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兴安塔 正文
后勤排长曹敏飞
http://yichun.dbw.cn   2009-09-08 08:58:47

  东北网伊春9月8日讯

  美溪五七干校有五七战士、插队知识青年300多人,民以食为天,在粮食统购统销年代,计划供应,定量都不高,机关干部每人每月只有13.5公斤,都吃不饱,五七战士以劳动为主,要吃得饱,成了众人所盼的大事,需要有一位公正能干、群众信任的后勤排排长。经过推荐,五七战士曹敏飞高票当选,当即走马上任。

  曹敏飞在这个岗位上展现了他的管理才华。“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他得有自己的参谋班子——伙食管理委员会,能反映群众意见,敢讲实话、办实事的人。他们推举五七战士邹科长为炊事班班长,他是一个很称职的“伙头军”。老邹提议,每人交足每月定量粮票和包干伙食费,不再到食堂卖饭口排队,改为以班为单位,每班发3个桶,将饭菜打回,不限量,保证吃饱吃好;炊事班增添几个人,自己做豆腐,自己养猪,饲料充足,豆腐渣、麦麸子都是自己的,每月杀一头猪,每周公布一次主食和菜谱,病号饭由炊事班送到病号宿舍。每到饭时,各班都有两个人来打饭,一个桶打主食,一个桶打菜,另一只桶打稀饭或菜汤,不用排队就吃上了热饭热菜。

  曹敏飞是个管理专家,搞了制度建设。干校的前身是老队部农场,它成了干校的农业连。财务由一人改为会计、出纳分设,建立总账和分户账。设仓库保管员、出库员,粮食出入库实行四联单,日清月结,毫不含乎。干校1966年一成立,在秋天由李凤宝基建连修建两座各400平方米的砖瓦结构仓库,是干校的标志性建筑,储放小麦、黄豆、豆油、糠麸。第二年,50公顷小麦丰收,两座库房派上了用场。有一天,开来一辆小火车车头,挂一个森铁平板车,有4个戴红袖标的人说省革命委员会有规定,五七干校种地要交公粮,不明不白地拉走了1万公斤小麦,在“文革”的混乱年代,派人去美溪核对,到哪里去找这4个收公粮的家伙呢!曹敏飞吸取这个教训,从制度建设入手,强化管理,杜绝了事故的发生。他很会做思想工作,仓库管理员老殷是农场老人,办事认真,但他酒量很大,经工作滴酒不沾。曹排长每月审看出库证存根和物资出入库账册,从不敢懈怠。

  曹排长决心让五七战士、小青年吃得饱、营养足,用小钢磨磨一罗到底的全粉,开始时馒头有些牙碜,把小麦用风车多过两遍,磨出的全粉就好吃多了。油水小,人们总有饿的感觉,干校人员就自己动手,生产黄豆,加工豆油,豆饼用来做饲料。有自己的豆腐坊,天天有豆腐吃,干校的伙食大变样,不论做什么菜油水都很大,全体人员没有患营养不良的。

  曹敏飞敢说实话。他说:“人都有父母妻儿,都要食人间烟火,都有七情六欲,这是人之常情。突出政治也得有个家,对老人尽孝,关心下一代,这是义务。”那时,一家人往往要分开住,或在干校劳动,或在检查反省,妻子在家挑起全部重担,照看老人、孩子,过日子总得和在家留守的妻子商量,这些事是个人私事。曹排长向领导提议:“干校应该实行轮休制,每个月串休5天,炊事班开饭也好掌握人数。轮休时退2.5公斤粮票,带0.5公斤粮票的全粉馒头给孩子,全粉也是细粮,吃爸爸带回的东西,可体现父子亲情。”这种轮休制一举两得,干校人员始终保持在校80%以上,在休假中照顾了家事。

  碧仓库林场老工人徐义年轻时爱上茶馆听说书,记性好,到林区当了伐木工人,他会在晚上讲章回小说,也会说“枪毙驼龙”、“铁公鸡”等小段子,更把“神枪小无敌”的故事说得绘声绘色。在深挖“三特一叛”时,他成了“神枪小无敌”土匪头目,成为批斗的对象,在批斗会上他会胡编一通,好解除“喷气式”的折磨。最有代表性的一段是:“我的绺子报号‘神枪小无敌’,万儿亮,连‘铁公鸡’、‘驼龙’都要来入伙。”他最怕碧仓库林场的批斗会,于是成了美溪沟的盲流。到美溪五七干校农业连吃得饱,伙食又便宜,他说什么也不走了。

  为了扩大生产门路,农业连的五七战士到老队部西山踏查,在一棵风折大柞树折断处采到一个洗脸盆大小的猴头,炊事班邹班长把它炖了豆角,大家都尝到了猴头清香的味道。农场一匹役马得病死去,经兽医鉴定可以食用,炊事班忙活一天,将马肉、马板肠烀烂,再加工清蒸,还宣扬说:“宁舍爹和娘,也不舍驴马板肠。”干校300多号人,都吃上了马肉、马板肠。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杨国奎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