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5月12日讯
林城晚报提供 汪立文姜和春吴旭升记者刘莹/文
4月27日,沾河草甸森林大火蔓延至我市境内。严峻的火势引起了沈阳军区某陆航团党委的高度重视,作为国家级应急投送力量,曾多次执行森林扑火救援任务,凭着经验预见:一般森林大火都发生在地广人稀、沟壑纵横、山高林密、道路不畅、地面车辆无法靠近的区域,地面力量往往鞭长莫及。唯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靠直升机把扑火人员投送到靠近火点的地方,正当人们做好“五一节”休假准备时,陆航团在没有接到火情通报和出动命令的情况下,已着手进行执行扑火任务的各项准备工作。飞行、机务骨干已停止休假,并按可能执行任务的计划初步确定机组人员,及时召开党委会,对火灾地区的地形和天气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有针对地制定各种突发情况处置预案,机务人员对准备出动的直升机进行了认真的检查维护。4月30日17时一切准备工作就绪。
4月30日22时12分,陆航团接到军区下达的正式出动命令后,该团立即启动了应急行动预案,政委张海泉迅速组织召开了党委会,经研究决定由副团长(一级飞行员)翟洪波带队,并选派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飞行人员和机务保障人员31人,组成4个精干的机组(99748号机组,机长翟洪波;99751号机组,机长王家义;99755号机组,机长汪云辉;99756号机组,机长安占华),这4个机组都曾多次参加护林防火、抗洪抢险、海上搜救等重大飞行任务,其中两个机组还参加过2006年大兴安岭地区扑火救灾任务。由于时间紧、任务急,张海泉政委向参加扑火救援任务的31名飞行人员和机务保障人员传达了集团军首长的指示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次扑火救援任务是检验团队整体战斗力的有利时机,是官兵践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机遇,并号召全体飞行人员和机务保障人员发扬我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英勇顽强的光荣传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中。
5月1日部队驻地的天气情况突变,空中能见度极低,为按时赶到火场一线,在副团长翟洪波(机长)带领下,机组人员针对恶劣天候进行了补充协同准备,经过3小时35分的飞行,于5月1日9时,从辽阳转场至幸福航空护林站。到达扑火总指挥部所在地幸福航空护林站后,立即组织飞行员和机务人员对直升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维护,确保直升机始终处在良好状态,随时可以升空执行任务。
从5月2日9时,接到扑火前线总指挥第一个派遣命令起,4架直升机的机组人员在缺少地面引导的情况下,机组人员克服着陆场地形复杂、高空气流紊乱、火场上空能见度差等不利因素,沉着驾驶,冷静操作,密切协同,及时将大米、方便面、罐头、蔬菜等补给物资和扑火队员运到扑火一线。截至5月7日,4个机组共安全飞行236架次,122小时30分。保障扑火指挥部领导巡视火情96人次;机降一线扑火人员1106人;运送给养、扑火物资33吨,扑火工具800余件,在火海上空建立起一个畅通无阻的运输线。
采访中陆航团翟洪波副团长介绍:这次扑火救援任务的特点十分突出,飞行难度大、强度高、机务维护任务重的特点特别明显。在火场中记者也发现,无论是机降人员,还是运送给养、扑火工具,着陆点大多选择在松软的沼泽地上,火场到处都是蒿草、沟塘、险壑,要想让几吨重的直升机和扑火人员、物资平稳落地不下陷,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每完成一个起落,汗水都会顺着机组人员的脸上往下淌。在连续几天的扑火救援中,每次执行飞行任务机组人员都要4点钟起床,晚上7、8点钟才能吃上饭,平均每天连续飞行近7个小时。直升机在火场上起落、飞行时,会吹起大量的烟灰,不仅给飞行人员观察操纵直升机带来不便,而且对直升机的发动机产生严重的损害,给机务人员的检查维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5月2日,扑火前线补给告急,需要尽快运送食品和饮用水,而那些等待给养的地方沟深林密,都在车辆无法靠近的深山中。9时30分,接到空运食品的命令,副团长翟洪波立即组织4个机组进行协同准备,20分钟后,4架直升机相继起飞,99748号机组直升机负责向伊南河火场运送给养。99748号机组飞临目标上空时发现,扑火队员的临时营地都设在树林旁的沼泽地上,地表面上长满了杂草,而杂草下布满了大小不一的水坑,几吨重的直升机起落架一着地,就会立即沉下去。在树木林立、沟壑纵横的密林中,沼泽地是直升机降落唯一可选择的场地。此时作为带队干部,翟洪波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十分重,同时心里也明白:在这样的场地上选择着陆点,是十分危险的,如果驾驶技术不过硬、心理素质不成熟,操做稍有失误,直升机很容易出现下陷、翻倒问题。可不能有危险就退缩,想到火场上的扑火人员在饿肚子,翟洪波和机组人员横下一条心:就是有危险也要试一试,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把补给及时送到扑火人员的手中。按照事先的协同,翟洪波副团长亲自操纵直升机,副驾驶负责选择着陆点,机械师负责确定障碍物的位置。翟洪波副团长沉着驾驶直升机,慢慢地降低高度,在起落架触地的一瞬间立即向上提总距,使旋翼产生合适的向上升力,保证直升机始终处于悬停状态,成功地解决了直升机下陷的难题,为在沼泽地安全降落探索出一条路子。
5月2日10时,刚刚完成从幸福航空护林站转场至伊春航空护林站的99755号机组,接到扑火指挥部的命令,运送前线扑火指挥部领导空中巡视火情。此时,火场上空方圆20公里内有6架直升机执行运送给养、机降扑火人员任务,加之烟雾覆盖了整个火场,能见度极差,稍有疏乎就有可能出现撞机的危险。99755号机长汪云辉感到压力很大,虽然过去曾多次执行护林防火任务,在2006年黑河地区扑火支援任务中,所在的机组99751号荣立集体一等功,被誉为“烈火中雄鹰”,但以往都是担任副驾驶,担任机长还是第一次。为安全顺利地完成运送指挥部领导进行空中勘察火情的任务,使指挥部领导便于观察,准确掌握和了解火场的火势发展态势,汪云辉与机组人员密切配合,尽量降低直升机的高度,努力保持直升机的平稳,一边集中精力飞行,一边利用无线电及时报告自己的准确位置,较好地防止了空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安全顺利完成任务,受到了指挥部领导的称赞。
5月3日9时,火场的风力达到5级,已接近直升机放飞的最低条件。此时火场有几处火点死灰复燃,急需直升机把扑火队员迅速运送到离火点最近的地方。大多数航空公司的机组都因风大几次放弃任务。在前方告急、天气条件复杂的情况下,99751机组主动请战,在机长王家义的带动下,机组人员坚持把火场当做战场,在复杂恶劣的环境里锻炼自己,凭着过人的胆识和娴熟的技术,顶着大风,在扑火前线用人关键时刻,及时把60余名扑火队员机降到火场,为扑灭伊南河地区的大火,提供了有力的空中支援。
5月4日12时,99756号机组在运送扑火人员返回前线指挥部所在地岭峰林场时,机长安占华(团副参谋长)突然发现在岭峰林场东10公里的一个火点有些扑火队员被大火围困。原来这是前一天99756号机组根据指挥部的命令投放到这里的扑火队员。此时安占华边驾驶直升机接近目标,边通过无线电向前线扑火指挥部报告情况,指挥部决定马上展开营救。99756号机组在目标上空反复地盘旋,寻找降落点。被火围困的扑火队员所处的地点是一片沼泽地,很难找到降落点,由于风大、烟高、火势凶猛,周围没有一个能着陆的场地,而此时的风力又在不断地增大。直升机无法营救,指挥部命令99756号机组暂时返回岭峰林场等待时机。两个小时后,风力有些减弱、火势变缓,99756号抓住有利时机立即升空飞往目标上空,实施第二次营救。这时机组人员发现被火围困的扑火队员已撤到一个小水洼边上,必须马上进行营救,机长安占华通过机内无线电与机组进行了协同和分工,自己亲自操纵直升机,不断地下降高度,采取高曲线、小功率、小速度进入下滑,选择着陆点。10分钟后,机组人员发现在南北两条烟柱之间有条缝隙,机长安占华迅速放总距消速,抓住有利时机,巧妙地利用风力找准着陆点,一次降落成功,快速将被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点。
5月6日16时,正在岭峰火场上执行运送扑火队员的99756号机组,突然接到岭峰扑火前线指挥部的命令:迅速从伊春向松园火场运送500余件锯、锹、镐等清理火场用的工具。这些工具是当天晚上全线大会战时急需的,事关重大,必须在日落前送到扑火一线。因为火场和伊春、幸福等航空护林站没有夜间灯光导航设备,在这种条件下,如果直升机不能在日落之前着陆,会严重违反飞行条例,危及飞行安全。从伊春航空护林站到松园林场往返有80公里的航程,需要近1个小时,而此时离日落时间也不足1小时,时间十分紧迫,哪一个环节上如稍有失误,耽误几分钟,任务就无法完成。机长安占华当机立断,与机组人员密切配合,迅速驾驶直升机返回伊春航空护林站。直升机刚一着陆,一边组织机组人员进行直升机地面开车检查,一边装载扑火工具,17时43分,99756号直升机准时从伊春航空护林站起飞,20分钟后到达松园林场,及时把工具送到扑火一线。当99756号直升机于18时30分安全降落在伊春航空护林站的停机坪上时,孙启龙站长高兴地拉着99756号机长安占华的手说:你们这种敬业奉献精神让我们感动!关键时刻离不开人民子弟兵。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人民子弟兵不惜一切代价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在陆航团采访时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当看到火魔所到之处,一股股黑烟冲天而起,国家森林资源化为灰烬,军人的使命、责任更是强烈地鞭策着、激励着我们。”
火场就是战场。在熊熊大火面前,检验的是素质,考验的是党性。每一次紧急出动,都是党和人民对这只部队的战斗力的检验,对每一位机组人员的素质和作风考验。一次次飞越火场上空,一次次火海中起降,都充分反映出陆航团官兵知难而上、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上图为飞越火场上空
上图为紧急运送火场清理工具
上图为向岭峰火场紧急机降扑火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