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图片新闻 正文
镶嵌在小兴安岭沃土上的蓝宝石
http://yichun.dbw.cn   2009-08-05 09:41:10

  东北网伊春8月5日讯

  林城晚报提供 刘雪峰王洪学本报记者张桃

  在小兴安岭千山叠翠、姹紫嫣红的季节里,举市上下又迎来了我市第二个兴安蓝莓节。举办兴安蓝莓节,给蓝莓设定节日,这一切足以体现伊春市委、市政府对保护生态环境、永续利用资源的高瞻远瞩和大胆举措。从严管资源到停伐红松,从经济转型到林权制度改革,从森林生态旅游节到兴安蓝莓节,伊春“以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林权改革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经济转型为路径,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谱写出改革开放新篇章”。小兴安岭的独特资源

  据市资源林政局和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相关人员介绍,笃斯越橘,又名野生蓝莓,它是小兴安岭的特色资源,属杜鹃花科,富含抗氧化剂、细菌生长抑制剂、鞣花酸、鞣花单宁、叶酸、花色素苷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与人体内自由基的清除、抑制及逆转人体衰老有密切关系。蓝莓果实含有抗癌物质,这种物质能使癌细胞急速增殖的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野生蓝莓的营养成分丰富,对防止脑神经衰老、改善大脑记忆和智能,对抗自由基、抗氧化、防衰老、减少胆固醇积累、改善心血管机能、防治心脏病、缓解眼疲劳、明目及防癌、抗癌等具有独特功效,因此,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伊春林区野生蓝莓资源现状

  据市资源林政局的相关人员介绍,我市的野生蓝莓资源主要分布于友好、上甘岭、五营、红星、新青、汤旺河、乌伊岭等局。整个分布区面积近14.4万公顷,笃斯果自然产量约121489.5吨,年允收量约65604.3吨。开发、利用好这些得天独厚的山野果资源,不仅是林区产业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林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但因野生蓝莓生长在高寒、高山、高洁净的沼泽地带,采摘期短,不利于运输,加之2004年以前市内没有野生蓝莓精深加工企业,所以野生蓝莓的销售价格很便宜,每公斤在4至6元之间,野生蓝莓的经济效益不明显,导致野生蓝莓产业链条不饱满、不突出。

  据林业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市委、市政府就开始关注野生蓝莓的资源状况,委托科研部门立项进行专题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这为后来的野生蓝莓经营管理提供了经营模式,得出了一些经营管理技术。

  尽管上世纪八十年代伊春林区野生蓝莓产量大,蓝莓果营养丰富、无污染,但那时并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其主要原因是粗放经营、产收靠天,蓝莓果成熟时,靠群众自发地入山采集,这样不仅造成蓝莓果枝的损伤,影响次年产量,而且无人经营,单位面积产量也逐年下降,年产波动大,影响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加强野生蓝莓的经营管理,实施管护经营承包,落实责任制,提高人们对野生资源的保护意识,才能确保野生蓝莓果实的稳产、高产。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地下水位逐年降低,使野生蓝莓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必须采取人为干预的措施,使野生蓝莓资源不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减少,并使其有所扩大,果实稳产、高产。市委、市政府关注野生蓝莓的经营管理

  市委书记许兆君对如何更好地、切实有效地保护、开发、利用好野生蓝莓资源高度重视。他指出,从2003年开始,我市实施严管资源,停伐红松,保护林蛙,再到保护野生蓝莓资源,这都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地保护和发展伊春森林生态的重要举措,最终目标就是把伊春的400万公顷森林利用好、保护好,把伊春建设成世界级的森林城市、世界级的森林大公园。用20年时间,争取还给国家、还给世界一个生态恢复良好的小兴安岭。以保护野生蓝莓为主的野生浆果资源的保护,是继保护红松、保护林蛙两大战役后的第三大战役。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把思想工作做到位,把政策宣传到位、解释到位、落实到位。要因地制宜、因局制宜、因场制宜,制定出适合本局、本地区的承包政策,打好保护蓝莓等野生浆果资源战役,为我市下一步保护其他野生资源探索出一条道路。

  为了更好地保护好野生蓝莓资源,做到有法可依,市政府颁布实施了《伊春市加强笃斯越橘等野生浆果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将每年的8月2日到8月8日定为伊春市兴安蓝莓节。同时,在2008年8月2日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小兴安岭笃斯越橘节,有力地推动伊春野生蓝莓等野生浆果资源保护工作向纵深开展,产生了生态效益;成功地举办兴安蓝莓节,产生了品牌效益;野生蓝莓等野生浆果资源的合理采集、加工利用,带来了经济效益。

  据悉,《伊春市加强笃斯越橘等野生浆果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1年来,全市人民的认识不断提高,目标更加明确,责任更加具体,效益更加显著,广大职工群众在野生蓝莓资源保护中尝到了甜头,收到较好的成效。

  最明显的是职工群众保护野生蓝莓等野生浆果资源的责任意识显著增强。各主产区按照市委书记许兆君提出的要求和《伊春市加强笃斯越橘等野生浆果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制定了笃斯越橘资源管理办法。在推进笃斯越橘等野生浆果资源保护工作期间,市资源林政局和八个笃斯主产区以“保护笃斯等野生浆果资源,就是保护森林生态,就是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为宣传基点,以多种形式展开宣传攻势,发动群众,教育群众,提高群众保护野生蓝莓等野生浆果资源的意识。通过宣传,参与管护经营承包的职工把野生蓝莓果当成“金豆子”,把蓝莓秧当成“摇钱树”,加以珍惜,认真看护。

  同时,各主产区通过采取协议或竞标的方式,或单户承包、或联户经营,对野生蓝莓等野生浆果资源实行了管护承包采集经营。目前,全市共签订野生蓝莓承包采集管护合同384份,使1.5万公顷的野生蓝莓等野生浆果资源得到保护,管护承包面积已达集中分布面积2.4万公顷的62.5%。共建立野生蓝莓保护基地8个,总面积近万公顷。野生蓝莓果正常采摘期一般为一个月,改变了以往一次性采摘结束的野蛮做法,现在可以分2到3次进行采摘。实行管护承包后,在野生蓝莓采摘期间,各主产区由资源林政局(科)联合工商、公安森保等部门组成护秋队,严厉查处无证采集和破坏山野果资源的不法行为,对野生蓝莓实行有效的保护。职工保护资源的积极性高涨,主动对管护区内野生蓝莓进行透光、剪枝、移植、抚育和严格管护。特别是在采摘过程中,承包职工采熟留青,边熟边采,精心保护,保证采摘期延长,不但野生蓝莓果品质有所提高,而且产量和售价都有所增加。

  此外,切实保证了职工群众和加工企业的利益。往年,每到野生蓝莓采摘期,大量城镇人员,甚至有些外地人蜂拥抢摘野生蓝莓,造成抢采强摘,效益流失,权益难保。实行管护承包后,承包区域内的蓝莓都由承包职工采摘,由于采摘量大,2008年,在受金融危机影响,价格下降的情况下,职工的总收入仍然提高。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市野生蓝莓总产量达到600多吨,560户参与管护承包的职工,户均收入可达到2500元。为了提高野生蓝莓资源利用效率,促使其向优势企业流动,各主产区在加强对野生蓝莓收购和运输管理的同时,对收购野生蓝莓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筛选,选出具有竞争实力的,实行竞价销售,既保证了企业原料供应,也保护了职工利益。蓝莓果酒前景看好

  为使珍贵的蓝莓资源得到开发和有效利用,升辉集团于2005年投资兴建了黑龙江兴安红酒业有限公司,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点和依托,在全国业内首开先河,成立了小兴安岭山野果开发利用研究所。

  公司同省内外大专院校专家进行技术合作,促进产学研联合,聘请德国科格勒葡萄酒实业集团总裁、国际高级酿酒师费迪南德·科格勒先生为公司首席高级酿酒师,并在技术监督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山野果饮品系列的生产标准。开发研制的野生蓝莓半干酒、野生蓝莓甜酒、野生蓝莓OPC酒、野生蓝莓特酿酒、野生蓝莓白兰地酒,都是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先进和自有品牌的产品。经发改委组织国内业界专家鉴定,结论为“产品属国内首创,填补国内空白”,整体技术领先于国内同行业水平。产品具有品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特性。由于该企业投产后大量收购野生蓝莓果,收购量增加,带动周边地区农民采收,致使蓝莓价格不断上涨,达到20元/公斤。

  公司2008年收购的野生蓝莓质量明显提高。因实现了手工采摘,浆果粒粒饱满,各种理化指标均达到标准,免去了浆果筛选工序、节省了企业开支,使企业原料的质量、数量得到了保证,珍贵的野生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因企业与果农签订了长期收购合同,价格合理稳定,使承包果农的收入得到了稳定提高。兴安红酒业建厂初期,送果的农民都是坐公交车或租车来送果,现在基本都购买了自用车,实现了国家、企业、果农三方共赢。直接或间接地带动1000余户、数千名农民从事蓝莓等山野果示范种植和采收加工,直接使农民增加经济收入4000余万元。企业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9年产值有望突破1.2亿,预计实现利税3000万元。

  调查中,兴安红酒业企业法人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准备进一步加强与果农的合作,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措施,从资源保护、采摘时间和方法到运输方式都有标准可依,对有困难的承包户进行经济上的扶持、技术上的指导,使果农与企业结为一体,形成资源保护、原料采摘,以及运输、加工、销售一体化。从源头抓质量,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今后,我市的野生浆果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要通过保护蓝莓等野生浆果资源这个载体,实现保护资源、发展产业,宣传伊春、发展伊春的目的。

  要继续高举保护蓝莓等野生浆果资源这面旗,打造伊春严格保护生态的负责任形象和绿色原生态的品牌形象。保护蓝莓等野生浆果资源是我市在全国首倡,继2008年成功举办首届小兴安岭笃斯越橘节之后,2009年继续举办兴安蓝莓节,继续扩大野生蓝莓管护承包经营区面积,加强保护基地建设,持之以恒地举办兴安蓝莓节。以保护蓝莓等野生浆果资源为内容,以兴安蓝莓节为形式,大造声势,扩大影响。

  进一步加强对蓝莓等野生浆果资源的保护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依托制度建设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建立起稳定、健全、科学的资源保护管理模式。组织8个主产区总结经验,互相交流,逐步完善各自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建立起责权明确、高效灵活的管理机制和体制基础。本着“分类建设、谨慎投入”的原则,在我市现有的8个基地中选择1—2个基础条件好,气候特点具有代表性的作为良种培育基地。由市(县)、区(局)共同投资,通过引进优良品种、驯化本地品种等方式,培育适合我市气候条件、适宜大面积栽植、产量高、品质好、符合加工企业生产需求的笃斯越橘等野生浆果品种。

  要正确定位我市蓝莓等野生浆果资源生产利用的发展方向,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蓝莓等野生浆果资源精深加工的龙头。一方面要作为主要的接续替代产业来全力推进。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充分运用国家和省的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牌形象,抢占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依托小兴安岭蓝莓等野生浆果资源,优化结构,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打造我市在全国乃至东北亚的龙头地位;另一方面要通过品种改培,合理发展鲜果生产,在产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促进品质大幅度提高,为我市蓝莓等野生浆果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环境和优质原料。

  上图野生蓝莓果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