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乌云镇有个女村官
http://yichun.dbw.cn   2009-06-05 10:04:38

  东北网伊春6月5日讯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张恩普张增玲/文

  她朴实无华,但在村民们的心中她是亲人。她十几年如一日,舍小家为大家,带领乡亲们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如今,她又和乡亲们满怀信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向小康迈进。她就是嘉荫县乌云镇唯一的女村官、42岁的奋斗村党支部书记赵淑艳。弱女挑起穷村重担

  1997年8月5日,共产党员赵淑艳以高票当选乌云镇夹信子村村委会主任,她纯朴、实在、能干。同年11月,又身兼村支书。作为全村百姓的当家人,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夹信子村地处小兴安岭深处,离黑龙江不远,只有50多户人家,不足200口人,当时村民年人均收入还不到500元。18年间,这个穷村子共换了7任村委会主任。

  村里只有一条通往乌云镇的路,这条路从村头到山顶有一公里多的山坡,路随山势,山多高路就多高。每年到交征购粮的时候,村民们必须将一袋袋的粮食扛过山坡再装到车上,这给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赵淑艳上任伊始就开始修这条路。她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们起早贪黑、镐刨锹挖地奋战了两个月,终于将这条高高的山路征服了,使最高点下降了七八米,困扰村民几十年的交通问题得到解决。她又带领大家建公路桥、村里村外铺砂石路,整个村子大换模样。

  1998年,为了改善办学条件,赵淑艳决定新盖一处校舍,将原来四周墙壁已经裂开大缝子的危房舍弃。当时,村里的资金很少,盖新校舍的资金缺口很大。心急如焚的赵淑艳和丈夫商量,从家里拿出4000元钱用于建校舍。随后,在她的带动下,全村男女老少有钱捐钱、有物捐物,筹集到13000元。紧接着,她又马不停蹄地到镇里、县里去争取资金。在她的努力下,县教委、贸易局、人事局、物价局等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筹集到2万多元。一切准备就绪,开始盖学校,赵淑艳又和工人们整天在工地上忙碌。

  9月上旬的一天,丈夫出门了,就两个女儿在家。当晚10点多,大女儿肚子突然疼痛难忍,就让邻居到工地上找妈妈。当时的赵淑艳还在和工人们一起挑灯夜战,对找她的邻居随口说了句:“我正忙着呢,孩子肚子疼挺会儿就好了。”可过了一会儿,又跑来一个邻居急切地告诉她孩子病得很严重,赵淑艳这才回家和邻居们一起将女儿送到卫生院。经医生诊断,孩子患的是急性阑尾炎,必须做手术。可她心里还牵挂着工地,惦记着新来的几个瓦工、木工还没给分配活。她将孩子托付给邻居照看,离开医院急忙连夜赶回工地。一路上,回想起女儿委屈的样子,她心里酸酸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当年的女儿还小不理解她,出院时给她写了一封信,信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我最恨的人就是妈妈。”当年秋天,一栋154平方米的新校舍建成,又购置30套新桌椅和一些教学用品及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山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村民中有一对夫妇是聋哑人,家庭生活很困难。住在冬不遮风、夏不避雨的两间低矮破旧的土房里。赵淑艳看到这种情况,便与村党支部成员商议,为这家建一处砖瓦房。她到县民政部门争取来4000元的盖房款,又从镇里相关部门要回一些拆迁的旧房料,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义务劳动,仅用1个多月的时间就将50平方米的新房建了起来。可是在从镇里往回拉房料途中,坐在拖拉机上的她却被甩下撞到树上,致使膝盖受伤。就是这样,她在家休息3天,就拖着伤腿继续和村民们一块盖房子。因没有得到彻底治疗,至今她的伤腿还一瘸一瘸的。尽管这样,她依旧不图回报。她为村里和村民所做的每件事,村民们都装在了心里,认可了这个女当家人。

  为了让全村人尽快甩掉“穷帽子”,几年间,赵淑艳号召村民种木耳、采山野菜、刨药根,还带领大家养绒山羊、黄牛。几年时间,村里年人均纯收入就突破3200元,昔日的夹信子村彻底改变了模样。带领村民向小康迈进

  2004年,镇里将赵淑艳调到奋斗村当党支部书记,这个村子比当年的夹信子好一些。全村400余口人,大多以种黄豆、养绒山羊、地栽木耳为主。赵淑艳仍旧是那股干工作不服输的劲儿,为村里的大事小情忙忙碌碌。

  “扛起锄头是农民,放下锄头是干部”,这句话是她常说的一句话。自家的土地也有数十亩,这些年来,家里的一切她都交给了丈夫。有时和丈夫一同下地干活,一个电话就把她叫到村里处理事情。面对丈夫的宽容和理解,她从心眼里感激。

  奋斗村的路是一条土路,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赵淑艳想要想使村容整洁就必须先修路!没有资金怎么办?她又一次次地跑县里、市里。在有关领导的支持协调下,2007年,西钢投入资金10万元,用于村里修路的资金。备好料,赵淑艳联系好工程队,开始施工。村里的主巷道有8条,共3800延长米。施工几个月后,眼看要收秋了,工程队里的很多人着急,因为他们自家也种着地,想撂下眼看就要收尾的工程回家收秋。这下赵淑艳可着急了,她好说歹说不让施工人员走,还主动给20多名工人做饭。尽管这样,有一天,一名工人有情绪,把拌好的料扔在了道牙子上,这让赵淑艳心疼不已,她赶紧拿起铁锹往袋子里装,几个年迈的村民也上来帮忙。一个司机看不下去了,赶紧上前帮她,工程队的人最终被她感动了,将路在入冬前全部修好。

  截至2008年末,奋斗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全村种植大豆11000亩,养殖绒山羊4346只,黄牛存栏83头,袋栽木耳20余万袋,山产品采集100余吨,村里修建5000余米的水泥路,安装路灯30盏,在村内和村周栽植绿化树5200株。新能源建设成就显著,建沼气池4座,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1台,饮水安全全面完成。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小学入学率为100%,中学入学率为98%,有线电视入户率为100%,建400平方米休闲广场,安装4套体育器材。

多年来,赵淑艳一心扑在农村工作上,她为村民们做实事、办好事的例子不胜枚举,桩桩件件都在乡亲们的心里。她为村子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觉得给乡亲们当好“管家”就是最大的幸福。因业绩突出,她所在的党支部2001年6月被省委命名为“五个好”建设先进村党支部,她个人也多次获得市、县、镇优秀共产党员和三八红旗手称号。如今,赵淑艳满怀信心,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带领村民们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上下功夫,提高粮食单产,利用有效资源发展畜牧业,实现种植养殖联合体,达到良性循环,推动全村人均收入的提高。2009年,她计划为村里安装铁障子6000延长米,发展袋栽木耳30万袋,继续和村民们一道在小康的路上迈进。

  上图为赵淑艳(左一)正在网上查阅致富信息。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