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6月17日讯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刘莹/文
在我们这座城市,一些人可能素昧平生,但他们却又血脉相连。奇怪吗?不奇怪,是献血和输血这个纽带将他们联系到了一起。自1998年,我市开始推行自愿无偿献血工作以来,我市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成分血的采集也开始在我市慢慢推广开来,而且随着我市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成分血的需求数量也出现了不断增长的势头。但记者也发现,与无偿捐献全血相比,志愿捐献成分血的市民却始终不多,许多捐献者对于捐献成分血仍存在顾虑。那么,究竟什么是成分献血?为何提倡捐献成分血?捐献成分血对身体会有不良影响吗?日前,记者就献血者们关心的有关捐献成分血的问题采访了市中心血站负责人。何为成分献血?
什么是成分献血?据市中心血站负责人介绍,成分献血是利用先进的仪器帮助我们采集血液中的某一特定成分,以满足临床病人病情的需要,从而达到节约血液资源,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输血反应的目的,目前国内开展较多的是机采血小板。
献血跟献成分血又有什么不同呢?纪建和说,通常说的献血是一次采集全部血液成分的过程。成分献血是借助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某一血液成分(如血小板)。成分献血的程序与献全血的程序基本相同,但需要另行检测献血者体内某种血液成分的含量及其他相关指标,再就是在血站内献,献血的时间长于献全血。目前最常见的成分献血是机采血小板,每献一个单位机采血小板,需要60至80分钟。提倡输用成分血
既然成分献血与献全血是有所不同的,那么输成分血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成分输血在临床救治病人方面已经取得良好的疗效,且成分输血率已是一个地区、一个医院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其次,成分血具有一血多用、节约血液资源,有效成分的浓度和纯度较高、疗效好,输血反应小,输血更安全的优点;第三、献成分血仅献出了一种血液成分,相对于全血,体内血细胞的恢复将会更快,而且定期献成分血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市中心血站采集最多的成分血是血小板。从我市捐献成分血的现状看,目前我市绝大部分成分血都来源于全血采集之后的人工分离,但每200ml的全血只能提取出1个治疗单位成分血,而通常血小板有效治疗量都在10个治疗单位以上。病人所输入的成分血往往来自5个以上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这很容易增加输血不良反应和传播疾病的几率。
“如果直接捐献成分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将所需的血液成分提取出来。这种方式采集的成分血浓度大,纯度高,成分单一,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约90%以上需要输血治疗的病人,所缺乏的不是全血,而仅仅是血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成分。如慢性贫血患者,只需输入红细胞即可。科学的输血方式应该依照‘缺什么补什么与满足生理需要’的原则,有选择地为患者输入某种成分,从而大大提高病人输血治疗效果,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血液浪费。”捐献者身体要求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捐献血小板的志愿者国家有着严格的规定,即捐献者必须符合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是:1.各项检查结果正常,符合献血条件。2.体重男≥50Kg以上,女≥45Kg以上,血小板≥150×109/L。3.捐成分血比捐全血的用时较长,每次一个多小时。4.献过全血者须在三个月以后才能捐献血小板。5.其他条件与献全血相同。
国家规定,捐献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按捐献全血800毫升计算无偿献血量,相当于捐献200毫升全血4次,15年内本人免费享用所需血量,其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可以等量免费用血。按照目前的政策,献血者捐献两次机采血小板就可以终身免费用血。多数人不了解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由于成分血的采集近几年才在我市开展,因此普通市民大多没听说过捐献血小板这个概念,更不要说了解了。
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市无偿捐献血小板的工作启动于2000年。由于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工作起步较晚,很多人对捐献血小板并不了解。后来,捐献血小板的志愿者一般在多次无偿献血的市民中发展,血站工作人员电话一个个打过去,宣传、解释、动员,有的能理解,但大多数还是不能接受。高费用遭误解
“血小板是无偿捐献的,使用的人还要支付一千多元的费用,我的热血会不会成为别人赚钱的工具?”不少捐献血小板的人,特别是病人家属,了解到使用血小板费用如此高,都会质疑。据了解,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血小板的捐献。“请市民放心,血站收取的这些费用仅仅是血小板采集的成本费,而且是全国统一定价,所收费用全额上缴财政。”血站负责人介绍了采集成分血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他说,以采集血小板为例,采集血小板使用的是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为保证捐献者的安全,采用了一次性使用的机采管道,捐献者每献一次血小板,管道就必须更换一次。每套管道价格就高达近千元,再加上各种试剂检测、质控、储存、运输等多种费用,因此,血小板的成本高出全血数倍,为每个机采治疗量1500元。担心风险问题
日前,记者跟随采血车对献血者进行随机访问时发现,近6成的献血者表示他们不愿意献血小板,只有3成的人表示会考虑献血小板。大部分的受访者不愿接受“机采血小板”的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让自己的血液在采血机里循环流动不安全。“谁知道里面会不会携带病菌呢。”一位献血者这样说。
针对广大市民的顾虑,血站负责人表示,在“机采血小板”的过程中使用的是一次性采集管道。采集设备都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完全封闭,整个采集过程血液均在管道内密闭流动,不与外界有任何接触,因此不会感染疾病,与献全血一样安全。同时,健康人捐出血小板在48小时内就可以恢复到采集前的水平,并且采集完毕后可以直接投入到正常工作中,不影响日常生活,捐献者可以每间隔一个月捐献一次。
采访中记者深感造成血小板捐献遇冷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采集血小板的时间比较长,大约需一个小时。目前,捐献者多集中在少数高素质人群中。但是这些人平时工作忙碌,经常抽不出时间来捐献。
针对我市血小板无偿捐献志愿者较少的现象,市中心血站已经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他们也呼吁更多市民加入到捐献血小板的队伍中,无偿献血救人利己。不会影响健康
据市中心血站负责人介绍,每年全球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捐献机采成分血,但是从未出现过因捐献成分血而影响身体健康的个案。
一个健康人捐献血小板后,人体骨髓受到刺激,促使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大量新生的血小板会很快补充到血液中来。血小板的生成速度比红细胞快,一般在捐献血小板3天后会恢复到原来水平,因此健康人两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的间隔期为4周,这样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
采集中有的献血者由于个体敏感性差异,暂时会出现轻微的口唇或肢体麻木感,这是因为献血时使用的抗凝剂引起的一些轻微的反应,一般给以口服钙剂症状就会消失,这是正常现象,绝无后遗症,献血者无须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