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科技新闻 正文
农科院试验田设在咱地头!
http://yichun.dbw.cn   2009-05-26 14:27:31

  东北网伊春5月26日讯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金守城王乐/文随着气温的逐渐回暖,铁力市年丰乡年丰村的千在洪每天都要到自己准备插秧的水稻田里转上几圈。他仔仔细细地挑出了1公顷最理想的地块,准备播种最新品种的水稻。自从2007年春天和省农科院合作以来,他每年都要留出1公顷地做试验田,至今已经试种了近300个品种的水稻,不仅自己尝到了依靠新科技、新品种收获高产量的甜头,还为我省推广新品种水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水稻大王见证水稻种植历史

  今年53岁的千在洪,在铁力市可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他就依靠精心作业和科学种植创下了每公顷水稻产量1.1万公斤的纪录,成了家喻户晓的水稻大王。总结这些年水稻种植的经验,千在洪感慨:农民光靠起早贪晚的苦干是换不来高产量的,必须有现代化的栽培技术和高品质的种子,才能高产!

  1982年之前,千在洪也不甘心做一名脸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直开车整日奔波在通往城市的路上。1983年,包产到户的春风让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他开始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自己的水田里。尽管他像伺候孩子一样地侍弄着那些娇嫩的秧苗,可因为直播漫撒的传统种植方式,最高产量也只有每公顷6000公斤。1986年,在当地农委的指导下,千在洪率先试验了人工插秧,这下产量大有提高,达到了每公顷7500公斤。1988年,水稻种植开始实行机械插秧,轰隆隆的联合插秧机大大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水稻产量也有所提高。1998年,铁力市在全市推广“三超”水稻种植技术,超稀植、超级稻、超高产的高科技技术令千在红再一次领略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当年他的水稻创下了每公顷9900公斤的纪录!更让人瞠目的是,邻村的一位水稻大户竟然创下了每公顷1.1万公斤的高产!这些昔日连想都不敢想的数字居然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千在洪在感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余,更加坚定了依靠科技种植的方向。

  二十一世纪初,头脑灵活、热心帮助乡亲的千在洪被选为村委会主任。这回,他不仅更加注重自己家种植高品质的新品种水稻,还带领全体村民都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用于试验新品种。他经常引导大家说:“别怕在种子上多花钱,好品种抗病性强、产量高,秋收时卖个好价钱,比啥都强!”为了让大家能够及时了解科研机构又培育出了哪些新品种,2007年,他率先买了电脑,安装了宽带,跟儿子学会了上网,经常在网上了解水稻新品种行情,明白了啥叫订单农业,咋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并把这些都讲给村民听,给他们灌输现代化的农业种植理念。年丰村的水稻研究所

  两年前,千在洪从村委会主任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和儿子共同经营了一家颇具规模的饭店。因为近年来我市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季节里,这个朝鲜族风情饭店生意特别红火。但是只要过了旅游旺季,千在洪还是一门心思地研究水稻种植技术。绿油油的水稻田给了他太多的梦想和渴望,他盼望着自己能不断创出更好的高产纪录。

  2007年春季,旨在让农业科技进万家的黑龙江省大型助农活动“春雨行动”走进了年丰村。省农科院的韩院长一行慕名来到了水稻大王千在洪家,热情地和他聊起了水稻种植技术,并询问他在今后的水稻种植中还有什么计划。听到千在洪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年都能种最好的新品种水稻时,韩院长和专家们高兴了:“你真是新型农民啊,我们一定帮你完成这个愿望!”经过详细的考察,省农科院帮助千在洪成立了民营性质的“年丰大千水稻研究所”,作为农科院的一个实验基地。农科院与千在洪签订了5年的合同:每年由农科院送来不同品种的水稻种子,由千在洪负责按照专家的指导试种,并详细记录下水稻的生长情况,为农科院筛选成功的新品种提供基础材料。同时,由该研究所负责水稻新品种的科技示范和技术开发工作。消息传出,十里八乡的农民都来看稀奇,这可是全市唯一一个由咱农民自己经营的水稻研究所啊,咱农民也成专家了!

  当年春播,千在洪就在自己家7公顷的水稻田里留出了条件最好的1公顷,小心翼翼地种下了农科院送来的“金种子”——适合在4个不同积温带生长的97个品种水稻种子。从育苗开始,千在洪就像守着一个娇嫩的孩子一样,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这些宝贝。他用长满茧子的双手捧起了厚厚的记录本,详细地记录着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率、成长情况……哪棵小苗打蔫了,他都会紧张得赶紧拨通专家的电话。秧苗插秧了,绿油油的小苗引得大家都来观看。大家偷偷地猜测着,哪个品种能结出更多的稻穗,哪个品种能卖上个好价钱……站在形态各异的水稻秧苗中,千在洪觉得自己像醉了一般,他似乎听到了秧苗拔节的疯长声,听到了小苗儿贪婪的喝水声,嗅到了稻花的香气,看到了沉甸甸的稻穗和满眼的金黄……在千在洪的悉心呵护下,97个品种的水稻种子获得丰收。秋收时节,农科院的专家来到了稻田,接过千在洪厚厚的记录手册,不由得发出内心的赞叹:“真有你的,比我们记录得都详细!”通过对97个品种进行比较,专家们挑出了10几个适合我市(第四积温带)生长的品种供千在洪第二年种植选择。并与他约定,这些种子他有权进行销售,收入双方按比例分配。专家走后,千在洪家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农民都赶到他家来买水稻种子,当年,最好的水稻种子竟然卖到了每公斤10元,是平常水稻种子的两倍多!2008年春季,千在洪听从专家的推荐,播种了头一年试验成功的哈—23、哈—19两个品种水稻,都获得了高产。当然,他的试验田里又住进了新的“贵宾”——203个品种水稻在这里扎根,接受了新的实验。这一年,已经被铁力市农委聘为“科技入户指导员”的千在洪更忙了,他得把这些实验品种从育秧、插秧、除草一直到收割的环节都用录像机录下来,然后由铁力市农委向全市农民播放,推广新技术。从春播开始,他家的电话就响个不停,认识的不认识的农民都打来电话:“大兄弟,我家的稻子有病了,洒点啥药啊?”“千大叔,我的稻子咋长得比别人家的慢啊?”不管自家的活多忙,千在洪都会认真对待每一个电话,他希望每一位农民兄弟都能像自己一样,收获快乐,收获财富。当年秋收,专家在这些实验品种里选出了44个适合种植的品种留给了千在洪,供他自己选择种植和出售。

  站在已经准备就绪的试验田里,千在洪在暖洋洋的阳光下露出了笑脸,今年,一定有更多的新品种、更好的收成在等着自己……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