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7月15讯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崔蕊/文
刚刚过去的6月给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连绵的降雨,基本上没有看见过晴天。频繁的降雨使我市今年的防汛形势非常严峻。据气象部门统计,6月份以来,伊春中心城区降雨天数达到25天,全市平均降雨量198.5毫米,比历年同期高出近一倍。降雨量最大的地区累计达到290毫米。6月份的两次强降雨和7月13--14日的降雨过程,使全市各条河流水位普遍上涨,汤旺河水位最高上涨2.89米,多条中小河流出槽,部分区局遭受了洪涝灾害。我市迅速启动了防汛紧急预案,由于防控措施得力,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6月洪涝历史罕见
据市水务局副局长李晓鑫介绍,我市地处山区,是全省的暴雨中心,多年平均年降水量达640毫米,比全省多109毫米,而且,降水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市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特别易发生山洪灾害。据史料记载,伊春历史上发生最早的洪涝灾害是在7月8日,最晚是在8月23日,而6月份就发生洪涝灾害非常罕见。以往我市的洪涝灾害基本发生在主汛期到来的时候,今年不仅洪涝灾害来得早,而且,我市进入汛期的时间也比较早。防洪体系不完整
据了解,我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702条,列入省内10大江河的有黑龙江、汤旺河、呼兰河三条。除黑龙江嘉荫段有比较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外,其它河流均未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虽有堤防,但标准低,质量差,险工弱段多,砂基、砂坝多。我市防洪工程建设历史欠帐较多,没有设防的河段很多,现有设防的河段险工弱段多、堤身断面单薄的多。绝大部分仅能达到5--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防洪隐患非常突出,难以抵御较大洪水的冲击。据统计,我市现有堤防324.6公里,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21.6公里,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53公里,其余均在10年一遇防洪标准以下,而且普遍存在涵闸等建筑物设施不配套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相继兴建了一些山洪监测自动预警站点,但是由于我市地广面大,山洪易发点多,还有122处山洪易发点和18个分中心缺少山洪灾害自动监测预警设备,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全覆盖。目前,洪水控制手段不足,洪水管理手段和基础比较薄弱。
按照国家和省水利厅的安排,我市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进行了规划。经省水利厅审查同意,我市列入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规划的河流包括汤旺河、呼兰河在内为34条河流,建设内容包括堤防工程480.5公里,护坡工程127.4公里,河道护岸44.3公里,建筑物140座,总投资8.1亿元。市水务局按照国家和省的投资安排要求,力争以国家扩大内需、加快中小河流治理为契机,全力推进我市中小河流治理建设步伐。2009年计划建设堤防工程127.5公里,护岸工程9.08公里,建筑物15座,总投资1.39亿元。中水年份降雨偏多
据市气象台台长王爱香介绍,市气象台非常重视汛期的降雨情况预报,每天根据天气形势、卫星云图、雷达观测,经过会商后,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形式制作发布预报和预警,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天气情况。气象台工作人员把每天会商得出的结果,第一时间传送给防汛、防火等决策部门。今年我市是个反常年份,2--3月份连续降雪,4--5月份干旱,6月份降雨频繁。7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强对流天气增多,短时的强降水、雷电、冰雹等天气频发,洪涝等地质灾害相应产生。
受6月上旬降雨影响,我市在6月11日相继出现4次险情:一是新区通往友好开山路处发生约20米长、20米高、0.5米厚的山体滑坡,公路护坡石坍塌;二是伊春区东升办事处北山坡发生8处局部泥石流,土石方量约200立方米,造成局部道路堵塞,毁坏农田10亩,马场河2座小桥受损、干砌石护岸损坏6延长米、堤防固脚损坏2公里;三是金山屯区大丰河东风队一号闸处由砂卵石筑成的堤防,2处堤后渗水,差1米左右漫过堤顶;四是我市北部输电线路,伊上线友好区双子河段89号电杆所在河流凹岸在洪水的冲刷下坍塌,长度约150米。6月份,我市发生两次洪涝灾害,部分林业局农田被淹,木耳被泡,居民家中进水。受18日至19日强降雨影响,我市五营区、上甘岭区、友好区、伊春区、乌马河区、翠峦区、美溪区、南岔区、朗乡林业局9个区(局)发生了洪涝灾害。83个场所(乡镇)受灾,居民房屋进水751户,受灾人口2.25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9亿。6月27日到30日的强降雨过程,致使我市部分区局道路、农田出现多处险情,造成新的灾情。7月13日早7时——14日早7时,我市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30毫米。其中,美溪区、翠峦区、乌马河区、带岭区、铁力林业局、桃山林业局降雨量达到50毫米以上,其中美溪区兰新经营所降雨量达到123.2毫米、部分区局出现灾情和内涝。
据省气象部门预报,今年7月份降水略多,且分布极不均匀,极易发生汛情和地质灾害。预计7月份我省中部地区雨量偏多20%左右,很可能导致局部地区出现洪涝或内涝。黑河、绥化、伊春、哈尔滨等地发生滑坡、山洪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加大,这些地方的部分中小河流和水库也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汛情。水文部门预测,绥芬河、牡丹江和呼兰河还可能在重点防汛期出现较高的水位。另外据市气象和水文部门预报,今年我市是一个中水年份,夏季降雨略多于常年,而且多大雨和暴雨天气,这样的天气,对中小河流防汛非常不利,易发生因局地暴雨引发的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万众一心安全度汛
洪涝灾害发生后,我市迅速启动了紧急预案,许兆君、王爱文等市领导亲临防汛一线指挥,6月21日上午,市委书记许兆君检查了在建工程兴安湖水库迎汛度汛工作,在听取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全市防洪工作情况汇报和伊春区、乌马河区、翠峦区、友好区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情况汇报后做了重要指示,并对全市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6月18日,市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王爱文就6月18日至24日降雨过程的防汛工作及时做出批示。6月19日晚,王爱文来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检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会议贯彻落实情况,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当晚,还对全市各地防汛值班情况进行了查岗,下发了通报,并要求第二天检查领导带班情况。6月18日至23日强降雨期间,林管局副管局长程洪胜连续6昼夜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值班,坐镇指挥部署防汛及抗洪抢险工作。并先后两次在友好区双子河受洪水威胁的伊上线110千伏电杆现场研究指挥抢险工作,并主持召开市水务局、伊春电业局、友好区等有关单位参加的现场会,研究落实电杆坍塌抢护和疏通河道,确保北部区局电力不中断的各项措施。与此同时,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行动,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7月14日上午,林管局副管局长程洪胜到最新发生灾情的美溪区等地视察,指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据市水务局副局长李晓鑫介绍,我市目前已经进入主汛期,针对今年严峻的防汛形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做出了明确部署,当前的防汛重点就是水库塘坝、险工弱段、易发生山洪的危险地带。目前,全市各地共组成了83支常备机动抢险队、6300人,212支后备抢险队伍、7100人。落实抢险大小车辆470台、装载机与推土机80台、船只30艘、木排110个、救生衣1100件、救生圈260只。储备编织袋45万条、麻袋0.5万条、编织布7万平方米、铁线120吨、桩木5200立方米,块石及砂石土料6万立方米,以及水泵、排水管等其它防汛抢险物资。并要求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工作,突出重点部位,抢修加固堤坝,落实好已制定的堤防险工弱段消险加固措施和病险水库的调度方案及应急度汛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