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科技新闻 正文
培育接续替代产业 建设“绿色能源之乡”
http://yichun.dbw.cn   2009-05-15 09:33:49

  东北网伊春5月15日讯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王玉梅/文

  近年来,我市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坚持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战略,将发展绿色能源作为经济转型的接续替代产业强力推进,取得了长足进展。

  绿色能源又称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具有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可永续利用的特点,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能源。我国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制定了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和政策,可再生能源得到迅速发展。

  我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腹地,松花江、黑龙江两大水系之间,南北长325公里,东西宽145公里,是一座因林而生,依林而建的城市,可再生能源蕴含丰富。其中,尤以水能资源、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较为突出。水能资源:伊春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境内共有河流702条,其中长度在10公里、集水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达187条,分属于黑龙江、汤旺河、呼兰河和巴兰河四大水系。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204.1兆瓦,可开发水电站201座,可装机容量为946.6兆瓦。风能资源:伊春境内山峦起伏,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为日照强烈、冷热巨变,加之地处小兴安岭与张广才岭形成的喇叭口处的松花江下游地区,受东北低气压影响,多大风天气,尤其冬春两季大风频繁。据中国全年风速大于3米/s小时数分布图资料显示,伊春大部分地区均在4000小时以上,局部地区在5000小时以上。陆地上10米高度层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9240兆瓦,技术可开发量为725.4兆瓦。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国际研究机构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推算,伊春陆地上离地面50米高度层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到4010兆瓦。太阳能资源:伊春市境内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300—2800小时,每年达到太阳辐射能的总量约为4.2-5.0×10000000/kj.m-2,属于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

  作为历史上单一的木材生产、单一的林业经济、传统产业比重大的一座资源型城市,伊春开发建设60年来,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由于长期超负荷承担国家木材生产任务,导致了境内可采林木资源几尽枯竭,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危机。面对严峻的现实,伊春市委、市政府不等不靠,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提出了“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的战略目标,特别是市委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更是把森林生态旅游、特色种养与加工、冶金及矿产开发、绿色能源、木材精深加工五大产业作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点方向,在继续加大力度做大做强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有资源、有规模、有效益、有市场竞争力、科技含量高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并力争使其后来居上,尽快成为五大接续替代产业的强势和骨干产业,以进一步扩大接续和替代产业的集群和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推动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为此,我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编制了《伊春市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并坚持以市场导向、政策支持、多方投入为保障,采取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整体规划、重点推进,规模化开发、产业化发展,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等措施,全力打造中国“绿色能源之乡”,确保伊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能源支撑和产业保障。

  工作中,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规模化开发、产业化发展,依靠实干、创新、技术进步,高效率、高效益发展,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推动、加快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绿色能源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实现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实现绿色能源开发与生态建设互促共赢。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近期与长远、区域与流域、上游与下游、产业与产业、项目与项目、重点项目与普通项目的关系,加强区域内各单位的协调联系。强化区域合作,因地制宜,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全市上下形成互助互补、相得益彰、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绿色能源领军企业,确保绿色能源产业高效发展。

  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我市在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风电方面:截至2008年底,已建成带岭大箐山、带岭石帽顶子山、朗乡耳朵眼山、桃山小城山4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24.1兆瓦,完成投资10.3亿元。仅2008年,这4个风电场共实现发电量28956万千瓦时,实现利税1.0734亿元。同时,2008年开工建设的装机容量为9.9万千瓦的金山屯老白山也将于今年5月并网发电;装机容量为3万千瓦的新青老白山风电场,已完成投资1.2亿元,将于今年10月并网发电。今年,还将拟建4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146.6兆瓦。水电方面:截至2008年底,全市水电装机容量为4.225兆瓦,占可开发的0.36%。现正在建设西山水库电站(装机容量10兆瓦)和南岔庆丰水电站(装机容量14兆瓦)。汤旺河干流梯级水电站规划报告省水利厅已批复,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省环保局已批复,汤旺河干流梯级水电站规划报告已呈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待批。国电电力发展有限公司将按照规划逐级进行开发建设,今年将开工建设上甘岭区红山水电站。太阳能方面:到2008年底,全市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为0.03兆瓦,主要是为通讯、望塔、种养殖户供电。光伏电池及组装厂有1家,制造能力现为10兆瓦,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到2010年制造能力将达到30兆瓦。

  今后,我市将继续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左右,到2020年达到15%左右。因地制宜利用可再生能源解决农村(林场)生活燃料短缺问题,并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按照循环经济模式推行有机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基本消除有机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发展,建立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较完善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重点支持建设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和太阳能光伏电池企业的发展。

  其中,在水电方面,将充分考虑资源分布特点、开发利用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电力市场需求等因素,将建设重点确定为汤旺河流域,同时,在水能资源丰富地区,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加快开发嘉荫河、乌云河、依吉密河、永翠河等水电资源。到2010年,全市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16.3兆瓦,到2020年,全市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64.7兆瓦。风电方面,充分利用境内风能资源,通过大规模的风电开发和建设,促进风电产业发展,把伊春建设成中国林业风电之乡。到2010年,全市将重点在带岭、朗乡、桃山、金山屯、新青、美溪等地建设15个风电场,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6万千瓦。到2020年,全市将在乌马河、翠峦、友好和汤旺河等地区进行开发建设20个风电场,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0万千瓦。太阳能方面,将重点开发利用其发电和热利用功能,发挥太阳能光伏发电适宜分散供电的优势,在偏远地区推广使用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解决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在城市的建筑物和公共设施配套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扩大城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并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必要的市场规模。力争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0.06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0.1万千瓦。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