中心县委书记、独立团政委、鹤岗矿务局政委。他多次率领部队在鹤立地区剿匪,为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1946年2月和8月,刘政委两次率领部队到乌拉嘎剿匪,解放了乌拉嘎河北沟……1981年5月21日,参加革命48年的刘仲甫与世长辞……
刘仲甫的名字将与日月同辉,永照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