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7月16日讯(石春雷记者王忠来 金守城摄影报道)7月份以来,友好区经常性的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整个友好区连续出现大到暴雨。双子河告急、友好大河告急、友好区告急……由于持续一夜的暴雨,7月14日友好河水位超出警戒线近3米,这是友好河大坝建坝以来所达到的最高水位,友好区遭遇了继1989年以来全区最大的洪灾。面对严重的汛情和灾情,友好区政府40多名党员干部和消防大队30多名官兵及时赶赴受灾区域,在抗洪一线筑起一道道最坚固的堤坝。
汛情就是命令!上午8时30分,友好大河大堤出现漏水、管涌现象。友好区铁林委、第六小学出现险情,如得不到及时处置,将危及大堤下万亩良田和几千名群众的生命安全。消防大队接到区防汛指挥部的通知后,按照防汛应急预案立即调兵遣将,迅速行动起来,分两批分别赶往铁林委和第六小学进行抗洪救援。
到达现场时,铁林委棚户区已经汪洋一片,大约有300多户居民受灾。消防大队教导员袁海涛作了简短的动员后就迅速展开战斗,一边架起机动泵抽水缓解水势的蔓延,一边成立战斗小组,以3人为一组,每家每户对群众进行救援疏散。随后,市消防支队司令部参谋长毛兴锁来到受灾现场进行指挥。
在救助过程中,消防官兵怕因为水太凉影响年纪比较大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疏散,就主动将他们背到安全地带,遇到腿脚不方便的,官兵们就用梯子当担架把人抬出来;遇到不愿意离开的群众,官兵们就细心说服,务必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整个救助疏散过程井然有序,特别是消防大队教导员袁海涛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整个救助过程中背出8名老人,疏散34户居民群众。
被救助的群众感慨地说:“最可爱的人是人民子弟兵。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哪里有他们,哪里就化险为夷。现在最想说的两个字是‘谢谢’!最想说的两句话是‘最可靠的是人民子弟兵,最管用的也是人民子弟兵’!”
在这场抗洪战斗中,友好区委、区政府领导分工包片,各守一方,亲临一线指挥、督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迎战洪峰,确保洪峰顺利通过,区党政主要领导对友好河大堤进行实地踏勘,确保安全度汛。区委书记张恒芳徒步近50公里巡查河堤;区长范庆华亲自指挥挖掘机泄洪;公安分局局长郑太林、副局长宗德林坐镇铁林委,指挥安置转移工作……在抗击洪魔的行动中,消防大队官兵们用行动谱写了一首爱民曲,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当日,是友好区消防大队战士谯飞的20岁生日,战友和朋友们要给他好好庆祝,当接到赴一线抗洪的通知后,他二话没说,立刻投入抗洪抢险中,一干就是一天,到晚上才喝口水、吃块面包。
在救援过程中,班长王威在背一位老人转移的时候,突然遇到一个浅坑,把脚给扭伤了,王威疼得满头大汗,仍然咬紧牙关,把老人送到了安全地带。
消防大队中队长杜立斌用木头担架抬一个老人出来的时候,胳膊因为架着木头而磨得鲜血直流,但他只是把伤口擦了擦,就继续加入到救援的行列……
截至15日早晨,共转移受灾居民300余户4500余人,抢救被困遇险群众63人。尽管目前大范围降雨已停止,水位有所下降,但消防大队的官兵仍在坚守岗位,以防新一轮洪水来袭。洪水无情人有情。在这次抗洪抢险过程中,消防大队舍身忘我,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精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自己的身躯和意志铸成了一条“钢铁长城”,成功地击溃了凶猛的“洪兽”,切实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友好区委、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上图为转移受灾群众和排水的场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