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6月10日讯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王玉梅摄影报道
走进本土乡情画家胡丹青的画室,不禁为满眼的红松形象所震撼,一片片苍莽浩瀚的红松林,一棵棵遒劲有力的松树,无不透露出绘画者对小兴安岭的满腔挚爱之情。正在为举办个人画展激情创作的胡丹青说:“20年前,我来到了伊春这座美丽的小城,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山清水秀的城市,并决定把自己的根扎在这里,我要用我毕生的精力来描绘小兴安岭如诗如画的四季,把我的深情融入到对红松的礼赞中去。”母亲带他走上绘画之路
胡丹青说,自己能走上绘画的道路得益于母亲的谆谆教诲。胡丹青的母亲是鹤岗市的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很小的时候,他就看到两个姐姐每天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构图、临摹、色彩……母亲擅长国画,她笔下的山水景物层次分明,动静相宜,令儿女们倾慕不已。母亲常说:“妈这一辈子,最喜欢的就是绘画,但受条件所限,也只能作为一种爱好了,但你们一定要好好地学习绘画,将来要用画笔描绘属于自己的人生。”10岁的时候,胡丹青也像两个姐姐一样,开始跟着母亲学习绘画。因为从小耳濡目染,胡丹青学起绘画来非常得心应手,基础的绘画知识一点就透,看到儿子这么有天赋,母亲感到非常欣慰。
母亲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放学写完作业后,必须练习绘画两到三小时,达不到要求坚决不准睡觉。胡丹青记得,文革期间,他们全家被下放到吉林的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家5口人挤在生产队分配的一间四处透风的泥土房内,生活十分贫困,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带荤腥的饭菜。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母亲仍然没有放松对孩子们的要求,每天回到家,仍然一边做饭一边督促孩子们写作业、练习绘画。
学习绘画是一件十分费钱的事,尤其是三个孩子一起学,就更增加了家里的开销。画笔、白纸、水彩,都是易耗品,为了节省开支,他和两个姐姐都是将白纸两面用,只要画面不上水彩,能用橡皮擦掉的,就擦掉继续用。父亲虽然不懂美术,但看到孩子们学画的热情那么高涨,心里十分高兴,尽自己所能全力支持孩子们学画,不但用木板为姐仨每人做了一块画板,而且还利用工余时间,天天编席子到集市上去卖,然后再为孩子们买回学画所需的用具。胡丹青说,经常是自己半夜醒来时,看到父亲依然在昏暗的灯光下编着席子。母亲也十分节省,那时家里养了几只母鸡,下了蛋母亲就放到筐里攒起来,然后拿到集市上换成了学画的用具。
艰苦的环境和父母的坚持,使胡丹青和两个姐姐从中受到了许多启示,也获得了无穷的力量。胡丹青虽然年幼,但他深知自己能够继续学画的不易和父母的期望。因此,只要有时间,他就不停地学、不停地画,从而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上学期间,学校作宣传用的板报、标语都是出自他的笔下,就连同学们爱看的画本也是丹青一笔笔地照着新华书店销售的图书画下来的。在母亲的悉心培养下,胡丹青的素描和色彩已经有了很大的起色,看着母亲欣慰和赞赏的目光,胡丹青学画的兴趣更浓了。而此时,他的两个姐姐已经先后考入了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师范大学的美术系。部队使他成长
1981年,已经返城、正在上初二的胡丹青因为在绘画方面的出色表现,被来学校选拔文艺兵的部队招兵干部看中,从此,他穿上了心中梦想的军装,走进了绿色的军营。在部队的培养下,他的绘画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刚到部队的胡丹青,对一切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热情,每天都积极参加训练,业余时间就为战友画肖像,看到他画得维妙维肖,战友们都非常羡慕他,他也因此受到了连队领导的重视。新兵集训结束的时候,胡丹青被连里选送到沈阳军区战士新闻艺术学校进修,学习新闻报道和美术宣传。在那里,他有幸结识了军旅画家、美术教育家孙戈,在孙戈的指导下,胡丹青系统地学习了国画的绘画技法和理论知识,他的聪明和好学得到了孙戈的赏识,多次在班级夸奖他天赋高,进步快。
由于胡丹青的出色表现,在部队时他还被选为当地媒体《合江日报》的通讯员。由此,他也结识了一生的挚友、《合江日报》的美术编辑王明远,王明远擅长油画,胡丹青擅长国画,两人因画结缘,没事的时候就凑到一起互相探讨,互相借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与王明远的交往中,胡丹青学到了许多油画的绘画技巧。
在部队期间,胡丹青多次被派到地方帮助搞宣传,他的作品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他也因此被评为军地两用人才,获得了部队嘉奖10余次。投身园林制作
1985年,从部队转业后,胡丹青被分配到鹤岗市职业高中任美术教师。之后,他又通过成人进修考试,进入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进行深造,从师省内知名画家,主攻国画和书法。在3年的学习生活中,他秉承老师的教诲,坚持在画中写,在写中画,将国画与书法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自己的两项技能得到了质的飞跃。
1993年,胡丹青来伊春看望亲属,一到这里,便被林城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决定来伊春发展自己的事业。1994年,胡丹青与一位伊春姑娘喜结连理,从此在林城扎下了根。
初到伊春的胡丹青,先后从事过文秘、宣传干事等工作,后来,因企业不景气,丹青开始了自谋生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园林的建设,丹青从中看到了商机,他勇敢地将目光投向了园林工程的设计与制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胡丹青参与了正在兴建的木雕园中的一部分仿生工程,负责制作绿地中的景物。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设计创作中来。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此项工程,他夜以继日地进行设计和研究仿生工程的制作工序,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设计出了木雕园里造型别致的警示景观、如:《呵护生命的手》、《骨架残骸》、《枯井》等,当他把设计图纸拿到主管部门时,得到了施工方领导的一致首肯,认为他设计的景观观赏性、寓意性都很强,是难得的好作品。果不其然,经过精心制作的景观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民的普遍好评,每逢开园,都有不少市民前来此处拍照留念。胡丹青也因此在业界一举成名,树立了自己的风格和地位,找他设计制作园林工程的人络绎不绝。
几年下来,胡丹青的园林作品不断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如:市中心区北环路上的盛世果篮、永红小区的园林景观、梅花河山庄的雕塑,大西林铁矿的休闲广场,乌马河西岭别墅区的园林景观……每到一处,胡丹青都坚持把最富有激情的作品呈现到大家面前,经他设计完成的作品时代感强,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激情描绘兴安
胡丹青经常说,搞园林设计制作只是日常工作的一个方面,其实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个梦想,就是用自己的画笔和激情描绘家乡小兴安岭的山山水水,让更多的人从他的绘画作品中来了解伊春,了解林城。
为此,他经常深入到各个区局林场和大山深处进行采风创作。每到一处,他都以一颗虔诚的艺术之心去细细地体会大自然之灵性,然后再以或细腻或遒劲的笔触将所感所悟描绘下来。一直以来,胡丹青的作品都是以小兴安岭为题材,小兴安岭的红松林、小兴安岭的四季、小兴安岭的风土人情都是他喜爱的素材。看他的作品,总是给人以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带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这一切,都缘于他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正如胡丹青常说的,创作要有激情,激情缘于热爱。
多年的潜心创作,胡丹青的绘画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级书画展,其中《松鹰图》、《密林深处有人家》、《正月》等均获过大奖,而他也因此成为中国民族艺术促进会、中国书画家协会、黑龙江省书画家协会、伊春市书画家协会的会员。
上图为胡丹青正在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