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众志成城抗洪灾 抢夺农时搞自救
http://yichun.dbw.cn   2009-07-08 14:52:53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王玉梅见习记者吕谡/文

  进入6月以来的异常天气,使我市的农业、森工多种经营生产遭受了很大损失。5—7日,记者深入到伊春区东升办事处青山村、友好林业局中心林场、市农委等地和部门,了解我市农业和森工多种经营生产的受灾情况,并请农业专家就下一步如何切实有效开展抗灾自救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天气异常农业受损

  据市农委提供的数据表明,6月以来,我市降水异常偏多,气温持续偏低,光照明显不足。据统计,6月平均降水量209.4毫米,比历年同期多108.3毫米;平均气温15.7℃,比历年同期低1.9℃;平均日照时数139.9小时,比历年同期少93.2小时。不利的气象条件给农作物生长发育带来较大影响,农田持水饱和,低洼地块出现内涝,并且出现许多明水地块,农作物整体生育进程延迟,局地持续低温演变为延迟性冷害,农业、森工多种经营生产遭受了较大损失。截止6月30日,全市农田遭受洪涝灾害面积已达5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受灾面积51万亩(成灾10万亩,绝产1.7万亩),分别占播种面积的12.5%、2.5%和0.4%,预计减产5500吨。经济作物受灾面积2万亩,其中五味子受灾802亩,平贝受灾3153亩,人参等其它经济作物受灾1.6万亩。黑木耳受灾3545万袋,其中成灾3195万袋,绝产1581万袋。抗灾自救争取丰收

  采访中,农民们对因异常天气导致的自家经济受损表现出了惋惜情绪,同时,因为目前正处于农业生产中期,离秋天还有段时日,他们对今后的抗灾自救工作充满了希望。他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鼓励,有农业部门的倾情指导相助,再加上自己的辛勤努力,在余下的时间里只要抢抓农时,科学管理,再夺丰收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在伊春区东升办事处青山村,记者看到通村公路两旁大田里的水痕依然清晰可见,但农民们已经驾驶着拖拉机开始了铲趟、施肥作业,田地里一派忙碌景象。在村里的大棚保护区内,农民们正在忙着为大棚散墒,采摘第一茬作物。透过卷起的棚膜,可以看到棚室内种植的角瓜、黄瓜、辣椒等农作物已进入了丰产期。在村民王雅芝家的大棚内,被水泡过的垄台不再像从前那样平整,使得生长在上面的辣椒秧也呈现出了波浪型的排列。王雅芝正拎着土篮在地里采摘着,地头的两个筐里已装满了绿油油的辣椒。看到记者进来,王雅芝从大棚中间走了过来,她说,自己家里共种有5栋大棚,分别栽植了辣椒、黄瓜和豆角,6月中旬大棚进水导致了农作物生长受到了一定影响,水撤后,她和爱人就忙着按区农委技术人员的指导,敞棚散墒,又逐棵秧苗进行根部施肥,免得辣椒秧和豆角秧受病,现在看来秧苗继续生长结果应该没有问题了,她打算再采摘几茬后,就把两棚辣椒都留着不动,一直等到老秋卖红辣椒,经济收入也能不错。

  比起王雅芝,友好林业局中心林场的黑木耳种植大户卢思宇损失就大了许多。卢思宇的黑木耳种植场地位于林场西侧300米处,相对处于该场的高岗地带,占地6000多平方米。在现场记者看到,场地内多处还存有积水,地面泥泞,被水浸泡的菌袋零乱地散落在四周,卢思宇正在场地里忙着整理菌袋:“今年我投资了近8万元,栽培了10万袋黑木耳,没料到会发这么大的水,这下今年我的收入将减少近5万元。”6月19日夜里的那场大雨,使地里积满了水,20日上午,卢思宇赶紧在场地周围筑低坝挡水,并用水泵向外抽水,但由于降水量过大,晚8时许,坝外积水迅速上涨并和坝内积水持平,水深达到了近50厘米,菌袋被水泡得飘了起来。为防止菌袋被水冲走,卢思宇连夜在场地四周用小杆等物品编成围栏进行阻拦。中心林场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带人迅速赶到现场,帮助观测水位,组织人员打捞菌袋,由于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10万袋菌袋只被冲走了1000余袋,其余的被完好保留下来。28日地面积水开始消退后,卢思宇迅速雇工展开自救,剔除废弃菌袋,重新摆放,加强晾晒,并购买了灭菌药物对菌袋进行消毒。但由于菌袋过水,含水量大,菌根发生腐烂,产生了大量的流耳,萌发的菌芽一经碰撞就会脱落,有1000多袋菌袋废弃,加上被水冲走的1000多袋菌袋,当时就造成了近2000余元的经济损失。水灾发生后,友好区农委迅速组织人员到受灾户家中调查情况,对受灾情况进行统计,帮助木耳种植户把菌袋从低洼地转移到高处,防止二次遭受水淹;并从技术上进行指导,加强菌袋灭菌工作,并提醒种植户适时采摘,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栽培户损失,使种植户们心中有了章程。望着地里摆放好的黑木耳菌袋,卢思宇说:“我种木耳有5年的时间了,虽然这次遭受了水灾,但种木耳投入少、好管理、利润较高,只要七八月份天放晴,今年木耳收成还是有希望的……”科学管理再夺丰收

  内涝发生后,市农委组织干部、专家先后深入到铁力市、友好区、南岔区等地,实地踏查苗情,并在伊农网上开通“抗内涝、战低温,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专栏,在线传授抗灾技术,实时指导农民抗灾自救。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经进入主汛期,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分析,7月仍为多雨天气,形势仍很严峻,当前较差的苗情若发展下去将对粮食产量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不利的气象条件对食用菌等多种经营生产也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农业专家指出,时下要注意抢抓农时,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力争再获丰收。

  一、落实排涝散墒措施,及时进行铲趟。经过前一阶段的持续降雨,各类土壤水份都处于饱和及超饱和状态,许多低洼地块出现明水,要立即组织力量,采取挖沟排水、机泵强排以及挖沉井等形式,排水散墒,为农作物生长创造条件。稻田水层过深的要抓紧放水,采取抬高进水口、降低排水口等措施减少客水侵入进田。一部分地块受淹且没有排水渠道,农民存在放挺弃管心理,对这部分受涝地块,各地不能无视不管,要做通农民思想工作,从大局出发,采取得力措施提高排涝效果。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可能出现阶段性晴好高温天气,各地要牢牢抓住局地晴好时机,充分调动“三力”,及时铲趟,多铲多趟。对部分由于洪涝导致的绝产地块要组织和引导生产者及时改种其他适宜作物,尽量减少灾害损失。

  二、适时提早追施肥料,促进苗情提档升级。各地对弱苗地块要提前施肥,增加追肥次数,加快二、三类苗转化升级,防止贪青晚熟。要根据作物品种和生育进程,适时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苗小、苗弱和生长缓慢的水稻地块,根据田间具体情况,酌情及早追施硫酸铵等速效肥。

  三、加强预警预报,搞好病虫草害防控。加强各类病虫害预警预报,尤其是对草地螟、玉米螟,水稻二化螟、大豆根部病害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强化指导服务,准备好防治药械,积极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力争将生物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对部分旱田草荒地块,要抓住晴好天气,组织人力、机械突击除草,坚决战胜草荒。

四、加强食用菌生产管理,降低灾害损失。食用菌是我市多种经营生产最大的项目,由于雨量集中,我市部分黑木耳场地冲毁、黑木耳菌棒浸水损坏,现在正值黑木耳陆续采摘的关键时节,为抢抓产量,要加强食用菌生产管理,降低灾害损失:及时清洁整理菌棒。黑木耳菌棒被水淹没过的,洪水过后要立即重新排场,冲洗掉菌棒上的泥浆等杂质,并及时清理被洪水淹没过的废菌袋。香菇菌袋被淹没过的,洪水过后要立即重新排架,冲洗掉菌袋上泥浆;及时采摘晾晒。及时采下可以采收的木耳,保住部分产量和收入。如遇阴雨天,可用木耳烘干设备进行烘干处理,减少水分后,在晴天再进行晾晒;及时清沟排水。在摆放场地四周沿地势走向挖排水沟,对摆放在低洼地块或河边、沟塘等离水源近的菌袋,要及时转移到高处;防治病害发生。对洪涝发生过的地块用生石灰或高锰酸钾进行消毒,防治杂菌污染。及时观察食用菌菌袋,如发现杂菌感染,应深埋或烧毁处理,防止发生二次感染;做好秋木耳生产准备。今年秋木耳数量有所增加,要加强养菌期管理,培育粗壮菌丝,及时催芽处理,防止杂菌污染。同时把握菌袋下地摆放时间,做好摆放前的各项生产准备。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