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董立国,姐姐愿与你为伴!”
http://yichun.dbw.cn   2009-04-20 14:56:17

  东北网伊春4月20日讯

  林城晚报提供 见习记者吕谡记者王乐/文

  两年前的初春,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大江南北传诵:林城好青年董立国无偿捐献眼角膜,为他人留下光明,奉献人间真情。在他的带动下,我市市民郝洪武、郭全钧、李继英也做出了无偿捐献眼角膜的爱心善举,为深圳和大庆的12名眼疾患者送去光明。

  4月15日,一封来自伊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信件寄到了本报编辑部,已经卧床一年多的胡萍在信中说:“我已经和中华眼库签订了无偿捐献眼角膜协议,我愿意为生活在黑暗中的兄弟姐妹带来幸福和光明,我愿意与小董弟弟做伴……”热爱生活的善良女人

  1976年2月,南岔铁路给水电力段面向社会招工,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正在汤原下乡的胡萍来到了南岔。她真心地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小城,工作中丝毫不吝惜自己的力气,起早贪黑地忙在岗位上。别人扛石头,她就扛枕木,别人扛枕木,她就背水泥……因为种种原因,胡萍的父亲被错打成“右派”,在成长的道路上,她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几十倍的努力。

  胡萍的努力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工作期间,她自学了中专和大专课程,并多次获得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1988年,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南岔水电段从事人事管理工作。2004年,佳木斯车务段和南岔车务段合并,已经50岁的胡萍与其他年轻人一同竞聘上岗,凭借出色的表现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被佳木斯车务段录用。但是,因为要照顾家庭和真诚地热爱着南岔小城,胡萍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南岔车务段。

  热情开朗的胡萍不仅自己热爱生活,而且也希望所有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胡萍的一份工资,经常要分成几份花:要抚养自己的儿子;周济住在汤原贫困的母亲;弟弟离异后,将一个女儿留在了南岔,胡萍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侄女。即便是这样,她还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家庭和职工。段里有位男职工患了精神病,家里生活窘困,胡萍十几年如一日地帮助着这个家庭,定期为其送去米面、衣物和生活费。2003年,一名贫困职工的孩子要去当兵,胡萍多次找到段长说明他的特殊情况,为他积极申请,终于将孩子送到了部队。2002年,一名刚刚分配到佳木斯铁路局的男青年找到胡萍,向她诉说家中的困难:母亲去世多年,年迈的父亲居住在南岔,他被分配到佳木斯后,父亲无人照顾。胡萍到佳木斯铁路局劳资科去做工作,把这名男青年调到了南岔工作……这些年来,胡萍记不清自己究竟帮助了多少人,在付出真情的过程中,她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2004年,胡萍的儿子结婚了,为了给孩子今后的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胡萍倾尽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她省吃俭用,尽管每月开2000元工资,但她舍不得给自己添一件衣服,除了必要的生活费,剩下全部用于还债。恶疾缠身的不幸女人

  2006年5月,已经退养的胡萍终于还完了最后一笔外债,怀抱可爱的小孙女,她开始享受天伦之乐。然而,身体一向很健康的胡萍突然感觉胆囊的位置胀痛不已。到医院检查后,一纸诊断犹如晴天霹雳击倒了她:左肾实体肿瘤!当年7月7日,胡萍在当地医院接受了左肾摘除手术。

  术后,坚强的胡萍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病魔。她为自己申请了一个“QQ”号码,网名是“永不凋谢的玫瑰”。她在与网友聊天中,闭口不提自己的病情,还经常在网上搜寻一些治疗自己疾病的药方。

  半年后,病情出现复发转移,病灶转移到腰椎第三、五节,胡萍的腰椎处和骨盆上都出现了实体肿瘤。这一次的发病比前一次要痛苦得多,腰椎压迫得两条腿疼痛难忍,无法站立,而且只能向左侧侧卧,连姿势都不能变换。在哈尔滨医大二院接受了2次伽马刀射线治疗后,医生告诉她,她的身体状况已经不能再接受放疗和化疗,应该进行彻底的手术。面对昂贵的医药费,已经花光了家中全部积蓄的胡萍选择了回家。

  2007年,胡萍的腰椎变形,对下肢的压迫愈加严重,胡萍只能卧床不起。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胡萍充满了对生的渴望。她在网上拼命寻找着各种治疗方案和药方。在联系了北京317医院的刘医生后,刘医生认为她的病情非常符合自己曾经治愈的一个病例,可以尝试服用院里的一种新药。看到药费的标价,胡萍再次失望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她不甘心刚刚步入天命之年就告别人生。服几片止疼药,胡萍拿起毛线和织针,为心爱的小孙女编织毛衣毛裤,她希望小孙女长大之后,能记得奶奶。

  在一个个被疼痛折磨得无法入眠的夜里,胡萍一次次对生命做着反复的思索。她想起了新闻媒体上报道的董立国事迹,年轻的董立国比自己还不幸啊,他还没有品尝过爱情的甜蜜,享受过家庭的天伦之乐,却做出了把光明留在人间的无私壮举;还有姚晓明博士的母亲,老人为了儿子的事业,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也捐献出了眼角膜;还有阿红,还有那个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术后恢复了视觉的老教师开心的笑脸……她还想起了自己患病后,单位和邻居朋友给予自己的无私帮助。南岔车务段不仅及时按比例报销了她治病的费用,还将她作为重点慰问对象,每逢年节,领导都来看望,送来慰问金和物品。邻居们都深深同情着这个没有父母和兄弟姐妹照顾的弱女子,不管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主动给她端一碗来。隔壁楼口退休的刘婶,只要一接到胡萍的电话,马上就赶到她家,陪她聊天,鼓励她坚定信心……和这些相比,自己简单的编织太狭隘了,只让孙女记住自己有什么用呢,如果自己能像这些英雄一样,为活着的人留下更多有益的东西,那才是人生的真谛!在未来的路上与英雄为伴

  2008年末,胡萍开始在网上寻找姚晓明博士的联系方式,并寄出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要无偿捐献眼角膜的愿望。姚晓明博士立即给她回了电话,感谢她的无私奉献精神,马上委托当地红十字会与她联系。

  2009年2月19日,伊春市红十字会田绍华副会长带领工作人员赶到胡萍家中,为胡萍送去了1000元捐款。胡萍忍着剧痛,坚定地在捐献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4月16日,记者走进伊春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病房,看到了饱受疾病折磨的胡萍,并把伊春日报社副社长王云成的亲笔信和200元捐款送给了胡萍。因为长期卧床,她的双腿肌肉已经严重萎缩,长期受压迫的左侧胯部也面临患上褥疮的危险。没有固定的人照顾,已经大小便失禁的胡萍通过医院介绍,雇了一位已经72岁的老人照顾自己。几位热心的邻居也轮流抽空来照顾她。目前,胡萍在医院只接受一种治疗,就是不断地使用止疼泵,并服用大量的止疼药品。胡萍说,现在对于她来说,最可怕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难忍的疼痛和同样难捱的孤单。她始终热爱着她生活着的这一片热土,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喜欢这里的人们对她的好。来自社会上的每一句温暖问候、关心话语,热心人提供的一个偏方,对于她来说,都是最珍贵的礼物。她曾经无数次地在心中呼唤英雄董立国的名字,她想对他说:“小董弟弟,姐姐不让你孤单,未来的路上,我们一起做伴!”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