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撤并林场所 开启新生活
http://yichun.dbw.cn   2009-05-15 09:32:21

  东北网伊春5月15日讯 林城晚报提供 王树成王跃君记者张桃/文

  2008年4月,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在美溪区率先启动。2009年,美溪区在开展林区棚户区改造和落实林场所撤并工作中,真心实意与群众沟通,设身处地为林场职工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赢得了林场所职工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也使林场所职工在棚改中得到了实惠。美溪率先启动林场所撤并

  2009年,林区棚户区改造政策的实施,成为我市棚改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其中,不仅存在拆迁、补偿、安置等政策与2008年相比发生变化的问题,而且涉及林场所撤并,移民、安置以及群众有故土难离心理和对新的生活环境不适应等一系列问题。全市棚户区改造实施以来,美溪区积极应对新形势,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强力推进林场所撤并工作。

  美溪区党政领导对林区棚户区改造和林场所撤并具有很强的意识,这种意识主要来源于他们对林业资源和生态保护的认识,来源于改善林区职工生活的责任感。林区开发建设60年来,随着木材资源的开采利用,目前,我市可开采利用的木材资源几近枯竭,但时至今日,我市林场所仍然停留在靠烧木材取暖做饭的原始状态。调查中,美溪林业局算了一笔账,该局每户林场所职工每年至少要烧掉12.3立方米木材。美溪林业局现有14个林场所、5333户林场职工,年消耗木材65595.9立方米,相当于美溪林业局一年的木材生产量,而且年复一年地蚕食着森林,消耗着有限的木材资源。同时,产生的生活垃圾、排放的污水和烟尘等污染环境,并存在一定的森林火灾隐患。

  我市多数林场所始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都地处偏远,生活条件落后。如美溪林业局桦皮羌子林场,距美溪区65公里,该林场67户林场职工,孩子上学、群众购买必要的生活用品都要到美溪区。该林场建场50年没通电,直到2008年美溪区政府投资林场所建设,全场职工才真正用上电。调查中,有位年逾6旬的老人说,她自从1986年进场就再也没有出去过。林场偏远、贫困、落后,不仅使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下降,还影响到了年轻人的婚嫁。美溪局五道库林场有543户家庭,仅光棍就有117户,占家庭总户数的五分之一以上,严重影响了职工生活。

  为了改变以上状况,美溪区委、区政府决定以实施林区棚户区改造政策为契机,加快实施林场所撤并,从而实现保护林木资源、恢复生态环境、改善职工生存和生活条件的目的。《公开信》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

  林场虽然偏远、落后,但林场职工已在那里生活了五六十年,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家园,面对移民搬迁,群众有故土难离的心理。也有一部分职工担心下山后没有工作,没有生活来源,生活不下去。为了打消桦皮羌子林场职工的顾虑,顺利开展林场所撤并工作,美溪区委、区政府以林场名义起草了《致全场职工、家属的公开信》。

  这封饱含深情的《公开信》向职工说明了搬迁的目的和搬迁的好处,表明了林场所整体搬迁是市委、市政府改善职工生活和居住条件,提高林业职工生活质量的重大举措,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信中,美溪区委、区政府明确告诉桦皮羌子林场职工,根据关于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区委、区政府积极对上争取,现已将美溪列为第一批居民整体从山上搬迁区内的林业局之一,并明确告知职工群众搬迁将遇到的现实问题。

  首先,讲明搬迁的目的。根据“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有关规定,国家将用数十年的时间,还“大小兴安岭”本来面目,那就是“山更青、水更蓝”。回想开发初期这块土地,森林茂密,林地葱绿,野生动植物遍及各处,而如今可采资源日益枯竭,林地被非法逆转占用,野生动植物遭非法掠夺、捕杀、采集。这种资源破坏性的生存方式,是造成林场职工群众目前“就业难、收入低”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果不是国家实施了“天保工程”和区委、区政府的多年努力,这块土地早已养活不了林场的职工群众。在这种恶性生存的背景下,林场职工群众仍在时时刻刻地消耗着森林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按每户年均消耗生活烧柴量10立方米计算,全场每年消耗木材达700多立方米,这当中还不包括发展食用菌消耗的木材量。试想,林场12070公顷的施业区,还能经得起几年的如此消耗?

  其次,说明搬迁的好处。林场分批整体搬迁,建立生态无人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整体搬迁,涉及到全林场的每户家庭。在存在众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美溪区无偿分配给搬迁职工群众每户50平方米楼房住宅一处,争取实现10月中旬搬迁完毕。对撤并职工群众来说,一是在不增加经济负担的前提下,职工群众可告别年久失修、低矮破旧的房屋,在区内住进新楼房,而且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生活支出;二是看病难的问题随之解决,当前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以前林场所缺医少药,患病者不能马上找到医生,因交通等因素也不能及时赶往区内,失去最佳的医治时间,搬迁后这种情况不复存在,职工医院就在附近;三是孩子上学问题彻底解决,目前全场有15户家中孩子在区内上学,占全场总数的23%左右,其中有7户在区内租房,家长陪读,有8户孩子在校住宿,家长惦记孩子、孩子想念父母,搬迁后可实现孩子放学几分钟到家;四是生活质量得到全方位提高,搬迁到区内,林场职工可以和区里的居民一起享受广场大屏幕彩电及观看经常性的“广场文化周”、“凤凰山消夏晚会”等文艺演出。搬迁工作赢得林场职工信任

  《公开信》发出之后,区政府组织有关人员深入职工家中,了解群众对林场所撤并的认识和反映,进一步与职工群众进行沟通,向群众做好宣传工作,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信任源于真诚。美溪区委、区政府从实际出发,做细致的工作,为林场所职工下山生活、上山生产做全面安排的真诚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区委、区政府还向职工承诺搬迁后“四不变”:林场名称不变,职工与单位的隶属关系不变,各项生产、经营不变,职工缴纳各项养老保险不变。鼓励职工发展自营经济,林场安排专人为职工群众详细讲解有关楼房居住知识,并在购电、购气等方面提供服务,使搬迁职工家属尽快熟悉区内的生活习惯。区政府还将为搬迁单位配备一台大客车,根据各个生产季节,免费接送职工回场址从事各项生产经营。真诚感动广大林场职工,他们以积极支持的态度来回报政府。目前,该局的林场所撤并和新建工作正在按计划稳步实施。

  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地把林场所撤并作为林区棚户区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市棚改指挥部要求各区(局)学习和借鉴美溪区开展林场所撤并的主要做法,研究和制定适合本区(局)棚改的有效措施,把林区棚户区改造政策与廉租住房保障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认真开展好本区(局)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使林区棚户区改造真正成为一项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