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图片新闻 正文
访“中国白头鹤之乡”
http://yichun.dbw.cn   2009-06-10 10:01:36

  东北网伊春6月10日讯

  林城晚报提供记者刘强张恩普张增玲/文

  近日,一个好消息从新青区传来:继新青区湿地公园获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后,该区又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白头鹤之乡”的称号。

  每年的4月上旬,是白头鹤从越冬地迁徙回来的时间,企盼了一个冬季的新青人心情都非常激动,终于又可以见到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们。自4月1日开始,新青白头鹤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在保护区内巡逻。4月5日,巡逻人员终于通过望远镜看到了第一批回家的白头鹤,它们正在湿地觅食。近日,记者专程来到“中国白头鹤之乡”,就保护白头鹤的意义、白头鹤的生存环境,以及新青区近年来对保护白头鹤所做的工作等,采访了新青白头鹤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保护白头鹤的意义

  白头鹤是森林沼泽湿地的旗舰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世界濒危鹤类,全世界目前仅存9100只。其实,白头鹤在新青区早就存在,几十年来,当地许多群众都见到过。只是当时的人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并不知道它们就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头鹤。直到2006年春,我国鸟类专家到新青进行实地考察方才知晓。通过走访调查证实,10年前还曾有人试养过幼鸟、捡过鹤卵。自鸟类专家在新青区发现有白头鹤栖息后,新青区政府十分重视。为查清资源底数,区政府组织专家在林业局施业区内进行全面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白头鹤的繁殖种群主要集中分布在流经新青的汤旺河、嘉荫河、结烈河,以及乌拉嘎河流域的森林湿地中。2008年共记录到18个繁殖对,90只个体,并找到多个繁殖巢和雏鸟。

  据专家观察分析,新青是我国已发现的白头鹤繁殖种群密度最高的繁殖地,白头鹤种群数量已接近全世界白头鹤总量的1%。自2006年发现白头鹤以来,新青区政府在宣传、保护和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保护白头鹤这一世界珍稀鸟类。对保护白头鹤的生物学意义他们理解深刻,保护白头鹤就是保护物种,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物种,可以丰富自然资源和生活。地球可以看成是一个大的基因库,里边有各种基因。如果某一种动物消失了,这个动物特有的基因也就消失了。那么,由这个基因所引起的效应也就消失了。保护白头鹤还具有社会学意义,白头鹤在全世界仅存9100只,是一种极其珍贵的鸟类,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新青区是白头鹤在中国的第二个繁殖地,他们在关注白头鹤的同时,也同样受到关注和重视,对争取国家甚至国际的援助和支持意义重大。新青的知名度因此大幅度提高。白头鹤也将成为新青的品牌、新青的名片,对当地旅游业及我市旅游业的良性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白头鹤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

  白头鹤,别名锅鹤、玄鹤、修女鹤。隶属于鹤形目、鹤亚科、鹤属。体长约1.1米。头白、体灰黑,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在繁殖地行动隐秘。雌雄个体同色。头顶皮肤裸露部为朱红色;头部其余部分及颈部2/3为白色。飞羽为灰黑色,次级和三级飞羽延长弯曲成弓状。尾羽为黑色,嘴为黄绿色,脚为灰黑色。是森林湿地标志性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世界神秘珍禽”和“修女”的美誉。白头鹤在1981年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是世界上15种鹤类中最濒危的鹤类之一。

  新青林业局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主脉东侧北坡。小兴安岭纵贯全局,把全局分成东西两大水系,东坡为黑龙江水系,西坡为松花江水系。施业区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较大的河流11条;湿地遍布,物种繁多。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植物资源,广阔的湿地,为白头鹤的栖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空间。

  白头鹤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中国、蒙古。作为繁殖鸟,白头鹤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和我国小兴安岭的森林湿地中繁殖。作为迁徙鸟,白头鹤迁徙经过蒙古、中国北方和朝鲜。作为越冬鸟,白头鹤主要在日本的南方越冬,少量种群在韩国、中国的东部越冬,偶尔也在我国的台湾地区、印度的东北部见到少量越冬个体。

  据最新资料显示,白头鹤在日本和韩国越冬的数量约8100只左右,在中国越冬的数量不足1000只。但能够确认的繁殖地以及繁殖对却寥寥无几,在俄罗斯发现繁殖的鸟约400只,在新青仅有90只并找到繁殖白头鹤巢7个。

  白头鹤属杂食性鸟类。食鱼类、甲壳类、多足类、软体动物、昆虫,以及小麦、玉米、谷物、莎草科植物等。繁殖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迁徙期间主要采食玉米、大豆、麦苗和一些无脊椎动物,越冬期间主要采食水生植物和农田中散落的谷物、水稻、玉米等。

  白头鹤在我国繁殖于黑龙江省北部,越冬于长江中下游的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白头鹤在3月末从越冬地开始向繁殖地迁徙,在4月初从越冬地迁到小兴安岭进行繁殖,在8月下旬至9月初成鸟带着幼鸟离开繁殖地,10月下旬至11月初迁到越冬地。白头鹤飞翔时,常列成“人”字或“一”字形。倾力打造“中国白头鹤之乡”

  自发现白头鹤繁殖种群以来,新青区按照宁可减少收入也要保护好白头鹤栖息繁殖地——湿地的生态理念,每年采伐限额减少5100立方米。同时在上级没有投入,自有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筹集资金,为白头鹤的保护、宣传、管理和保护区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使白头鹤的保护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几年来,新青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今年,他们又开展了以保护白头鹤、保护湿地为主题和内容的万人签字活动,并向全区人民发出保护白头鹤、保护湿地的倡议。现在,走在新青的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到有关保护白头鹤、保护湿地的墙壁画、宣传灯箱和喷着标语字画的出租车,新青百姓从小学生到耄耋老人都能说出一些保护白头鹤的意义和生活习性。他们把白头鹤视为吉祥的象征,认为“白头鹤之乡”就是生态良好之乡、环境优美之乡、最适宜人居之乡、人与自然和谐之乡。白头鹤文化基础初步奠定,文化氛围已经形成,保护“中国白头鹤之乡”已成为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

  2008年6月,新青林业局正式向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递交了《关于申报“中国白头鹤之乡”的报告》。鉴于新青区为白头鹤的重要繁殖地,种群数量大,生存环境良好,保护措施得力,为了表彰新青区保护白头鹤的成就,进一步调动栖息地地区人们保护白头鹤等野生动物的积极性,推动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年2月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决定授予新青区为“中国白头鹤之乡”。这将进一步调动新青保护白头鹤等野生动物的积极性,推动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了加大对白头鹤的保护力度,使白头鹤的保护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新青区经过几年的努力,建成了面积为62567公顷的省级白头鹤自然保护区(正待国家环保部的审核晋升国家级),设立了保护区管理局,并成立了相应的办公机构,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设立了观测哨,派专人实行“全天候”观测。为了提高保护管理能力,配备了观测、摄影、录像、卫星定位等设备,以及必要的防护救治设备,以便开展白头鹤的保护和救治工作。管理局工作人员在白头鹤活动区种植了其喜食的玉米作为白头鹤的“口粮”,每年春季还分撒了近500公斤玉米,向河流、湖泊中投放大量的冷水鱼苗,为白头鹤提供充足丰富的食物。

目前,新青区正在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联合开展白头鹤科学研究工作,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两个白头鹤的巢进行“全天候”监测,探索白头鹤繁殖、育雏、人工繁殖等奥秘,提高保护白头鹤的能力。
上图为美丽的白头鹤。
上图为白头鹤在飞翔。

  上图为鸟类环志工作站人员正在救治受伤的白头鹤。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