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5月10日讯林城晚报提供 孙宇峰记者王跃东/文
武警伊春市森林支队的200名指战员是第一批到达火场的。到5月7日,市森警支队共有607人仍然奋战在火场一线。在多天的扑火、清火战斗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4月27日14时30分左右,武警伊春市森林支队接到市森防指命令:沾河林业局伊南河林场发生山火,正向我市友好林业局方向蔓延。接到命令后,森警支队的12名指战员乘直升飞机率先赶到友好林业局奋斗林场,随后,直属大队和友好大队的188人地面开进,于20时到达,其余大队共407人,当夜奔赴火场。在奋斗林场扑火战斗结束后,28日晚队伍辗转到上甘岭林业局山峰林场参加扑火战斗,之后,队伍化整为零,分别参加了山峰、岭峰、翠北、松园等林场保卫战。此后,队伍奋战在两条战线上:一支由支队长李楠、参谋长刘宏伟率领310人,负责岭峰林场战区的扑火和清理火场;另一支由副支队长李世新率领,负责大平台战区。两支队伍采取水泵灭火、常规灭火和装甲车灭火相结合的方式,与肆虐的火魔鏖战。
上火场战斗无需动员,因为官兵们都知道:我们是守卫伊春森林安全的武警部队,所以,这次火灾我们责无旁贷,一定要冲锋在最前面!“那一刻,我真正成为了一名森警战士”
武警伊春市森林支队210名“90后”新兵奉命随队参战,这些当年的“小皇帝、小公子”,在这次血与火、生与死的灭火实战中成功实现“接力”,从老兵手里接过接力棒。
友好大队新兵董超第一次参加灭火作战。4月29日,他随队转场参加岭峰林场保卫战。当他和战友们到达时,林场上空已被数百米高的灰黄色烟云笼罩,空气中不时有烟灰飘落。林场广播不停地播放着当地政府让群众迅速转移的通知。广场上、农田里到处是避难群众。见此情景,大家都急红了眼,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大火阻击在林场之外,保护人民群众。火场多为高强度树冠火,灭火战斗非常危险,但看见老百姓那期盼的眼神,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让他忘记了危险。作为一名水枪手,他把每一滴水都射向大火,压制火势,发挥最大效能。水用完了,他就戴上防火手套将燃烧的倒木扔进火烧迹地,一心想尽快将火扑灭。5个小时的激战后,他们保住了林场。这场战斗中,小董和其他新兵一样,表现得异常勇猛。
老百姓纷纷从家里端来水果和煮好的鸡蛋,一位大娘握着他的手说:“孩子,谢谢你们啊,是你们这些当兵的保住了我们村子,快喝点热水歇歇吧。”小董向老人行了个标准的军礼。事后,小董对战友说,那一刻他无比自豪,觉得自己真正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森警战士。
在这次灭火作战中,市森警支队有15名新兵担任安全员。新青大队新兵刘学磊刚知道自己担任中队安全员时,有点儿想不开,找到中队长李柏桥想换一份能直接参加灭火战斗的工作。李中队长告诉他:“安全员工作非常重要,牵系着战友们的生命安全。”灭火作战时,小刘始终跟着中队长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观察火势,时刻叮嘱战友们防止被火烧伤;部队休整时,他就站在高处观看周围有没有其他火头袭来;部队行进特别是在穿越火烧迹地时,他就留心观察周围有没有“站杆”,防止官兵们被砸伤。渐渐地,小刘就理解了中队长说的话,知道了安全员工作的重要性。他在桦树皮上写道:虽然我不能手拿灭火机冲锋在前,与火魔展开殊死搏斗,但我一定要做好安全员工作,眼睛勤看嘴勤说,保护好战友们的生命安全,保证部队更好地完成灭火作战任务。
市森警支队直属大队新兵王春等12名官兵是第一时间、乘第一架次飞机到达火场参加灭火作战的,这些天让他感受最深的就是火场上亲如兄弟的战友情谊。参战以来,王春所在的队伍没有好好地进行过一次休息。一次,王春困的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在转场途中的运兵车里睡着了,任凭车体怎样颠簸,王春“香香地”睡了两个小时,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正睡在班长的怀里。原来班长怕他熟睡时发生碰伤,便在他睡着不久将他抱在怀里。王春说他一生都不会忘记这次灭火战斗,他还透露一个秘密,一次他趁班长不注意,将自己一瓶舍不得喝的矿泉水偷偷地放进了班长的包里。
“火场如战场”,这些“90后”新兵把火线当课堂,积极地将所学理论业务知识用于灭火实践,灭火作战能力迅速提高,成功地实现了部队战斗力“接力”。“爱民防线”坚不可摧
武警伊春市森林支队参战官兵在噬人的火魔与林场人民群众中间,用忠诚和热血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爱民防线”。
4月29日上午,大火从西北、东北两个方向直逼友好林业局岭峰林场,大火夹带着浓烟翻滚成数百米的灰黄色大烟云向林场上空压来,林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林场周边树林一旦被烧,损失无法估计。接到命令后,支队长李楠率200名官兵徒步急行军4个小时到达火场东北线。
“两路夹击,围歼火头”,李楠支队长向队伍发号施令,岭峰林场保卫战正式打响!
已经连续奋战了80多个小时的官兵们见此情景都急红了眼。李楠支队长给部队下了“死命令”:必须将大火阻击在林场之外,防线决不能被突破。支队长李楠靠前指挥,3天3夜只在车上睡了两个小时;参谋长刘宏伟走在灭火队伍的最前面,观察火情,适时调整灭火战术;友好大队大队长刘晓光手拿风力灭火机,与5名灭火机手实施灭火战术压制火头。
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带给群众。火场多为极易燃烧的桦树林,火苗顺着桦树皮5秒钟就可燃烧到树冠,形成高强度树冠火,对于灭火官兵来说非常危险,是森林部队灭火作战中的安全大忌。
“消灭火魔,保卫林场”是参战官兵们的誓言与信念。灭火战斗进行得异常艰难,官兵们逆火攻坚,黑色的浓烟呛得睁不开眼睛,止不住的眼泪将官兵们挂满烟灰的脸“绘成”了一幅幅水墨画。3米多高的火头烤得官兵们炽热难耐,后面的风力灭火机手就用灭火机对着前面战友的身体吹风降温,即使这样,官兵们的脸还是被火烤得火辣辣地疼。
晚上19时,一条火线向林场唯一一条通向外界的公路袭来,公路一旦失守,林场人民群众和参战官兵的生命安全将受到致命威胁。保住公路,就是保住生命线
20名点火手在5公里的直线上实施快速点烧。点烧地段到处都是草塘沟,点火手经常被塔头绊倒,浓烟大,可见度低,危险性高,可官兵们一分钟也不敢停下来,他们深知时间对于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是多么的重要。两个小时过后,官兵们在东北防线上打出了一条宽约100米的防火隔离带,有效地遏制了山火。
30日凌晨3时许,天空已经渐渐放亮,官兵们不知不觉间又战斗了一夜,已经极度疲劳。参加过多次灭火战斗的官兵们都知道,凌晨至上午9时,温度低,湿度大,风小,是灭火的最佳时段。危急关头,50名党员请战成立灭火突击队,50个桔红色身影在震耳欲聋的灭火机声与树枝燃烧爆炸声中交替向前移动。灭火机由于工作时间长,机体过热,官兵们就将自己都舍不得喝的水倒在机身上降温;二号工具的皮条抽碎了,官兵们就脱下灭火服扑打残余的火线;水枪里的水用完了,官兵们就戴上防火手套将燃烧的倒木抬起扔进火烧迹地。经过5个小时的激战,最后的3公里火线被全部歼灭。
大火被扑灭了,林场安全了!
30分钟过后,对讲机里传来转场命令,又有一个林场被大火包围,来不及休息的官兵们再次踏上了征程……用桦树皮写下的入党申请书
“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当人民有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解人民之所难,帮人民之所急,扑灭林火,保卫林场,救人民群众于水火,实践人民子弟兵热爱人民的忠诚誓言。”支队长李楠掷地有声的激昂话语激起了全体将士的浓浓爱国热情。“降服火魔,保卫林场”,官兵们的豪迈誓言响彻云霄。
战斗中,官兵们英勇顽强,攻坚克险。6名团职干部、32名营职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135名党员成立突击队,冲锋在前,勇降火魔;210名新兵勇敢地走上火线,感受火场环境,熟练手中武器,体验灭火战斗,没有一个人掉队,没人喊累叫苦,把火场当战场,把火线当课堂,积极将所学理论业务知识用于灭火实践,灭火作战本领迅速提高。
“五·四”青年节当天,支队600多名官兵在火场一线郑重宣誓:火场只要还有一丝危险,我们不下火线!当天,32名青年官兵用桦树皮写下了火线入党申请书,10名官兵坚守清理火线的哨位被评为先锋哨。
上图为集中兵力扑火
上图为扑火间隙休整
上图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