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6月19日讯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路景龙华方芝/文
早就听说红星林业局有个养殖大户,不但自己靠养鹿养猪发家致富,还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养殖大户,感受并了解了他的创业历程及致富路上经历的酸甜苦辣。创业中的艰辛
今年48岁的鹿宪红,曾经下过乡、当过知青,承包过砖瓦场,开过饭店,开过荒,种过地,几乎什么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鹿宪红向记者介绍,下乡的时候挣工分,一个月开20多元钱,年末分红。那时候生活非常困难,为摆脱贫困,鹿宪红开始在山上开荒种地。1995年,手中有点积蓄的鹿宪红开始琢磨养殖事业,于是满怀信心地将家里省吃俭用存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从外地购进50只山羊和200只大鹅,来到离家142公里的库斯特林场发展养殖业。经过一年多的精心饲养,他本以为能卖上个好价钱,可事与愿违,由于不懂技术,当年羊和大鹅死了不少,还赔了不少钱。
第一次尝试养殖业就遭遇挫折,对鹿宪红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他总结教训,认为问题主要在他所选择的项目上。于是鹿宪红到佳木斯、铁力、金山屯考察后决定发展养鹿项目。他在佳木斯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养鹿效益很好,养一只梅花鹿能挣五六千元,马鹿能挣1万多元,再加上鹿吃的饲料非常简单,就是豆皮子跟豆秆。鹿宪红正好在山上种了1000多亩黄豆,打下来的豆皮和豆秆可以喂鹿吃。于是1997年,鹿宪红筹集资金10万元,买回来20多只马鹿和梅花鹿进行精心饲养。在山上养鹿,没有好的鹿舍,道路难行,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遭受过不少损失。当时是用土篮子装草喂鹿,鹿将头伸进土篮子里吃草,有时头拔不出来挂着土篮子就跑,由于头被土篮子罩着看不见路,会撞到墙,鹿就会受伤,有时还会死掉。最难的是鹿生病及下崽时,鹿宪红不懂怎么医治,得到外地找技术员,有时鹿会因为救治不及时或生崽时难产死掉。那时他和妻子都居住在养殖场,每天睡觉都不敢脱衣服,一听到鹿舍有动静就赶紧跑去查看。渐渐地鹿宪红摸出了门道,这时市场也出现了转机。尝到了养鹿的甜头
1998年,鹿茸的市场行情好,鹿宪红养的鹿当年产鹿茸23公斤,收入7万余元。
鹿宪红渐渐地也掌握了鹿的习性。2005年,为了扩大养鹿规模,鹿宪红承包了当时离家几公里的库斯特林场特色养殖场,看到养殖场内有许多闲置下来的房子,鹿宪红决定增加养猪的项目。鹿宪红的妻子叶正芳说,刚开始养猪的时候,她并不赞成,没少和丈夫拌嘴,可后来看到丈夫养猪的态度非常坚定,没办法才开始支持丈夫养猪,当年他们的养殖场生猪存栏量就达到了1000多头,除去本钱净挣几万元。现在给小猪打针、防疫、吃药这些事都由他们自己干。在鹿宪红和妻子的精心管理下,猪场安置下岗职工十几人。可是好景不长,到了2005年下半年,生猪的市场价格一路下跌,鹿茸价格也不乐观,鹿宪红的养殖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2006年他仅饲料成本就赔了31万多元。
鹿宪红说眼看着养殖场一天天赔钱,哭的心都有。为了筹集饲料款,他到处找朋友借钱维持经营,最难的时候红星区委、区政府领导对鹿宪红给予帮助,许多朋友也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在众人的帮助下,鹿宪红的养殖场总算挺了过来。
让鹿宪红夫妇高兴的是,2007年5月份,生猪市场价格一路上升,他们的养殖场彻底走出了低谷。
鹿宪红说,他的养殖场效益最好的一年就是2008年。猪肉价大幅上涨,最高时涨到每市斤15元,一个猪崽卖了550到600元。更让他们高兴的是,国家还出台了养殖户补助政策,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好,现在他经营的养殖场年创产值100余万元以上,有127只鹿、380头猪,安置下岗职工15人。
鹿宪红说他并不满足于现状,还有自己的新打算。下一步要把鹿和猪产品好好细加工,然后注册商标,找专家认证后进超市。致富不忘众乡亲
鹿宪红是个热心肠,致富后不忘帮助那些比他困难的人。他曾经资助过3名贫困生完成了初中学业,为贫困地区一次捐款3000元,还经常把猪崽赊给那些贫困的养殖户。鹿宪红说,当年他困难时是别人帮助他渡过了难关,现在别人有困难了,他也应该帮助。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鹿宪红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红星林业局主要地段建了面积为500多平方米的小二楼,现代化的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鹿宪红说,这些对于他们家来说早就不是什么奢侈品了,这要是放在从前,他想都不敢想。
鹿宪红说,致富的道路有千条万条,条条路上都有坎坷和艰辛,但决定的因素就看你有没有勇气,有没有信心,只要你有信心,无论做什么都会有回报。
上图为鹿宪红和他的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