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23年追风逐雨
http://yichun.dbw.cn   2009-07-31 09:47:48

  东北网伊春7月31日讯

  林城晚报提供张晓芳记者吴聿宏/文

  23年来,他天天追风逐雨,为的是能够摸清“老天爷”的脾气,告诉人们如何穿衣、何时耕种,特别是当风婆雨神、雷公电母发脾气的时候,及时了解它们把“气”出在哪儿,从而提前找出对策,甚至尝试着改变,他就是林区气象人——市气象局观测站站长马骥。完成课题全省推广

  1987年7月,经过两年的寒窗苦读,马骥从兰州气象学校高空探测专业毕业,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进市气象局,将自己的根扎在伊春,以满腔热忱投入到了他所热爱的气象事业中。

  马骥进入工作岗位后,成为了一名高空气象探测员。在平凡的岗位上,他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出色的解决了工作中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后期,探空报表一直是采用人工抄写的方式进行上报。每张报表要抄写几个小时,十几张报表,共计六七万个字码,抄写时字码要求严格,而且错码率要求很严,给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1993年初,省气象局提出了编制《高空气表微机打印系统》的课题。马骥承担了这个课题的研究,利用286单显微机,工作之余集中精力进行研制。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努力,1993年4月,《高空报表微机录入及打印系统》终于完成,并在其后的几个月内向全省其他探空台站推广使用,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全省探空工作效率。发扬传帮带精神

  1999年6月,探空气象业务系统升级换型为《59-701探空系统》。马骥去外地进行该系统的学习。回来之后,为了更快的让全站业务人员熟悉《59-701探空系统》操作方法,他一直值班并跟班辅导其他业务人员,解决技术上的疑难问题,使得该系统顺利升级应用。

  2005年,市气象局探空业务使用的雷达更换为L波段新型探空雷达系统,马骥负责前期论证和安装、调试、对比观测等工作,并在业务投入运行前期采取传帮带的传授方式,使得投资200万元的L波段新型雷达顺利应用于业务,并通过国家气象局的验收。该部雷达的投入使用,使得气象在天气预报、自然灾害预警、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作用有了很大提高。

  当年换型前期论证时期,要求统计本站10年内所有方位仰角的最低值。此项工作,近千份测风记录,100万左右个数据,工作量很大,其他地市的台站动用全站的人员,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统计完成。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他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终于编制出了一套自动计算处理程序,包括最终的二维图形的生成,全部自动处理,避免了大量繁琐的劳动。此程序在其后的几年中被省气象局监测网络处推广使用在外省和其他台站换型工作中。同年他撰写的论文《探空历年各方位的仰角最低值统计程序》在全省气候系统监测学术交流会上获二等奖。《高空报表微机录入及打印系统》一文在省气象学会召开的第二届全省优秀青年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二等奖。解决高空观测难题

  由于时代的发展,气象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马骥深刻体会到要更好的适应现代气象业务技术发展,就要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于是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并将自己的所学与实际工作结合,解决了探空站内计算机方面的很多难题,并大胆地参与单位的技术攻关、技术改革等工作,为市气象局技术创新、提升业务质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为站内节省了很多劳动量和时间。经过自己的刻苦学习,他在计算机方面比较精通,伊春高空探测的计算机业务应用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他在工作中,先后从事了高空气象探测员、观测站副站长、站长工作,但他依然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在工作中,他思索如何利用现有设备探测出准确的气象数据,树立“气象品牌”,结合多年的经验和业务的现况,他先后提出了高空气象探测技术改进和业务应用程序改良的建议。高空探测准备投入使用新的业务应用软件,当时省气象局已派了几次人员来伊春调整升级,一直没有成功。站里决定让他承担新探空程序修改与调试,解决高空气象观测方面技术难题。接到任务后,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决心要圆满的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他认真钻研分析应用软件的原理,不分昼夜,反复调试,经过三个月的使用和修改,终于攻克了探空应用软件的技术难题,使新探空应用软件产品顺利试制成功。

  2008年12月,他参加了省总工会和省气象局联合举办的首届行业测报技能竞赛。经过两天紧张角逐,他获得两个单项第一名,两个单项第三名,总成绩第一名的佳绩,获省总工会和省气象局联合颁发的“高空气象测报全能”一等奖证书,省气象局颁发的“高空气象测报技术能手”证书,同时获得省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勤恳工作勇挑重担

  马骥很忙。由于他工作经验丰富,解决问题迅速、准确,所以只要哪里一出现业务问题,同志们都喜欢找他。

  20多年来,他勤勤恳恳,勇挑重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影子。推广新研制开发的自动发报程序时,省里派来的调试人员无法对站里的程序进行更改。据了解,这些年来,为了让程序功能更多,更稳定,马骥已经把程序修改得跟原始程序有了非常大的差别。他向他们详细地介绍了站里业务程序后,调试人员依然束手无策。看到这情景,马骥就亲自动手调试起来,他用了一个小技巧,就把问题解决了,调试人员又是吃惊,又是佩服。后来,省里相关部门要将马骥挖走,对他说:“我们那儿就缺你这样的人,去我们那里,任何的手续我们都给你办。”马骥笑着说:“我好像离不开这里了,我对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这个单位都有了很深的感情。”

  气象领域,需要精深的计算机技术,所以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计算机知识,并将其应用在气象领域的各个方面,除解决本部门的计算机疑难问题之外,也为其他部门提供计算机技术支持。同志们记得他当初刚参加工作时,因懂得一些计算机知识,每当报务员在计算机等方面遇到问题时,总是在后半夜一两点钟跑到后院宿舍把他从睡梦中叫醒,此时的他,没有任何怨言,披衣跑到通讯科的发报室,排除问题和故障。

   上图为马骥在工作中。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