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兴安塔 正文
一位经历战火的巾帼老人
http://yichun.dbw.cn   2009-07-28 10:05:38

  东北网伊春7月28日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乌拉嘎矿区每次召开八一建军节纪念大会时,总有一位胸戴勋章、精神抖擞的老人在主席台上就座。她名叫“陈廉”,在乌拉嘎矿区可算是参加革命最早的一位女战士、资历最深的职工家属了。

  陈廉,1922年8月出生于山西省武乡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她于1938年8月在山西汝阳军分区参军,当了一名看护员,从此奋战在抗日前线。她所在部队隶属陈赓部下的386旅。由于她机智勇敢、工作大胆、认真负责、表现突出,不久便晋升为看护长。从此,她工作更加积极,曾多次受到所在部队黄琼处长、刘国叶教导员的表扬。当时,女战士为数很少,加之表现超群,陈廉的名字在师部领导心目中赫赫有名。

  太原解放后,部队南下四川。1950年,已是排级干部的陈廉转业到地方,结束了军旅生涯。

  1962年7月,陈廉随同丈夫王子元由铁矿调到乌拉嘎金矿局,王子元担任金矿局党委书记(行政级别为14级)。由于子女多,并且都很小,为不给国家增加负担,她辞去了工作。有一年的五四青年节,局里请陈廉老人作了一次报告,她讲述了当年她参加抗战时的故事,使广大青少年深受教育。

  她讲道:“我的老家在山西武乡县,姊妹四个,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为了抗日,我和一些青年人在汝阳军分区一个叫‘瓜叶’的地方参了军。当时,日本鬼子可凶了,飞机就在头顶上飞来飞去。我们行军都在晚上走,白天目标太大不安全,每人头上都戴个用柳条编的圆圈圈。我开始时当看护员,由于我很勇敢,工作干得好,没多久就当了看护长,跟着战友们,他们打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抢救伤员,看护病号,子弹在身边乱飞,炸弹在身边狂轰滥炸。在解放阳泉的战斗中,被打死的日本鬼子满地都是,我们都踩在他们身上来回过。有的躺在那里还没死,在做最后的挣扎;有的忽然坐了起来,还想杀死我们,我们都不怕,因为他们手里没有枪了,武器都在我们手里呢;还有的受伤的日本俘虏兵被抬到战地临时医院,他们不让治,给水也不喝,往墙上撞头,就是要死,对待俘虏党有政策,我们还得耐心做工作……”

  她还介绍说:“打倒‘四人帮’后,我回山西老家探亲,在火车上列车员看到我带的转业证,非常热情,帮我找座位、倒水,称我为‘老红军’,受到社会尊敬,我心里特别高兴。”

  当时,老人身体非常健康,走起路来腿脚利索,腰板笔直,英姿不减当年。

  光阴似箭,岁月无情,2003年11月陈廉乘鹤西去,享年81岁。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迪礼 振兴 家骏 义仁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