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0月10日讯(金憬鹏记者肖民弼)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10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住房砖瓦化率93%,村内5083延长米巷道全部硬化,人均收入2.4万元……吉松村——铁力市年丰朝鲜族乡的一个普通朝鲜族行政村,近年来,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建新型小康村为目标,形成了以绿色水稻种植、劳务输出为主的产业格局,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也成为了铁力市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典型代表。铁力市有21个少数民族,人口18445人,占该市人口总数的4.6%,以朝鲜族、满族、回族、蒙古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在几人到几十人之间,其中朝鲜族居住比较集中。铁力市有一个朝鲜民族乡,8个朝鲜族行政村,一所民族学校,朝鲜族村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比该市农村人均收入高13%。
铁力市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民族政策,用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积极扶持朝鲜族村民形成以绿色水稻种植为支撑点的经济体系,以科技培训、科技应用促进少数民族村民增收,绿色农业、生态北药业、旅游业、劳务经济已形成良好发展格局。8个少数民族村绿色水稻种植面积3万亩。年初,民族乡举办超级稻技术集中培训班,利用半个月时间对水稻种植技术进行了培训和指导,为提高民族乡水稻单产,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特色品牌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市朝鲜族出外劳务人员达到2265人,其中国外1491人,国内774人,年实现产值1.42亿元,使民族村人均纯收入增加5612元,给朝鲜族农民的生活带来了质的飞跃。朝鲜族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建设运行良好,吉松、新兴、云山三个农机合作农场几年来累计投入396万元,集约耕地390公顷,年利润达180万元。民族风情旅游发展迅速,铁力市以朝鲜民族风情园等度假休闲场所和朝鲜族家庭旅馆为支撑,集特色餐饮、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民族文化为一体,组成了民族风情旅游路线,为朝鲜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给少数民族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