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图片新闻 正文
享受健康的晨练大军
http://yichun.dbw.cn   2009-07-17 10:20:24

  东北网伊春7月17日讯

  林城晚报提供 见习记者王葱郁/文

  10日,46岁的李先生刚刚大病初愈,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人民广场,看见聚集在此从事各种健身运动的人们深有感触地说:“有个健康的身体真好。”

  随着时代变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已成为历史,“生活要小康,身体要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晨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市民,每天早晨,广场上、公园里、河堤上、楼群中、校园里,近年又加上健身房,到处都可以看到锻炼身体的人。

  近日,记者走访了市中心区一些可供人们休闲运动的广场、公园及河堤等处,发现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晨练族给林城的清晨赋予了强烈的健康色彩。晨练者类型

  在市中心区参加晨练活动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着不同的职业,他们构成了市中心区晨练活动的主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改变形体型:健身健美运动独特的双重作用和改变形体的强烈愿望是这一类人(主要是肥胖者和消瘦者)参加晨练活动的动力。众多的晨练者经过长期的锻炼,达到了改变形体的目的(减肥或增重),他们以事实说服、影响和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了晨练大军的行列。

  健身爱好型:这一类型的人参加晨练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他们对竞技体育的晨练方式没有兴趣,而觉得用健身操、健身功法及健身器械进行晨练活动,既简单又有效,既省时又安全,既舒适又有乐趣,既可以使体力充沛又可以使日常生活、工作充满活力,因而他们对晨练活动情有独钟。

  防病健身型:这一类型的人最多。晨练活动形式以健身操、健身跑、气功、登山为主,他们深信“体育卫生促进人类健身”这一宗旨,相信“生命在于运动”的科学道理,他们把晨练活动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延缓衰老、防病抗老、延年益寿的一种重要而不可缺少的手段,每天为自己的健康而坚持晨练。

  康复型:这一类型是身体有疾患或活动功能缺陷的人。晨练活动主要是采用“医疗体育”或“防治体育”的手段,对晨练的活动形式和运动量都有严格的选择。他们懂得“运动就其作用来讲,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的道理。他们参加晨练活动有着超出常人的意志、品质和信念。

  社交娱乐型:虽然这一类型的人也时常晨起练一练身体,摸一摸器械,但他们到晨练场所的目的既不是健身,也不是健美,他们把晨练场所当成社会交往、信息传递、结交朋友和娱乐的地方。这一类型的人数量较少,可以说他们是晨练活动的朋友或者是“晨练迷。坚持锻炼身体好

  早晨,人们走出家门,活动活动身体,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会有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很多习惯晨练的人都说,晨练是一种享受,要是哪天没去,一天都会觉得不舒服。天蒙蒙亮,他们就出门锻炼。有的慢跑、打拳、舞剑、练气功,有的跳舞、做操,还有的遛鸟等,各有各的乐儿。在市中心区到南北山晨练登山的人特别多。据长期参加登山锻炼的市医院胸外科张铁成医生介绍,登山是一项不可多得的简单、经济、易行的健身运动,使人远离城市喧闹,沐浴山林的新鲜空气,身心舒畅,充满活力。可以让中老年朋友的腿部灵活,腿部有力,大大减少摔倒的机率。另外,在登山过程中,腿部大肌群参与较有规律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负荷,使更多的毛细血管张开,加强氧交换,增强新陈代谢,使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加强,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非常适合中老年人。

  参加晨练的还有许多学生,也有年轻的夫妇和天真活泼的儿童……他们有的在马路上跑步,有的在操场上、空地上玩羽毛球、排球、篮球、足球,也有的跳绳、做操、练武术。通过坚持晨练,晨练者从中享受着健康给他们带来的快乐。53岁的许女士家住北山公园附近,一年来,她坚持每天早晚上山,每次都登到山顶的环翠楼,她说:“我心脏不好,家住四楼,以前上楼都要歇几次才能到家,自从开始上山锻炼,现在一口气能走到家,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市民张先生说:“工作忙,总是在外面吃喝应酬,糖尿病什么的都找上了,现在尽量把应酬推掉,有时间就来广场锻炼,身体好了很多。”79岁的李大爷风趣地说:“头些年,我身体不好,总往医院跑。如今不一样了,医院有2年多没去了,现在它的装修是啥样子我都不知道。”我市晨练活动的特点

  中年人成主力。记者连日来观察发现,晨练队伍中,黑头发明显超过了白头发,俨然变成了中年人的天下。这已经成为我市晨练活动的一大特色。世界卫生组织于1991年将45~59岁年龄界定为中年人,而我国将生物学年龄35~60岁作为中年人的年龄界线。中年是人生事业如日中天的黄金时期,然而随之而来的体质下降似乎是一条谁都逃不掉的定律,他们已经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开始注重体育锻炼,加入到晨练一族中。

  内容不断丰富。他们改变了以往晨练仅限于跑跑步、打打拳、做做广播体操的单调局面,不同性别、不同爱好、不同体质、不同兴趣的人有了各自喜爱的晨练内容。如在参加登山、冬泳基地游泳、自行车运动、轮滑运动、踢毽球、打羽毛球、舞剑等种类繁多的健身活动。

  组织、管理形式各异。据了解,市中心区的晨练点大部分是由自发兴起、自愿参加、自由结合而形成。有的由大家推举组织能力较强的1~2人负责;还有的实行会员制,自我管理、自我筹资、自我消费。

  参加人数逐年增多。人们对健身和长寿有一种紧迫感;已离退休的老干部、老知识分子和老工人、职员渴望摆脱孤独和寂寞;患病的人渴望通过晨练,使身体康复;每天业余时间比较充裕的人希望通过晨练这个媒介,交流信息,抒发情感,议论时事。另外一人晨练,带动全家,影响一片,也是晨练大军悄悄扩大的一个因素。晨练者应遵守哪些原则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晨练大军队伍,但包括许多一直在坚持做运动的人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运动、多大的运动量合适却并不了解。市民范先生告诉记者,他患有高血压,身体又比较肥胖,医生建议他长期进行锻炼,但是他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样的运动更好。晨练的李女士说:“报纸上说慢走好,我就散步;杂志上又说是‘疾走’好,我就改快速走。”她说其他人都是这么练的。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大部分人的运动方式都是“自我”式的,所选择的某种锻炼方式,只是因为自己年轻时做过比较擅长或者是听周围的邻居和朋友说这种方式对身体有好处。至于适不适合自己,他们根本没有向专业人士进行过咨询。

  张铁成医生指出,患有老年疾病的人锻炼有很多“禁忌”,即使是健康人锻炼也应因人而宜。晨练活动要有益于身心健康,晨练者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要选择空气新鲜的晨练场所。最好在学校、体育场馆、公园等处的跑道、操场、健身房进行晨练,也可选择比较平坦空旷的地方锻炼。避免在煤烟弥漫的庭院或车辆频繁往来的马路上锻炼。

  要循序渐进。由于早晨刚从睡眠中醒来,身体各组织器官处于抑制状态,加之早晨气温低,关节、肌肉和韧带僵硬。因此,锻炼要循序渐进,先做准备活动,动作速度由慢到快,力量由小到大,拉压韧带练习由轻到重,跑步距离逐步加长。先进行轻微的运动,可以使周身的毛细血管打开,肌肉关节随之放松。切忌一开始就猛跑急跳,进行剧烈运动,否则,就会突然加重心脏负担,造成恶心、呕吐现象,对身体非常有害,还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事故。

  要因人而异。有人晨起空腹锻炼感到轻松愉快,无任何饥饿感觉,并且习以为常,这些人在晨练前可以完全不吃东西。有些人在空腹锻炼时感到不适(心脏或胃等部位)“发虚”,吃点儿东西后再练就没有这些不良感觉,因此在晨练前就应喝点儿饮料、吃点儿东西,不应强调空腹锻炼,不过进食量不宜过多。

  晨练形式应当多样。速度、力量、灵敏度、柔韧性练习可穿插安排。晨练前最好到医院做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健康状况,以便合理选择项目,确定适宜的运动量,便于在运动中进行自我医务监督。老年人参加晨练宜做间歇锻炼,在晨练时最好有个同伴,边锻炼边聊天,既能活跃晨练气氛,又可互相照应。身体有病时,如感冒发烧或身体特别疲劳时,应暂停锻炼,待身体恢复后再行锻炼。

  要有规律。按时晨练,持之以恒。长期从事晨练活动,可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基本活动能力,以及对自然界气象变化的适应能力,还可以改善情绪,调节精神状态,从而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上述晨练活动对人体的这些作用,只能在经常晨练活动中才能保持。一旦终止晨练活动,或长期停止晨练活动,这些良好的作用将会逐渐降低或消退。要定期体检身体,及时了解晨练效果,并调整和确立晨练计划。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