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7月9日讯(见习记者吕谡记者尹燕国王玉梅)“我栽培木耳采用了‘全光大地栽培’技术,这次没有受到水灾影响。”在五营河经营所,记者见到王传海时,他正在场地内整理菌袋。
从6月19日起,五营区连续下起了大雨,五营区范围内五营河等5条河水暴涨,造成多处农田及路面被冲毁。五营区丽丰经营所、五营河经营所和平山经营所等地的黑木耳栽培户在这场大雨中受灾。
可在这次水灾中,五营河经营所下岗职工王传海栽培的黑木耳却没有受到水灾影响,目前木耳长势良好。7日上午,记者来到王传海的木耳栽培基地了解他的木耳是如何避开了这次水灾。在场地内,地面上铺着白色的塑料薄膜,薄膜上一行行一列列整齐摆放着黑木耳菌袋,场地西侧晾晒着用来遮蔽阳光的800多片草帘,每个菌袋上黑油油的木耳长势喜人。王传海告诉记者,他这次没有受到水灾影响,主要是选址得当,技术得利。他采取了“全光大地栽培”技术栽培木耳,这种技术对木耳的场地及菌袋日照要求较高,所以他在选址时首先避开林地,菌袋不放在林间疏林地带,不破坏植被;地势上选择高岗的宽阔地且远离水源,占地5000平方米的场地远离水源100米并与水源落差达到近10米,使得场地避开水害影响。另外,宽阔的地周边没有遮蔽,菌袋可以充分接受阳光照射,菌袋需要浇灌时采用微喷方法,他人工引水使用2台水泵从百米外的水源直接引水喷灌,由于菌袋日照足,水分控制好,使木耳的长势优于林地间栽种的木耳,自然生长的黑木耳每袋产耳五到六钱,他采取“全光大地栽培”技术每袋产耳可达1两左右。王传海说,今年他投资3万元,共栽培了3万袋黑木耳,由于未受到水灾影响,天气好日照充足时一星期可以采摘一次。王传海还打算在7月中旬投入资金栽培2万袋秋木耳,预计两项合起来能产耳2000公斤。
王传海对今年木耳收获满怀信心:秋木耳栽培将采用低温菌种,质量比夏季黑木耳要好,木耳耳片厚、小,口感好,秋木耳市场销售价位高,平均价位要比夏季木耳每公斤高出20元左右,加上夏木耳的收获,两项产值最少能达到8万元。当记者问他今年能赚多少钱?王传海憨厚地笑了笑:赚多少钱不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